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缺鈣的外在表現。
多汗。
寶寶經常會出現睡著以後枕部出汗的情況。即使氣溫不高,也會出汗,並伴有夜間啼哭、驚叫。哭後出汗更明顯,還可看到部分兒童枕後頭發稀少。雖然是小毛病,但應引起重視,這是寶寶缺鈣警報。機體缺鈣時可以引起係列神經精神症狀,首先應該考慮是體內缺鈣引起的精神狀況,要及早補鈣。
厭食偏食。
現在兒童厭食偏食發病率平均高達40%以上,且多發於正處於生長發育旺盛期的寶寶。
鈣控製著各種營養素穿透細胞膜的能力,因此也控製著吸收營養素的能力。人體消化液中含有大量鈣,如果鈣元素沒有得到及時的補充,容易導致食欲缺乏、智力低下、免疫功能下降等。
寶寶濕疹。
寶寶濕疹多發於頭頂、顏麵、耳後,嚴重的可遍及全身。寶寶患病時,哭鬧不安,患病部位出現紅斑、丘疹,然後變成水皰、糜爛、結痂,同時在哭鬧時枕後及背部多流汗。專家認為,鈣參與神經遞質的興奮和釋放,調節自主神經功能,有鎮靜、抗過敏作用,在皮膚病治療中,起到非特異性脫敏作用。
出牙不齊。
牙齒是人體高度鈣化、硬度很高,能夠抵抗咀嚼的磨損、咬硬脆食物的器官。如果缺鈣,牙床內質沒達到足夠的堅硬程度,會對以後的生活帶來很大的麻煩。並且兒童在牙齒發育過程缺鈣,牙齒排列參差不齊或上下牙不對縫,咬合不正、牙齒鬆動,容易崩折,過早脫落。牙齒受損就不能再修複了。
哪些寶寶容易缺鋅。
早產的寶寶易缺鋅。
寶寶越早產出,其缺鋅的程度就越嚴重,同時缺鋅的症狀也就越明顯。這是因為,孕期的最後一個月是母體儲備鋅元素的黃金時期,而寶寶越早產出,其吸收的鋅就越不足。
好動的寶寶易缺鋅。
寶寶如果非常好動,那麼必定會經常出汗,而出汗則可導致鋅流失過多。
非母乳喂養的寶寶易缺鋅。
據研究測定,每100毫升母乳的含鋅量為11.8微克,其吸收率為42%,是其他食物無法比擬的。一般來說,非母乳喂養的寶寶易缺鋅,而母乳喂養的寶寶缺鋅的概率相對而言則要低許多。
如何給寶寶補鋅。
隻要是寶寶出現了上麵的一些狀況,那麼基本可以斷定寶寶缺鋅。但是,家長應帶寶寶到醫院做相關化驗,讓醫生給出相應地指導,合理地給寶寶補鋅。
如果帶寶寶到醫院化驗後,其結果是寶寶缺鋅,那麼家長可首先通過食補的方式為寶寶補鋅。相對而言,通過食補為寶寶補鋅是一種極為安全的方法。
魚類、蛋黃、瘦肉、牡蠣等食物中含鋅較為豐富。其中鋅的含量最高的是牡蠣。相對而言,植物性食物中鋅的含量較低,100克中鋅含量大概為1毫克。在植物性食物中鋅含量稍高一些的食物主要有蘿卜、大白菜、豆類、花生、小米等。媽媽平時可選擇一些含鋅量稍高的動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
寶寶如果缺鋅十分嚴重,不僅要進行食補,而且極有必要進行藥補。但通過藥補為寶寶補鋅時,必須要謹遵醫囑。在服藥一段時間後,若寶寶並沒有好轉,家長就應帶寶寶再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以確定寶寶的病因。
三、7~9個月。
6~7個月寶寶的健康嗬護。
長痱子居家護理。
每天用溫水給寶寶洗澡,以保持皮膚清潔,水溫不宜過熱或過冷。痱子已經形成後,就不要再給寶寶使用痱子粉了,否則會阻塞毛孔,加重病症。
注意為寶寶選擇嬰幼兒專用的洗護用品,不要使用成人用品。寶寶身體一旦出現大麵積痱毒或膿痱,應及時到醫院治療。可讓寶寶吃一些清涼解暑的藥膳,如綠豆湯、綠豆百合粥、西瓜汁等。
如何預防寶寶曬傷。
1.不要讓寶寶在強光下直曬,在樹蔭下或陰涼處活動,同樣可使身體吸收到紫外線,而且還不會損害皮膚。每次接受陽光照射一小時左右為宜。
2.外出時要給寶寶戴寬沿、淺色遮陽帽及遮陽眼鏡,撐上遮陽傘,穿上透氣性良好的長袖薄衫和長褲。
3.選擇嬰幼兒專用防曬品,在外出前30分鍾把防曬品塗抹在暴曬的皮膚部位,每隔兩小時左右補擦一次。
4.防曬用品要在幹爽的皮膚上使用,如果在濕潤或出汗的皮膚上使用,防曬用品很快便會脫落或失效。
5.盡量避免在上午10時至下午3時外出,因為這段時間的紫外線最強,對皮膚的傷害也最大。
預防被蚊蟲叮咬。
1.注意室內清潔衛生,開窗通風時不要忘記用紗窗做屏障,防止各種蚊蟲飛入室內。
2.寶寶睡覺時,可選擇透氣性較好的蚊帳,或使用嬰幼兒專用電蚊香、驅蚊貼等防蚊用品。
3.外出時盡量讓寶寶穿長袖衣褲;還可以在外出前塗抹適量驅蚊驅蟲用品,或佩戴目前熱賣的驅蚊手環。
4.用八角、茴香泡水給寶寶洗澡,洗後身上淡淡的香味就如同上了一道無形的防護罩,蚊子會不敢近身。
7~8個月寶寶的健康嗬護。
急性腸炎的預防和護理。
患急性腸炎的寶寶通常會出現腹瀉,每天排便10次左右,大便為黃色或黃綠色,含有沒消化食物殘渣,有時呈“蛋花湯樣”。
不要給寶寶“掏耳朵”。
有的家長常常拿掏耳勺或小棉簽給寶寶掏耳朵,其實這樣做有很多害處,而且也是很危險的。
人的外耳道皮膚具有耵聹腺,它可以分泌一種淡黃色、黏稠的物質,稱為耵聹,俗稱“耳屎”或“耳蟬”,具有保護外耳道皮膚和黏附外來物質的作用。
經常給寶寶掏耳朵還容易使外耳道皮膚角質層腫脹、阻塞毛囊,促使細菌滋生。外耳道皮膚被破壞,長期慢性充血,反而容易刺激耵聹腺分泌,“耳屎”會越來越多。
另外,鼓膜是一層非常薄的膜,厚度僅約0.1毫米,比紙張厚不了多少。如果掏耳朵時寶寶亂動,稍不注意掏耳勺就會傷及鼓膜或聽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響寶寶的聽力。
8~9個月寶寶的健康嗬護。
不能自取鼻腔異物。
要預防鼻腔異物,首先是教育寶寶不要將異物塞入鼻內。寶寶學會爬行後,家長要把寶寶可以拿到的、危險的東西,如玻璃球、紐扣,吃完水果的果核、別針、花生、利器等物品放到寶寶不易拿到的地方。不讓寶寶到昆蟲多的地方玩耍,吃飯時不要說話,更不要說一些逗寶寶大笑的笑話。
如果發現寶寶出現鼻腔異物,家長應立即將寶寶送往醫院治療。不要自行去取鼻腔異物,尤其不要用鑷子夾取。因為有些圓滑的異物如果夾取不住滑脫,可將異物推入鼻腔後端,甚至滑入鼻咽或氣管內,而造成氣管異物。
觸電的緊急處理。
發現寶寶觸電後,要立即切斷電源,或者用幹燥的木棒、竹竿、扁擔、塑料棒等不導電的東西撥開電線,之後迅速將寶寶移至通風處。對呼吸、心跳均已停止者,立即在現場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髒按壓。對觸電者不要輕易放棄搶救,觸電者呼吸、心跳停止後恢複較慢,有的長達4小時以上,因此,搶救時要有耐心。實施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法,不得中途停止,即使在救護車上也要進行,一直等到急救醫務人員到達,由他們接替,采取進一步的急救措施。
四、10~12個月。
9~10個月寶寶的健康嗬護。
小心寶寶過敏。
食物過敏。
主要表現:嘔吐、腹瀉、腹痛、皮疹。
預防措施:1.以牛乳製成的配方奶可以引起某些月齡不足6個月的寶寶消化道過敏症狀,應該仔細觀察,過敏後及時停止飲用;2.正在哺乳的媽媽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海鮮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間接引起寶寶不適。
3.許多食物都可引發過敏,包括雞蛋清、豆類、堅果等異類蛋白質和某些香料,不應食用。
皮膚過敏。
主要表現:濕疹、蕁麻疹。
預防措施:
1.魚、蝦、蟹、牛羊肉、雞蛋等均可能是致敏原或加重過敏症狀,因此,寶寶飲食務求清淡、無刺激。
2.保持室內清潔衛生、通風,因為日光、紫外線、寒冷濕熱等物理因素也是誘因之一。
3.洗澡水溫不要太高,不要用堿性過強的浴液和香皂,衣服材質應避免人造纖維、絲織品。
家中常備常用急救藥物。
創可貼、紅藥水、繃帶、消炎粉等外傷急救藥品要家中常備,萬一寶寶摔傷,可以立刻止血或給傷口做簡單的處理。
為寶寶穿上防滑的鞋襪父母可以為寶寶購買。
學步的專用鞋,這樣既能夠保護寶寶的雙腳,保證足部的正常發育,又能很好地防止滑跤。若是室內脫鞋的家庭,要為寶寶穿上防滑的襪子,以防寶寶在地板上滑到。
列出救援電話。
緊急救援的電話號碼要貼在明顯處或電話機旁,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家人,尤其是家中獨自帶寶寶的老人,可以立刻尋求幫助。
10~11個月寶寶的健康嗬護。
小心寶寶睡覺的另類聲音。
磨牙。
對健康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