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12
五十四、大邑劉氏莊園
四川省大邑縣安仁鎮坐落著我國現存規模宏大且最為完整的私人莊園——大地主劉文彩的大邑劉氏莊園。劉氏家族是舊中國集軍閥、官僚、地主於一體的豪門望族。大邑劉氏莊園是劉文彩及其五個兄弟的公館和一處祖居組成的莊園建築群。公館始建於清末民初,到20世紀20至30年代,劉家先後出了劉湘、劉文輝兩個大軍閥,控製了川康兩省,劉氏家族也開始急劇壯大。莊園就是在這個時期營建起來的。莊園占地總麵積7萬餘平方米,建築麵積達21055平方米。現存開放的兩座莊園,分別為原來的老公館和新公館。
老公館外形為不規則多邊形,以6米多高的封火山牆圍繞,有大門7道,大門兩側的牆上均設有槍眼。公館內有180餘間房屋,27個天井,3個花園。內有大廳、客廳、接待室、賬房、雇工院、收租院、糧倉、秘密金庫、佛堂、望月台、逍遙宮、花園及果園等。老公館是劉文彩於1932年修建起來的。園內重牆窄巷,鐵門大鎖,布局複雜,形如迷宮。但建築裝飾卻十分奢華,樓閣亭台皆雕梁畫棟,窗欞欄杆刻有飛禽走獸、奇花異草等圖案數百種。
劉氏莊園獨具特色的“小姐樓”建於20世紀30年代。樓高三層,平麵設計為六角形,攢尖屋頂。一二層外牆做成連續的拱廊;三層為矩形窗,通風采光好。且視野開闊,在此可俯視全園,亦可做觀測台,巡視外圍情況。小姐樓為磚木混合結構,建築和莊園上端三角形的窗戶及柱式拱廊結合在一起。
整個劉氏莊園是一組典型的中西合璧的建築群,既有中國封建豪門的奢華遺風,又吸收了西方宗教建築的特色。其建築風格,反映了清末民初川西民間的建築形態和民俗傳統,也反映了當時社會曆經的變遷。
大邑劉氏莊園於1959年開始對外開放;1980年被列為四川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為了使陳列的內容更豐富,1988年在莊園新公館創辦了川西民俗博物館;1993年,莊園利用劉文臣(劉文彩四哥)公館設立了莊園文物珍品館;1996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莊園小姐樓經過維修對外開放並更名為大邑劉氏莊園博物館。
五十五、大理白族民居
白族曆史悠久,經濟文化較發達,很早就與漢族交往密切,通曉漢文,曾湧現出不少著名學者文人,被譽為“文獻之邦”。自治州首府大理是全國首批曆史文化名城之一,東臨洱海、西枕蒼山,山川秀麗、氣候溫和,是聞名的風景遊覽區。
大理古城簡稱榆城,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是秦漢之際的蜀(四川)身毒(印度)古道——西南絲綢之路上的重鎮之一。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蒙舍詔第四代首領皮羅閣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兼並其他五詔,統一洱海地區,建立南詔國。宋代稱為大理國,大理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大理古城規模壯闊,方圓12裏。原城牆高7.5米,厚6米,東西南北各有4座城門,上有城樓,城上還建有樓群15座,垛口1560個,城外有護城河。現古城僅剩餘南北對峙的兩座城樓和部分城牆,城樓雄偉,古樸風雅。大理古城內仍保持著明、清以來的棋盤式方格網結構,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稱。
建於大理蒼山洱海間緩坡地帶的白族村寨,規模數十戶至千餘戶不等。入口常有大青樹或照壁,內有貿易活動廣場。過去沿街巷常引入蒼山十八溪溪水,洗滌物品又美化環境。
曆史上與漢族的文化交流,促進了白族建築的發展,形成了獨具民族特點的建築風格。大理的白族民居基本上是合院式,平麵形式分“曲尺形”、“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三坊一照壁”是基本型,一般村鎮的民居均采用此種形式,是由三合院與照壁組成。 “四合五天井”也是常用的民居形式,四合院內共有大小5個天井。民居一般為兩層,上下層均可住人。有的民居是底層住人,樓層存放物品。民居房前建有廊簷,形成圍合的帶廊作為家務活動處。正房與廂房的兩坊相交形成天井,小院稱之為“漏角開井”,內建廚房等。居民不論貧富,都有在庭院內養花種草的習慣,故有“家家流水,戶戶養花”之美譽。
民居建築常背山麵水修建,正房朝東,質量較高。特別是喜州一帶,經商做官者多,擁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加以建築技術水平較高,因而民居絢麗精美。白族住房喜裝修,重點是大門、照壁、內院木雕。大門位於宅前左方,常采用三段式,稱“三滴水大門”。高翹如飛的簷下用鬥栱、泥塑、大理石等裝修得琳琅滿目,美不勝收。照壁在正房對麵,也為三段式,稱“三滴水照壁”,其比例勻稱,屋頂曲線優美,鬥栱、泥塑、大理石等裝飾的壁麵,疏密得體,極其秀美。內院門窗、梁枋均施雕刻,尤以堂尾的6扇格子門雕工最為精美。後簷下及門尖處用繪畫、泥塑保護護土牆,增加美觀。白族傳統民居的色彩以白、蘭、黑為主,照壁上、山花處均有頗具白族特色的紋飾。建築采用石料砌牆是這一帶民居又一特色,其中“卵石砌牆牆不倒”被稱為大理一寶。
五十六、西版納傣族民居
西雙版納位於雲南省南端,與老撾、緬甸山水相連,土地麵積近2萬平方公裏,國境線長966公裏。西雙版納聚居著傣、哈尼、拉枯、布朗、基諾等13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州總人口84萬人的74%。
西雙版納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北部邊沿,熱帶季風氣候,終年溫暖、陽光充足,濕潤多雨,它是地球北回歸線沙漠帶上惟一的一塊綠州,是中國熱帶雨林生態係統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麵積最大的地區,也是當今地球上少有的動植物基因庫,被譽為地球的一大自然奇觀。境內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60萬畝,至今仍有70萬畝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所以西雙版納在國內外享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藥物王國”的美譽。1986年成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3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接納為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成員;1995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個自然生態平衡的生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