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社會科學方法論研究的意義(3 / 3)

根據馬克斯?韋伯的“理想類型”和托馬斯?庫恩的科學“範式”,我們可以將自孔德以來的全部社會科學理論劃分為四種主要的範式:社會事實範式、社會行為範式、社會批判範式和社會釋義範式,它們的建構基礎,是宏觀―微觀和自然主義―人文主義兩對理想類型。

上述研究取向的存在表明,根據不同哲學對科學的目的與社會世界的本質所做的假定不同,社會研究也有數個相互競爭的研究取向。它們對關於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若幹基本問題,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解答。有時人們常常把範式與理論交替使用,其實,這兩個概念是有一定區別的。正如艾爾?巴比所指出的那樣,範式指的是一般框架或視角,字麵涵義就是“看事情的出發點”,它提供了觀察生活方式和關於真實實體特性的一些假設。相比之下,理論指用來解釋社會生活特定方麵的係統化的關聯性陳述(的)。因此,理論(是)賦予範式真實感和明確的意義。範式提供視角,理論則在於解釋所看到的東西。實際上,這四種研究範式就是進行社會科學研究的四大基本的研究取向。

關於這四大研究取向,對於社會科學研究有什麼意義呢?

第一,這意味著目前沒有單獨一個絕對正確地進行社會科學研究的取向。但這並不是說,社會科學研究沒有一個基本的準則,怎麼做都可以,也不是說,這四個取向之間完全沒有會通之處。恰恰相反,這意味著進行社會研究的基礎尚未定於一尊。換句話說,有一個以上的研究取向目前正在“爭相上演”。因為沒有任何一個範式是全能的,有的是數個範式彼此相互競爭、僵持不下,或許以後一直都會是這種狀況。知道有這四大研究取向,當人們閱讀研究報告時,將會有所幫助。因為,通常研究者會依賴其中的一種研究取向,但很少會告訴人們他用的是哪一種。

第二,這意味著社會科學研究者進行科學研究時,所試圖達成的結果(如發現法則、確認底層結構、描述意義體係等)將隨著研究者本人所選擇的研究取向而有所不同。舉例來說,實證主義者可能進行量的研究如成本效益分析;詮釋研究者可能從事探索性研究如質的分析,而批判研究者偏好行動取向的研究。在我們從事社會研究時若對這些研究取向有所知悉的話,將會使你對從事哪種研究類型,做出比較紮實的決定。

第三,這意味著社會科學研究的各種具體技術方法完全是根據不同研究取向的假定。一個有多種答案的問題不表示每個答案都對;相反的,這意味著社會研究者有選擇不同的科學研究取向的空間。每個研究取向都有它自己一套哲學假設與原則,並且對於如何做研究,也有它自己的立場,研究報告很少將這些研究取向做出清楚明確的交代,而且許多研究者對於這些研究取向也僅止於模糊時概念。然而,研究取向在社會科學的研究中卻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總之,多種研究取向的存在,能夠為社會科學研究提供更為廣闊的研究空間和舞台。目前國內不少社會科學研究者都未做到自覺地在方法論的指導下係統、規範地開展社會科學的研究,這使得有效積累社會科學的知識、促進社會科學理論的發展未取得明顯成效。一個好的研究者應當對這些問題的答案有較深入的了解或探討,從而選擇並形成一套自己的社會科學方法論準則,自覺地在這些原則的指導下從事研究。

在現階段,人及其社會相對獨立於自然世界的情況下,社會科學必須是相對獨立的,必須有自己獨特的學科建製和學科方法,以支撐社會科學的人文關懷。從曆史上看,社會科學的產生和形成(是)與現代性過程緊密相連(的),現代化的異質性和複雜性,決定了現代社會科學的經驗性和主觀性的研究路徑。在強調社會科學獨立性的同時,在不同的學術方法和範式之間保持豐富的想象力,是後現代話語背景下現代社會科學的新概念,也是創新社會科學的路徑。

參考文獻

1.Gouldner。Alvin W。The Coming Crisisof Western Sociology,New York:Bas-ic Books,Inc。1970

2.周曉虹:《經典社會學的曆史貢獻與局限》,《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2(4)。

3.羅素:《西方哲學史》(上卷),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

4.艾爾?巴比:《社會研究方法基礎》,邱澤奇譯,華夏出版社2002年版。

5.黃國光:《科學哲學與學術創造力》,北京大學2002年社會理論高級研討班演講稿。

6.肯尼思?D?貝利:《現代社會研究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7.D。麥克雷:《社會科學的社會功能》,《國外社會科學政策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