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放下包袱,好好審視清楚,看看哪些是事實,然後勇敢麵對它並設法解決它;對於那些垃圾,那些給自己製造困擾的想法,就要狠下心來,把它拋開。這樣,就能應付自如,給自己帶來好心情和清醒的頭腦。
職場箴言:情緒的控製,有待智慧的提升。在工作中,遠離負麵情緒,才能減少困擾,使工作更加專注。
努力適應,職場才能如魚得水
比爾·蓋茨和史蒂夫·鮑爾默是微軟公司最重要的兩個人。他們都是適應力很強的人,能夠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工作角色和工作方式。他們都在不斷地學習,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例如,比爾·蓋茨在講演失敗後,拜師學習演講技巧;2000年,為了使企業得到更好的發展,比爾·蓋茨將首席執行官一職交給了史蒂夫·鮑爾默;設立7大商業部門後,史蒂夫·鮑爾默從拉拉隊隊長轉型成為幕後的教練……這些都是微軟公司的員工所津津樂道的。
適應能力對於每個渴望獲得成功的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他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如果一個人連最基本的適應能力都沒有,恐怕會連生存都出現問題,更不要說其他了。
比如,一群人同時到一家公司工作,他們的能力相當,那些最先適應新環境的人,最容易得到提拔。
為了更好地適應環境,我們應該以一種積極的心態改變自己,而不是逆來順受。很多人錯誤地以為,逆來順受就是對環境的適應,這是錯誤的想法。對環境適應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強,而逆來順受隻會讓你成為弱者。
當環境改變,尤其是向壞的方麵變化的時候,一方麵,我們不能逆來順受,當做什麼也沒發生;另一方麵我們也不能怨天尤人,讓失望與憤怒衝昏頭腦。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用樂觀的精神,不斷去適應新崗位、新環境,麵對新的機遇,在變化中尋找走向成功的機會。
卡加隆是德國大眾汽車公司某區域經理。正當他事業上一帆風順、業績蒸蒸日上之際,公司開始大規模裁員,將近1/3的人被解聘。他雖然幸運地保住了飯碗,但丟掉了經理的職位。卡加隆痛苦了一段時間,他甚至考慮過轉行做飲食方麵的生意。值得慶幸的是,最後他沒有被環境變化導致的挫折所壓倒。降級後的他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逐漸適應了新環境,沒有消沉下去,更加努力地工作。幾個月後,他重新被提升為該地區的銷售經理。
優秀與平庸之間的差別往往就在於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越是適應能力強的人,越容易抓住寶貴的成長契機,從而在變化中適應,在適應中為自己架構成功的階梯。
實際上,當一個人進入一個新環境時,難免會有些不適應。有的人能夠很快調整自己,很快融入新環境,所以他們能活得很精彩。那些不能及時調整自己,甚至拒絕調整自己的人,隻能在新環境中屢屢碰壁,慨歎“生不逢時、懷才不遇”。
中國有句老話叫“入鄉隨俗”,適應環境的過程,其實質就是一次優勝劣汰的過程。我們要改變自己,以最快速度適應環境,成為在任何環境下都能生存的強者。
職場箴言:為了更好地適應環境,我們應該以一種積極的心態改變自己,而不是逆來順受。要積極作出調整,而不是感歎“生不逢時”,這樣你的職場生活才能如魚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