1938年秋,閻保祿從蘇聯學習結業返回迪化,被分配到新疆督辦公署邊務處,化名林德。閻保祿,湖北人,1931年參加寧都起義,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二萬五千裏長征,隨西路軍左支隊轉戰來新,任新兵營政治處特派員。在邊務處坐辦公室,他覺得十分別扭。前方的戰士正在和日本帝國主義者浴血奮戰,自己卻遠離戰場,在大後方過著悠閑的日子,因此很想到前方去大幹一場。
邊務處副處長陳培生約閻保祿去家中。他心裏非常高興,估計有什麼任務要自己完成。他到陳副處長家後,寒暄了幾句,陳就轉入正題,說:“林德同誌,你們學習回來不久,本應該讓你們好好休息一下,現在看來不行了。”陳培生說著,攤開手表示無可奈何。閻保祿和陳培生過去不認識,到邊務處後才開始接觸,得知陳是中共黨員,應盛世才的要求,由蘇聯派來幫助開展邊務處工作。他見陳態度隨和,又是黨內同誌,也就無拘無束了。
“不會再讓我去學習了吧?再學習可就憋死我了!”他隨口就問。
“學習的好機會恐怕不會再有了!”
陳培生把話題轉到當前形勢,說:“現在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各地都急需幹部,特別是專業幹部。根據鄧發同誌的推薦,邊務處決定派你到酒泉去組織領導情報站。”又說,“邊務處在酒泉已派有情報人員,但他們缺乏經驗,工作不甚得力,所以需要加強。”陳培生注視著他,等待回答。他對革命工作,從來沒講過價錢,自然表示堅決服從領導安排。
閻保祿接到了督辦公署正式命令,任命他為“邊務處酒泉情報站中校情報專員”,負責酒泉情報站的工作。邊務處下達了酒泉情報站的主要任務:一、了解馬步芳、馬步青及馬步芳部署在酒泉的馬步康旅的軍事實力及其活動、聯係情況;二、日本帝國主義在河西的滲透活動及其同馬家的聯係;三、國民黨政府在河西的政治和軍事活動,以及與馬家軍閥的聯係和矛盾。邊務處又給他起了魯進財、字興發的化名,代號001.他去酒泉後與原派去的情報人員002接頭,讓002擔任他的秘書,負責掩護和建立地下電台。
閻保祿接受任務之後,原來急於工作的激動心情,變得忐忑不安起來。他在敵對勢力的環境中,領導開展地下工作還是生平第一次。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既要獲取情報又要保證安全,搞不好自己和被領導的情報人員都有坐牢、被殺的危險,因此他心裏總感到有點不踏實。
閻保祿帶著這種心情,去找黨代表鄧發。他第一次見到鄧發還是1933年1月,他在國家政治保衛局特派員班學習,鄧發任保衛局長,曾到訓練班講課。訓練班結束後,他留在保衛局新編師任特派員,就經常和鄧發在一起了。鄧發幽默風趣,大家有空總是圍上他,讓他講他的海員生活和地下鬥爭的故事。中央紅軍長征時,閻保祿從基層調回國家保衛局,更是經常見到鄧發,聆聽教誨。紅一、四方麵軍會師後,他被派往紅五軍團,同鄧發分手了,沒想到九死一生,在新疆又見麵了。鄧發是他的老上級,他去蘇聯學習也是鄧發把他從新兵營選調成行的。1938年2月,鄧發從新兵營選調了11名同誌,有新兵營政委劉慶南、警衛排長楊文先、王振坤、劉孔、沈先傳、吳啟滿、董家良等。他們先在蘇聯駐迪化領事館學習了一段時間,然後去蘇聯莫斯科附近學習了五個多月。學習內容是情報工作,收發報技術、密碼編譯技術、攝影、密寫等許多項目。學習後分批回國,劉慶南、王振坤、楊文先、閻保祿回到新疆被分配到邊務處,有的派到關內工作,如董家良、吳啟滿、沈先傳等。
鄧發詢問他們在蘇聯的學習情況,閻保祿一一作了彙報。
“工作命令下達了嗎?”鄧發又問他。
“下達了。我是來向您辭行的!”他又說,“我很擔心,唯恐完不成任務?”
鄧發聽後笑了,說:“你去酒泉工作擔子不輕,可你也是國家保衛局的老工作人員了,對敵鬥爭的經驗總是有的吧!考慮到這一點才決定派你去酒泉。當然,這次的工作和以往的不同。這次你是盛世才邊務處派出的人員,一定要注意和邊務處其他人員搞好團結,維護我黨和盛的統一戰線。就全國來講,現在是國共兩黨合作,一致抗日,但河西馬家仍然堅持反蘇反共,殘害我西路軍流落、失散人員,因此要注意鬥爭策略。在酒泉隻了解情況,不參與其他方麵任何活動,也不與當地黨組織發生關係,你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孤軍作戰。要記住!酒泉工作對於新疆的安全,國際交通線的暢通,包括我黨去蘇人員往返的安全都非常重要,你要竭盡全力做好工作。”接著鄧發談了他所了解的馬家部隊的基本情況,又風趣地講起河西一帶的曆史掌故,風土人情。
閻保祿知道鄧發前幾年受黨中央的派遣由延安去共產國際彙報工作,就曾喬裝打扮,經河西走廊到新疆去蘇聯,酒泉是必經之地。
鄧發問他:“你知道那個地方為什麼叫酒泉嗎?”
他當然不知道。當年左支隊在祁連山中行軍,出山已經到了安西,繞過了酒泉。
“酒泉城外西南有眼泉,水很清冽,相傳霍去病領兵破匈奴在此駐紮。漢武帝賜禦酒一壇,慰勞霍去病。霍將酒倒入泉中,與諸將士共飲。以後此泉就稱做酒泉,又以泉名為地名。”鄧發又說,“酒泉又名肅州,在曆史上就是軍事重鎮,為兵家必爭之地,現在仍然是很重要的。”
他告辭鄧發之後,又去黃火青處辭行。黃火青那時任反帝會秘書長,黃也是他的老首長。他參加寧都起義,部隊改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黃火青擔任紅五軍團十四軍政委。他調去工農紅軍政治學校政治營第四期第一連學習時,黃火青又擔任政治營的政委。長征途中,他從蘇維埃國家保衛局調紅五軍四十三師一二七團任特派員、後代理團政治處主任時,黃火青任紅五軍政治部主任。過草地、戰西康、會寧會師、渡河西征、河西走廊惡戰,直到最後安西戰役,他始終跟隨黃火青戰鬥,一起進入新疆。黃火青和鄧發一樣,給他很多鼓勵,囑咐他注意身體,要他圓滿完成任務。
陳培生副處長對他的工作又作了進一步詳細指示,讓他到酒泉後與邊務處哈密辦事處聯係。所獲情報,如果用電報發回,也發往哈密辦事處,由哈密轉發邊務處。陳副處長還向他宣布了幾條紀律,在外活動期間,不得參加任何組織,如黨派、團體、幫會等,否則要受處分。最後,陳副處長交給他電報密碼和2000元法幣作為活動經費。
閻保祿裝扮成商人,坐汽車到達哈密。他從邊務處哈密辦事處領到一部15瓦收發報機,兩箱幹電池,在街上買了幾大包棉花、布匹等日用百貨,以及杏幹、瓜幹、葡萄幹等土特產。他把收發報機、電池、密碼藏在幾包棉花中。哈密辦事處派人用駱駝把他送到星星峽,星星峽辦事分處又幫他雇用了張姓駝戶的幾頭駱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