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遇到消極性信息時,可采取兩個辦法加以控製。一是立即抑製它,回避它,不要讓其“汙染”你的大腦思想。對於過去無意中吸收的消極信息,永遠也不要提及它,把它遺忘,就讓它沉入潛意識的海底好了。二是進行判斷性分析,“化腐朽為神奇”。你要用成功、積極的心理暗示,對它們進行深入分析和引導,化害為利,如同使有毒的草化成肥料一樣,把它們變成有益於成功的思想意識。
改變目標圖像,激發積極情緒
一個人的信念和目標,能夠化為一個人積極的自我暗示。
當我們為自己樹立起一個目標時,我們也會暗示自己變得積極起來,為了目標而奮鬥。當然,每個人堅持時間的長短是不一樣的。
當別人問到我們是否希望獲得成功時,我們總會給出肯定的答複,但是卻又能立即找出一大堆原因,說明自己為什麼無法成功。這些“原因”其實根本不是以當前理性思維為基礎的原因,而隻不過是信念,是易受改變的信念而已。隻有樹立正確的信念,你才能踏上成功之路。
我們的行為和情感都源於信念。我們之所以今天還在為成功人物做傳記,為他們唱勵誌讚歌,卻不能靠近成功的圈子一步,原因之一就是有一種錯誤的信念支配著我們的情感和行為。我們要問問自己,以便根除它的原因:是否有某種任務你本希望去完成,某種渠道你希望借以自我表達,卻總因為覺得“我做不到”而止步不前?如果你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那麼就能找到問題的答案了。
“為什麼我相信自己做不到?”然後問自己,“這一信念是建立在確切的事實上的,還是基於某個假設的,或者說是以一個錯誤的結論為基礎的?”
要想讓理性思維有效地改變信念和行為,就必須讓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渴望與其相伴。
為自己描繪你希望成為的那種人,描繪想擁有的那些東西,並假定這些設想成為可能的那一刻就在眼前。要喚起對這些目標的深深渴望,要對它們充滿熱忱,要仔細分析它們,在腦子裏來回查看。你當前的消極信念是通過想法加情感形成的,如果能產生足夠的情感或內心感受,那麼你就會產生新的思想和想法,從而將過去的消極信念一筆勾銷。
通過心理暗示使自己的目標由消極的改變為積極的。擔憂時,你首先會在想象中栩栩如生地描繪一種不希望出現的後果或目標。你忍不住對它思來想去(仔細思考它),把它作為一種可能發生的情況描繪給自己。你反複認為它真的可能發生。這種不斷重複、對可能性的不斷思索,會讓你所擔心的最終結果變得似乎越來越真實。一段時間後,就會自動產生與其相應的情緒(如恐懼、焦慮、沮喪),所有這些情緒都與你不想看到、你所擔心的最終結果對應。
現在,要改變目標圖像,改變自己心理暗示,從此就同樣容易產生“美好”情緒。不停地為自己描繪某個想要的最終結果,並對其深思熟慮。這樣做也能使美好的可能變得越來越真實可信。同樣,與其對應的情緒(如熱情、快樂、鼓舞和幸福)也能自動產生。
問自己以下四個問題,找出錯誤信念產生的根源並想辦法克服。
(1)這種信念的產生有沒有合理的原因?
(2)我固執地堅持這一信念會不會犯錯?
(3)在類似情況下,如果別人是我,我會不會對他們得出相同的結論?
(4)如果並沒有說得過去的原因讓我信奉它,那麼為什麼我必須表現得、感受得就像它是真的一樣呢?
不要心不在焉地放過這些問題,而要苦思冥想,認真地考慮它們,懷著感情去思索它們。你是否發現你在自欺欺人,你在低估自己,其原因並非某個“事實”,而隻是由於某個不合理的錯誤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