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括地說,德國古典哲學基本上把運動理解為屬性和過程的統一,開始運用辯證的觀點來理解運動。特別是辯證法大師黑格爾,在這方麵,可以說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之前,是西方哲學的最高成就。盡管黑格爾的運動觀或發展變化觀是論證絕對精神運動的,運動的真正實體是絕對精神,但黑格爾認定絕對精神既具有運動的能力,是其他一切事物運動的根源,又經過了一些階段後回歸自身,這些階段的係列環節都是絕對精神自我運動的必然過程。黑格爾把運動和變化理解為矛盾。在論證運動時,黑格爾認為:“既然有運動那就有某物在運動,而這種持久性的某物就是物質。”“就像沒有無物質的運動一樣,也沒有無運動的物質。運動是過程,是由時間進入空間和由空間進入時間的過渡,反之,物質則是作為靜止的同一性的空間與時間的關係。”黑格爾認為:“運動恰恰在於:在一個位置同時又在另一個位置,同樣也可以說不在另一個位置,而隻是在這個位置。”“某物之所以運動,不僅因為它在這個‘此刻’在這裏,在那個‘此刻’在那裏,而且因為同一個‘此刻’在這裏又不在這裏,因它在同一個這裏,同時又有又非有。”黑格爾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運動的本質,在肯定運動的內容和形式的多樣性、複雜性的前提下,把運動歸結為事物及其時空變化關係,並且從矛盾的角度解釋運動,從事物自身的吸引和排斥來解釋運動。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對運動的理解
唯物的科學的辯證的理解運動是從馬克思主義哲學開始的。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經典文獻和教科書中的觀點來看,辯證唯物主義的運動觀論證了運動觀的三個核心關係:運動和物質的關係、運動和靜止的關係、運動和時間與空間的關係,其基本觀點可以概括如下:在運動和物質的關係上,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具有內在的固有的能動性,它在本質上是合乎規律地運動、變化和發展的,物質和運動不可分割。物質是運動的擔當者,是一切運動、變化和發展的實在基礎;運動是物質所固有的根本屬性,是一切物質形態的存在形式。沒有運動的物質和沒有物質的運動都是不可設想的。恩格斯說:運動“就最一般的意義來說,就它被理解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為物質的固有屬性來說,它包括宇宙中發生的一切變化和過程。”在運動和靜止的關係上,許多人認為,辯證唯物主義把靜止本質規定為運動的特殊狀態,這可從總體的運動和局部的靜止,保持自身性質不變和同時進行著其他運動與變化的角度來理解,並由此得出運動的絕對性和靜止的相對性。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關係是辯證的,是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從認識過程來看,這種辯證關係首先表現為我們是通過相對靜止來理解運動的。恩格斯說:“從辯證的觀點看來,運動表現在它的反麵,即表現在靜止中”,“運動應當從它的反麵即靜止中找到他的量度”。這種辯證關係還表現為相對靜止是我們理解和區分物質多樣性和具體形態的條件。恩格斯說:“物體相對靜止的可能性,暫時的平衡狀態的可能性,是物質分化的根本條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條件。”在運動和時間與空間的關係上,辯證唯物主義堅持時間和空間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
在上述觀點中,物質與運動的關係是其他兩種關係的基石,決定了其他兩種關係解決的基調。從西方哲學史的觀點來看,辯證唯物主義要科學地解決物質與運動的關係,首先必然要定性地解決運動對物質的關係是物質的屬性關係還是狀態關係,其次要解決運動對物質的關係是普遍關係還是特殊關係,這兩個問題緊密相連,其解決既涉及到物質的“本性”和“原本狀態”,又必然聯係到物質的其他性質,特別是靜止。
恩格斯關於運動的規定包含著兩個基本內容:第一,物質和運動不可分割,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既是物質的屬性,又是物質的狀態。顯然,辯證唯物主義的運動觀揚棄了運動的屬性觀和運動的狀態觀的分歧,把兩者屬性和狀態都包容在事物的存在方式這一概念中,事物的性質和狀態是統一的,事物的能力和事物的狀態是統一的,事物的能動性和運動狀態是統一的。因此不存在機械唯物主義者所說的有運動的能力卻處在靜止狀態中的物質。第二,堅持運動對物質的普遍性、永恒性和無條件性。顯然,這種普遍性既是就物質的屬性而言的,也是就物質的狀態而言的。這就是說,物質必然具有促使自身發展變化的能力,而且物質也必然處在發展變化的狀態中,物質的這種能力和狀態是物質其他一切具體屬性和狀態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