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地建設的條件和機遇(2 / 3)

3.能源條件:能源重點包括電能、熱能的供應,是任何項目建設都必不可少的基本建廠條件。全市現有水、火、天然氣電廠(站)18座,其中火電廠11座,裝機容量44.4萬千瓦;水電站5座,裝機容量1.44萬千瓦;天然氣電廠2座,裝機容量5.23萬千瓦,包括在建與將建成的小型電廠,全市電力總裝機容量52.4萬千瓦,發電量12.65億千瓦小時。現有330千伏輸變電線路300多公裏、110千伏輸電線路600多公裏、35千伏輸電線路1100多公裏。110千伏主網架覆蓋全市,330千伏輸電線路連通西北。電力供應充足。利用榆林質優價廉的煤炭資源,就煤近水發展大型坑口電站條件優越,已列入規劃的有府穀4×100萬千瓦火電廠(一期2×100萬千瓦)、榆林4×60萬千瓦火電廠、神木4×60萬千瓦火電廠等,靖邊1×30萬千瓦天然氣發電機組也已提上建設日程。屆時,基地內電力裝機容量將達到450萬千瓦。

4.運輸條件:投入品、產成品的運輸方式、運輸距離、運輸費用等直接關係到項目能否上馬,並對項目建成後經濟效益產生深遠的影響。鐵路:繼包(頭)神(木)、神(木)朔(州)線建成通車後,西包鐵路神延段全線開工,2001年6月全線貫通;2003年建成神華鐵路;連接吳堡至定邊6個縣的太中鐵路“十五”期間開工建設,形成“一縱兩橫”鐵路大動脈,連通華北、華中、西北、西南及東南沿海地區,實現通江達海。公路:全市公路總裏程已達19657公裏,其中等級公路達5122公裏。先後建成包神府、榆神等多條二級公路。國內第一條沙漠高等級公路――榆靖高速公路建成通車;210國道榆林至陝蒙交界半幅高速公路、府店一級公路年內開工建設。“十五”期間還將開工建設GZ35(307)國道吳定線、清(澗)大(柳塔)線、靖(邊)延(線)、府(穀)新(街)線等高等級公路,構築起貫通全市12縣(區)“三縱五橫”公路主骨架。航空:榆林機場航班直通西安、包頭,擴建後將達到4C級標準,開通榆林至北京等大中城市的航線。榆林地處我國中西部結合地帶,承東啟西,輻射周邊的地位和作用十分明顯。從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分析,往東通過神黃鐵路線可到達沿海港口,向南通過即將貫通的西包、西康、西南鐵路線可直達長江中下遊地區,與西部其他資源富集地區相比,更接近全國的經濟重心區。原材料就地就近供應,運輸十分便捷,產品向東南西北運輸都較適中,運輸費用相對低廉,發展能源重化工工業的區位條件優越。

5.外部協作條件:榆林水資源也較豐富,主要有四河四川(無定河、窟野河、禿尾河、佳蘆河、皇甫川、清水川、石馬川、孤山川)、200多個內陸湖泊。其中陝西最大的內陸湖紅堿淖,麵積10萬畝,儲水6億立方米。全市水資源總量46.62億立方米,實際可利用量33億立方米。且水資源分布與能源礦產資源的分布相一致,為基地建設提供了水源保證。另外,榆林土地廣闊,地勢平坦,大片未開發的土地主要集中在能源礦產資源富集區,宜於建設大型現代化工業基地。全市已建成榆林氮肥廠、榆林天然氣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榆林石油助劑廠、榆林市機械廠、榆林化工機械廠等骨幹企業,擁有各類建築公司100多家,初步形成了門類齊全的工業體係,特別是培養了一批能源、化工方麵的專業人才隊伍,便於相互綜合利用及開展技術、人才交流。廣泛而優越的外部協作條件是現代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能夠保證建設資金的有效和集中投入,提高經濟效益。

6.市場條件:基地建設規劃的項目以國際、國內市場為導向,具有關聯度高的特點,而且項目以新建為主,采取上下遊產品一體化開發的戰略,產品有效市場需求量大,潛在市場空間廣闊,隨著交通條件的日益改善和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中國加入WTO,全球經濟一體化格局的形成,商品流通、信息溝通渠道更趨廣泛,對參與更廣泛、更高層次的市場競爭將產生極為有益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