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給自己布置作業
身為上班族,無論自己喜歡還是不喜歡,我們總免不了被大量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然而如果我們隻顧著應付眼前的事,就永遠無法拓寬工作的範圍。
很多人認為“工作計劃排得滿滿的”是能力出眾的表現,但在日本關西,商人們卻常用這樣的問答來打招呼:
“最近忙嗎?”
“就那樣吧。”
這裏的“就那樣吧”,意思是“一般般、普普通通”。
不管賺多少錢,不管有多忙,這些商人總是回答“就那樣吧”。
這句回答流露出一種“從容感”。
再勉強也得撐住了
不管有多忙,我們都必須讓身邊的人覺得你依然遊刃有餘,依然還有加強的空間。經常表現得從容不迫,會讓別人覺得你足以勝任這樣的工作,從而獲得更多重要的工作。
或許你會反駁說:“我才不再增加跟我無關的工作呢!”
但對方是因為相信你的能力才將工作委任給你的。所以我幾乎從不拒絕他人拜托的工作。
“這裏有份新計劃,不知道你感不感興趣?試試看吧?”
“不好意思,突然有件很急的事想請你幫幫忙。”
不管是什麼工作,都表明對方對你的能力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從長遠來看,這些並非“無關的閑事”,而是提高自己能力、逐步接近自己想做的工作的機會。
主動成為“Mr.沒問題”
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不過分依賴公司的人。雖然我曾在上班族人生的道路上左彎右繞,但最終還是達成了這個目標。
接下來,我計劃成為“不僅遵從公司規劃,還能自由選擇工作,幫助自己成長”的人。然而當我定下了這個目標之後,反而越來越不選擇工作了。
因為我發現,無論什麼工作,都具有幫助自己成長的要素。
直到今天,我也依然有喜歡的工作和不喜歡的工作。
但即使分配到討厭的工作或是不擅長的工作,我也同樣能在完成的過程中有所收獲。所以,我已經養成習慣,不管什麼工作,先說“沒問題”,答應下來,然後再慢慢思考該如何完成。而我之所以能夠出書,也全靠這句“沒問題”。
前文曾提到過,我的第一本書《別告訴我你會記筆記》的主題與我最初的計劃是不同的。我最初想寫的主題是“時間管理”,但最後卻還是接受了寫“筆記方法”的委托。因為我知道,如果執著於寫“時間管理”,我的第一本書將永遠沒有機會誕生。
於是,我將已經寫了一半的“時間管理”原稿塞進抽屜,轉而全力集中到“筆記方法”的寫作中。後來我一邊繼續當上班族,一邊連續寫出了多本新著,依然是出於“Mr.沒問題”的慣性。
對他人的請求說“Yes”,其實就相當於不斷給自己布置作業。小時候,家長和老師總是會給我們布置很多的作業。而我們正是因為完成了這些作業,才能一天天不斷進步。每當人們切實體會到自己的成長,就能從中獲得前進的動力。
傻站著不動的人是絕對無法成長的。也就是說,不斷挑戰新事物,正是保持工作熱情的秘訣。
而人一旦長大以後,很少有人會為了幫助自己成長而專門給自己布置作業了。但其實,成年人依然需要作業。
所以我不斷對別人的請求說“Yes”,作為給自己布置的作業。
快樂轉變法則26
他人拜托的工作→幫助自己成長的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