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雲譜環境清幽,麵朝梅湖,南依岱山,青瓦白牆映入湖中,樸素淡雅,宛若水墨山水畫卷。建築用粉牆圍合,內廣置竹木,確有“階前自掃雲.嶺上誰鋤月,千巒環翠,萬壑流青”(《園冶》)的美境。這除了表現人與自然融合相通的中國傳統空間觀之外,還有八大山人匠心獨運的山水畫所表達的審美意趣。
青雲譜大門為八字形,向左即是一個寬敞的庭院,庭院外側為白粉院牆,內側為左右對稱的封火山牆。台階進二門,沿中軸線布置著青雲譜的主體建築群,依次為前庭、關帝殿、中庭、祖殿、後庭、許祖殿,建築群除許祖殿及左中配殿為兩層外,其餘皆為單層。雖說青雲譜名為道觀建築,但其建築造型和室內陳設都為民居布置,每進院落兩側皆有廂房,但又並非完全對稱。整個布局形式與江西民居大致相同。但江西民居大多施以華麗的雕飾與色彩,翹背吻獸,雕飾繁多,建築榀扇、石欄板及柱頭皆有刻飾。與其他江西民居相比,青雲譜則顯得樸素無華、卓然不群,建築群更注重空間的意境。青雲譜的立麵造型極為簡潔,殿前均有簷廊,無論晴雨,暢通無阻,所有槅扇均可開啟或拆卸,使室內外連成一片。青雲譜正立麵的封火牆已無防火功能,隻是作為審美的需求,美中又隱隱透出一種神秘的氣息。
人們沿中軸線前進,除了感受到空間節奏與韻律外,還能感受到空間的意境,通過庭院與建築簷廊之間的過渡,從而使院落空間滲透和交錯。疊山理水,荷紅葉綠,給人以無限的遐想,情景交融與內外親和在青雲譜的院落庭園空間裏表現得如此明澈,將對自然的謙恭情懷與崇高的詩意結合起來。我們不僅可以從青雲譜中獲得優秀的民居空間形態與環境塑造的手法,更可以感受到八大山人所構築青雲譜中濃鬱的人文意識。
三十三 、景德鎮民居
景德鎮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曆史文化名城,坐落在黃山、懷玉山餘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是享譽世界的“瓷都”。史籍記載,“新平冶陶,始於漢世”,可見早在漢代就開始生產陶瓷。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宮廷詔令此地燒製禦瓷,底款皆署“景德年製”,景德鎮因此而得名。
由於陶瓷文化的影響,使得景德鎮的建築獨具特色。有保留完好的明清古建築村落建築群,也有古縣衙、古戲台和以三閭大夫屈原命名的三間廟,還有明太祖朱元璋作戰時藏身的紅塔和瑤裏的仰賢台。景德鎮陶瓷曆史博物館就是將許多瀕於毀壞、拆除的古建築整體搬遷,集中於一處的以古建築為中心的園林式博物館。該博物館位於城西楓樹山風景區,館內有曆代陶瓷展、古窯群、瓷碑長廊、天後宮、瓷器街、大夫第等景觀。館內環境幽雅、林木蔥鬱、湖水蕩漾,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在此得到完美之結合。
景德鎮明清民居,主要分布在老城區和原浮梁境內的西北鄉一帶。老城區多為富商和庶民住宅;西北鄉則多是官吏和莊園主住宅。兩處的民居風格迥然不同:市區民居具有明代南方集鎮仕宅特色,西北鄉的民居則有明顯的徽州風格。
市區內的古民居,以祥集上弄、撫州弄和劉家弄的民居最具代表性。
祥集上弄位於巾山北路北端的西側。此弄的3號、11號居民住宅,建於明代成
化年間,為當年富商私邸。11號宅居有重工裝飾的門罩;3號住宅則無門罩。兩棟建築內觀開闊軒昂,構架粗碩,為穿鬥與抬梁式混合結構,正堂簷柱選用質
硬、耐燃和防蟲的椿樹木料,梁柱交接處有雕刻精美的雀替過渡,紋樣皆為花卉翎毛。正堂的石刻柱礎造型凝重華麗,地腳用雕刻精細的青石板。這兩棟民居均具有明代南方集鎮住宅建築之特色。
撫州弄位於珠山中路北側,此弄的2號民居建於明代中晚期,其明間堂屋結構為二檁五架梁,一端搭於內額之上,另一端由兩柱支承,給人印象好似三間五架之宅。設計可謂用心良苦,既不違犯當年庶民廬舍不得超過三間五架之禁令,又能達到顯示宅居氣派不凡之目的。宅內的中柱、脊檁均為半圓或弧形。該宅在裝飾上則刻以多種較複雜的花卉,其雕刻細膩,線條流暢,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劉家弄位於三間廟明代古街區內。此弄的3號、13號民居建於明代中期,3號保存較好,13號保存較差些。3號民居人口天井內壁置有磚雕照壁,下設須彌座,圭角圖案雕刻十分精致。13號門置中軸線上,其特殊之處,是在石製柱礎上麵加一段圓形木循,並取橫紋製作,用意在於防止潮氣沿木柱上升。雖經數百年,槅仍保存完奸,可謂匠心獨運。景德鎮城區的明代民居內建有前堂、後堂,或稱之為上堂、下堂。正房兩側加廂房,民居最後,為後房。前有大天井,後有小天井,宅居的大門均設於側向。
西北鄉的古民居,以金達舊居、汪柏舊居和汪明寵舊居最具代表性。
金達舊居位於距市區74公裏的峙灘鄉溪村,現遷建於市內古陶瓷博覽區。金達為本地人,明嘉靖丙辰會試第一,官廣西布政使。金達故居建於明嘉靖至萬曆年間,麵積不大,隻有一進兩層,但做工十分講究。特別是堂屋帶閣樓形式,圍繞天井挑出美人靠,美人靠向外彎曲成弧麵,在垂直和水平兩個方向分別劃分若幹框格,格內雕飾華麗,尤其是百獸圖案,造型簡潔生動,藝術價值極高。
汪柏舊居位於距市區90公裏的興田鄉夏田村,建於明代嘉靖末年,汪柏也是本地人,明代曾任浙江布政使。汪柏舊居有一大一小。大宅為兩進兩層結構,正堂寬大,地坪抬高兩級。中堂卻比較簡樸,構架比例勻稱,槅扇、欄板、梁枋之木雕手法熟練、刀法嚴謹。小宅一進兩層,麵積雖小,但做工和雕飾比大宅更精致華麗。此宅在設計上與其他民居有許多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窗戶和紋飾上。其他民居外牆一般不設窗,隻留幾處小孔,或飾以小型磚透花窗,而該宅卻在外牆窗洞中加置木扇套窗,窗口由通常的13厘米擴大到30厘米。其他民居的裝飾紋樣一般為花卉翎毛、雲彩、鼇魚吐水之類,而該宅卻飾以雀、鹿、蜂、猴(寓意“爵、祿、封侯”),福祿萬字和百鳥朝鳳等。
汪明寵舊居位於距市城區80公裏的西湖鄉桃墅村。汪明寵是晚明時的本地人,該宅是國內僅存的三層明代住宅,極為珍貴。該宅建於明代晚期,是一棟依山傍水、有13個天井的房屋,當地人稱其為“大屋裏”。20世紀70年代時拆毀,現僅存兩進,以兩天井為中心組成兩進,有中堂、正堂。中堂有正、廂房各兩間,正堂也有正、廂房各兩間。二層樓麵兩廂為狹樓,中堂三層有閣樓,圍繞天井各層均開有門、槅扇、檻窗,並飾以萬字格式,民居中間形成一條長巷,顯得高大美觀,氣勢軒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