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這個項目的產品順利作為“世界唯一”、“業內首發”的召開了發布會,諸多媒體均到現場進行了報道。
這是我第一次與公司外部成員合作完成的特殊項目。
從這次工作中我明白了,為了做出成績,比起目標本身,與團隊成員共同分享一步一步達成目標的過程更為重要。
有些人會因為項目進展不順利而隨意更換團隊成員。
但如果一直這麼做,有一天你會發現,所有同伴都在不知不覺間離開了。我就認識好幾個這樣的領導者,他們的個人能力雖然出色,但最終卻隻能孤零零地獨自工作。
比起知道目標(結果),人們更希望知道自己是在與什麼樣的人一起工作,以及工作過程中能夠獲得怎樣的體驗。
快樂轉變法則16
統一目標→分享過程
傳播“自己想知道的事”
上班族總免不了會相互抱怨工作的苦楚。哪怕隻是隨口說說自己對上司的意見、不滿甚至壞話,都能令我們的壓力減輕不少。然而隻是像倒垃圾那樣一股腦兒將怨言傾吐出去,未免有些浪費了,不如將它們有效地利用起來。
傳八卦的好東東——“安妮日記”
我在和歌山研究所工作時,有一本被稱作“安妮日記”的筆記本在職員內部廣為流傳。
眾所周知,《安妮日記》是猶太女孩安妮為了躲避納粹屠殺而藏在密室時寫下的日記,她通過寫日記,度過了一個個艱難的日夜。而在我們研究所,職員們就像安妮一樣將各種抱怨寫在這本筆記之中,從而一掃自己心中的煩悶。這些抱怨有針對困難任務的,也有關於上司的。其實,這實在不能算是什麼好習慣啊。
雖然產品已經投產,研究員的工作卻仍未結束。為了讓送到客戶身邊的商品達到品質標準,研究員還必須對工廠的產品生產線實施監管。然而在新產品投產初期,工廠每天都會發生這樣那樣的意外。這個筆記本的最初目的隻是為了記錄這些意外,以便同事之間交換信息罷了。
例如有一次機器忽然停工,原因是氣溫太低導致原料凍結。恒溫的實驗室裏當然不會發生這樣的現象,但工廠卻不可能保證所有房間都安裝空調。
研究員們忽視了原本必須考慮在內的溫度變化,這事當然必須進行深刻的反省。但工廠的狀況卻不容猶疑,要立刻解決,因為事件是發生在生產第一線的!
於是在這本筆記本裏就詳細記載了氣溫降到多少度以下後原料就會變得容易凍結,所以必須保證溫度不低於這個溫度,而一旦發生故障又該如何處理等相關的內容。它原本就是為了這個目的而存在的。
但不知從何時起,筆記本中的內容漸漸變成以訴苦為主了。大概是因為工廠不再發生事故,所以沒什麼可寫的了吧。
公司內部E-mail讓你成為消息靈通人士
在順利結束和歌山的產品研發工作之後,我轉到了別的項目組,卻發現這個團隊中信息的流通十分不暢。“如果有一本‘安妮日記’就好了……”我忍不住這樣想,於是便決定自己來做一本!
我通過采訪團隊成員,了解項目組內發生的各種事件,然後用公司內部E-mail群發進行交流。
由於這是我的個人郵件,所以其中也寫了不少抱怨和對上司的批評。可以說,這就是“安妮日記”的高科技即時版。
通過郵件讀者的回複,我又追加新的情報,不斷提高信息的精確度與可信度(當然,也包括了不少有關抱怨和批評的交流探討)。這份郵件越傳越廣,收到的回饋也越來越多,不久之後,我已經能比其他所有人先一步了解團隊內發生的所有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