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論創造性實踐(2 / 3)

第一,主體的欲望和動機是創造性實踐的發動機製。主體生活在現存世界中,會產生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和自我實現等方麵的需要。這些需要,有的在當前條件下就能夠滿足和實現,有的則在當前條件下不能滿足和實現。對那些在當前條件下不能滿足、實現的需要而言,無非表現為兩種不同的情形,一是不具備滿足這些需要的現實條件,主體必須創造條件,使這些需要得以滿足;二是現實中沒有滿足這些需要的對象物,這就要求主體必須把這種對象物創造出來。主體的需要往往會轉化為創造的欲望和動機。主體的欲望和動機驅使主體進行創造活動,在實踐中創造出滿足自身需要的特定條件和對象物。由此可見,創造性實踐是由主體不滿足於現實而又要超越現實、改變現實的欲望和動機所引發的,主體的欲望和動機是創造性實踐的發動機製。主體的欲望和動機的形成是創造性實踐的第一個環節。

第二,實踐觀念模型的構造。規劃和計劃的製定是創造性實踐的目的生成機製。主體的欲望和動機雖然是創造性實踐的發動者,但由於它具有原發性和朦朧性的特點,還不能作為創造性實踐的目的,在實踐過程中起導向和調控作用。因而還有必要在欲望和動機的驅動下,構造實踐的觀念模型,製定實踐的規劃和計劃,形成實踐的目的係統。構造實踐的觀念模型,解決的是在實踐中創造什麼樣的實踐結果的問題。主體運用創造性思維,在思維中將實踐結果預先地設計和構造出來。隻有將實踐結果預先地設計和構造出來,才能在實踐中將其現實地創造出來。實踐觀念模型的創造性程度規定著實踐過程和實踐結果的創造性程度。製定實踐的規劃和計劃,解決的是怎樣把實踐結果現實地創造出來的問題。它是主體結合客體特點和當前條件,根據實踐的觀念模型對創造性實踐的全過程以及每一個具體環節、階段和步驟進行可操作性的論證和設計。構造實踐觀念模型、製定規劃和計劃,是主體對實踐結果和實踐過程的理性構造和思維設計,從而構成了創造性實踐的目的係統。這一目的係統同時又是創造性實踐的價值目標和價值手段係統,在整個實踐過程發揮著導向作用、調控作用和評價作用。

第三,實踐的實施操作。即主體現實地改造客體,創造出新的需求對象(實踐結果)的過程,是創造性實踐的完成機製。實踐的觀念模型、規劃和計劃在實施操作過程中逐步展開,並轉化為現實。在實施操作過程中,實踐的觀念模型、規劃和計劃規定著實踐的工具、技術手段和技術線路的取舍,排除不利於實踐目的的主體行為,從而使整個實踐過程按照既定的規劃和計劃進行。同時,實施操作過程還進一步檢驗、校正、補充和完善著實踐的觀念模型、規劃和計劃,從而使實踐過程隨著條件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實施操作,就是觀念中的實踐結果向現實的實踐結果的轉化過程,因而是創造性實踐的完成機製。

第四,對實踐結果進行事實檢驗和價值評估,是創造性實踐的評價機製。在實施操作中被創造出來的實踐結果,是否與實踐觀念模型相一致,是否能夠滿足主體的需要,還必須對其進行事實檢驗和價值評估。所謂事實檢驗就是將實踐結果與實踐觀念模型相比較,從而判定觀念模型是否符合客觀規律,確定觀念模型的真理性,這是實踐結果對觀念模型的合規律性檢驗。所謂價值評估,就是將實踐結果與主體的需要相比較,判定其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滿足主體的需要。這是對實踐結果的合目的性評價。隻能既合規律性又合乎目的性的實踐結果,才是創造性實踐所追求的、理想的實踐結果。隻合乎規律性而不合乎目的性的實踐結果,不能滿足主體的需要,對主體的生存和發展是無意義的;隻合乎目的性而不合乎規律性的實踐結果,是不可能被創造出來的。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是人類實踐活動的本質,是對創造性實踐的結果進行事實檢驗和價值評估的內在依據和基本原則。

創新是創造性實踐的目標。創造性實踐的結果,必須是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具有新穎性、獨特性、唯一性;創造性實踐的結果還必須具有價值性,能夠滿足或創造出主體的新需要,是能夠為主體所占有、利用或欣賞的新事物;創造性實踐的結果,還必須具有優良的性能和美的外觀,是能夠滿足主體審美需要的新事物。因此,對創造性實踐的結果進行事實檢驗和價值評估,還必須從新穎獨特性、價值性和審美性三個方麵進行創新性評價。這種創新性評價是對創造性實踐的結果進行事實檢驗和價值評估的獨特要求。

創造性實踐的發動機製、目的生成機製、完成機製和評價機製,是四個相對獨立的階段或環節。它們之間相互聯係、反饋調節、遞進轉化,構成了創造性實踐的內在機製。在這裏有必要說明兩點:

第一,這四個環節是創造性實踐所獨有的。重複性實踐沒有必要完全按照這四個環節來進行。這是因為,重複性實踐是對已有的實踐過程和結果的模仿、複製,其觀念模型、規劃和計劃都是既定的,沒有必要進行重新構造和設計;其結果也是已經檢驗和評估過的,也沒有必要進行重新檢驗和評估。事實上,重複性實踐的全過程大致相當於創造性實踐的實施操作階段,是主體改造客體的現實過程。我們對實踐過程的理解,不應把實踐僅僅理解為主體改造客體的活動,而應理解為由主體的動機和欲望所引發的、由實踐觀念模型的構造、規劃和計劃的製定、實施操作和對實踐結果的檢驗評估等環節構成的完整過程。這對重複性實踐也是適用的。所不同的是,重複性實踐可以省略其中的幾個環節,把側重點放在實施操作這一環節上。

第二,靈感、聯想、想象、情感和意誌等主體性因素在創造性實踐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實踐觀念模型的構造,規劃和計劃的製定,離不開靈感、聯想和想象。這是因為,靈感、聯想和想象是創造性思維的主要形式,能夠激活主體的思維狀態,從而使主體構造的觀念模型、製定的規劃和計劃更具創造性。創造性實踐是情感激蕩、洋溢迸發的主體創造活動,飽滿的熱情能夠激發主體的創造活力,使創造活動能夠持久地維持下去。創造性實踐活動具有探索性和風險性,其展開的過程可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挫折。創新在其本質上是非常規的、反傳統的,往往難以得到人們的理解和支持。因而需要堅強的意誌、堅忍不拔的毅力才能克服困難和挫折,走自己的路,取得實踐的成功。因此,在對實踐及其要素的研究中,我們應給予上述主體性因素一席之地,正確地把握它們在實踐中的作用。在強調實踐的客觀性的同時,必須注視實踐的主體性和創造性。

創造性實踐的內在機製表明,創造性實踐是以探索為動力、以創新為目標的實踐活動。對這一內在機製進行理論探索,可以為人們自覺地進行創造性實踐提供可操作的方法論原則。

三、創造性實踐是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直接而現實的動力

如果說,重複性實踐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創造性實踐則是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直接而現實的動力。創造性實踐作為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直接而現實的動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麵:

1.創造性實踐是科學技術進步的直接動力

科學技術的發展程度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科學技術的發展包括科學理論的形成、新技術的發明和推廣應用三個層次。

創造性實踐在科學理論形成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科學家們在長期的理論研究中運用邏輯思維形成新的思想觀點,並結合實踐經驗,運用實驗手段進行論證、檢驗其思想觀點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其思維形式是抽象思維(邏輯思維)和創造思維的結合。抽象思維在舊有的理論框架內難以進展的時候,創造思維便發生了作用。在研究終端一個時期之後,科學家有時一個奇異的夢境、一個突然的想法,都有可能爆發出耀眼的思想火花,抓住這一思想火花,經過縝密的科學論證和實踐檢驗,就會產生新的科學理論。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科學理論的形成,不僅是創造性思維的產物,更重要的還是創造性實踐的產物。因為,科學理論的形成,有待於實驗的證明和檢驗,離開實驗的證明和檢驗,任何理論僅僅是假說,而不是科學。而科學實驗本身就是創造性實踐。可見,創造性實踐在科學理論形成過程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新技術的發明過程不同於科學理論的形成過程,它是科學理論與生產實踐相合的產物。當某一科學理論形成之後,人們首先考慮的是,這種科學理論能夠給們帶來什麼,會造成什麼影響。一些發明者們都想在這一理論指導下,在社會生領域和社會生活領域裏做出某種嚐試。而這種嚐試一旦取得成功,就會產生新技術、新的方法乃至新的工具。瓦特發明蒸汽機的過程就很能說明這一點。不,新技術的發明,要求發明家不僅要有理論家的基本素質,而且要具有豐富的實經驗作為基礎。這說明,新技術的發明不僅是創造性思維的產物,而且更是創造實踐的產物;新技術的發明過程,本身就是創造性實踐的過程,其結果是新技術產生,以及由此所引起的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諸領域的重大變化。因此,創造性踐是科學技術發明的重要動力。離開了創造性實踐,就不會有新技術的發明。是因為有了發明家的創造性實踐,才會有新技術的出現,才會導致社會諸領域的大變化。

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是指新的理論、新的技術成果向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廣泛滲透,用新技術裝備工農業生產的各個部門。在科學技術推廣應用的過程中,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的創造性實踐活動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科學家們和工程技術人員把新技術與生產實踐直接結合,並力求尋找最佳結合點。根據新技術的要求,不斷改進生產設備和工藝流程,管理學家根據新技術的要求,研究和探討新的管理方式,使管理水平與新技術的推廣、改進相適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同樣是一種創造性實踐,這裏既有結合型的特點,又有應用型的特點。通過這種創造性實踐,把科學技術直接轉化為生產力,從而促進了社會生產力和社會管理水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