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有無藝術魅力

如前所述,燈謎是一種玩弄中國語言文字的形象和概念的遊戲。一條燈謎大多是寥寥數語,但要做到雅俗共賞、自然渾成,又能自圓其說地與謎底相扣合,並非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因此,隻有在完全符合成謎的基本要求與規則,並且具有藝術魅力的謎作,方可稱之為佳謎。

燈謎的藝術魅力可以來自語言。燈謎語言簡潔精練、節奏鮮明、音調和諧、朗朗上口、雍容舒緩、自然流暢,能夠形成語言上的整齊美、抑揚美、參差美和回環美等外在表現形式,能給猜者以賞心悅目的享受。

燈謎的藝術魅力可以來自扣合。所謂扣合,是指麵底雙方的含義在別解基礎上互相吻合。一則佳謎,無論麵或底,都不允許有遊離於扣合之外的閑字贅詞,不能有與扣合無關的節外生枝的含義。故前輩謎家將扣合嚴謹渾然一體的燈謎,稱之為“玉盒子蓋蓋玉盒子底”。

燈謎的藝術魅力可以來自構思。燈謎的構思必須苦心孤詣,獨辟蹊徑;手法多變,生動活潑;出奇製勝,曲徑通幽。隻有殆思極慮,才有可能達到宋代大詞人薑白石所說的:“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難言,我易言之”的境地。

1999年浙江蒼南謎家陳振凡先生曾舉辦“一”字謎全國創作大賽,從二千四百條應征謎作中最後評出三條“一”字謎王。如果說第一條屬於古謎,不能列入當代燈謎的範疇;那麼後麵兩條則是名正言順的當代“一”字謎王,堪稱千裏挑一。下麵就以這三條“一”字謎王為例,分析一下燈謎的藝術魅力。

第一條謎麵是:“春雨連綿妻獨宿”,作者是清代謎家。本謎先以謎眼“春”字冠句首作消形減筆的對象,跟著以“雨連綿”暗喻不見天“日”,再以“妻獨宿”從反麵會意推測其“夫”不在。如此一來,“春”字去掉“日”與“夫”,剩下的當然是“一”字了。本謎的特點是開宗明義似地先將關鍵字“春”置於一句之首,然後以弦外之音的隱晦語言,提示將有關字素逐一減損,最後順藤摸瓜地將謎底揭出。本謎猜過之後,使人有“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感覺。而且,這種手法一出,使許多後來人都覺得難以超越,從而對李白那句名詩“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有了更深切的體會。

第二條謎麵是:“終生念伊減姿容”。作者是當代連雲港謎家武騮。麵句雖是自撰,但頗有柳永詞“為伊消得人憔悴”之韻味。麵句寥寥七字,卻將方位、同音異字及符號借代三種成謎手法糅於一身。你看:“生”字之最“終”筆畫是“一”;“一”與“伊”發音相同,都“念”作yī;“減姿容”中之“減”也大有奧妙:它不作減損解,而應別解為數學減號符號“一”,這更是神來之筆,極盡偷龍轉鳳之能事,將“一”字之形狀明白無誤地公之於眾。本謎采用三種不同手法同扣一個“一”字,猶如三箭齊發中一靶,從而使謎底“一”很有舍我其誰之味道。手法十分新穎別致,達到了出奇製勝的效果。

第三條謎麵是:“孟德放歌烏南飛”。作者為上海老謎家顧為善先生。麵句典出曹操臨江橫槊賦詩,詩中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等名句。麵句之孟德亦即曹操,暗隱“曹”字。“歌”也就是“曲”,“放歌”暗示將“曹”字之“曲”放掉。古時以“烏”喻“日”,如成語有“烏飛兔走”之說。“烏南飛”暗喻“曹”字南部位置那個“日”要飛掉。如此一來,“曹”字去掉了“曲”與“日”,最後自然隻有“一”字碩果僅存了。本謎其實是采用有典化無典的方法,麵句之典隻是一個煙幕彈,其中卻將借代與減損手法集於一體,借代自然合理,減損脈絡分明,構思精妙奇巧,充分展示了引人入勝的燈謎魅力。

其實,除了上述三條“一”字謎王之外,其後也有不少才華橫溢的謎人屢屢創作出別具風味的“一”字謎佳作。例如下謎:

天下之大,莫非王土,伊之所言,正合孤意。

謎麵有點古色古香,前兩句出自《詩經·小雅·北山》,後兩句為謎作者自撰,似乎是以一位帝王的口吻說道:天下廣大的土地,沒有不是屬於帝王的土地。《詩經》作者(伊)這樣說,很合我的心意。乍看這段話與“一”毫不相幹,其實每一句話都是一語雙關,話中有話,都明白無誤地隱射著“一”字。你看,“天下之大”是暗喻“天”字下麵的“大”字要取“下”來。“莫非王土”有些費解,須將其中之“非”別解為“必須”,這樣“莫非”就可別解為“不是必需的”,既然“王”字裏麵的“土”不是必需的,亦即“王”少了“土”,不就餘下“一”字了嗎?“伊之所言”是暗喻底字“一”字的說話讀音與“伊”相同,都讀作(yī)。“正合孤意”須將“孤”從“皇帝”本義別解為“孤單”,從而暗喻底字“一”正好與“孤”的含義相同,大家都有“孤單”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