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啟動別解機製
選好謎材和敲定謎目後,就到著手配製謎麵、啟動別解機製的時候了。也就是說,要對謎材進行認真的剖析、琢磨、推敲,從中找出有關字眼的各種別解含義,並通過遣詞造句巧妙地將有關別解手法融化於麵底之中,使謎底或謎麵的文義產生有別於本義的另一種解釋。
例如,如果以《水滸》好漢鐵叫子“樂和”這個名字來製謎,我們可以先通過有關工具書,查一查“樂”與“和”這兩個字都包含有什麼意思。結果發現“樂”一讀lè,有:①笑;②快樂;③樂於等含義。一讀yuè,指音樂之意。“和”可讀成hé,hè,hú,huó,huò,也有多種含義,如:①和諧;②結束戰爭或爭執;③下棋或賽球不分勝負;④連帶;⑤聯合;⑥日本(日本古時稱“倭國”,“和”就是“倭”);⑦詩歌唱和;⑧打麻將或鬥紙牌時取勝;如此等等。基於上述對“樂”字及“和”字的各種含義的分析,再將“樂和”一詞進行通盤考慮和全麵斟酌,我們至少可以配製出如下8則謎麵:
①八音齊奏(八音是古時樂器的總稱,八音齊奏即所有“樂”器“和”諧地一道演奏)。
②幹戈已定盡開顏(“幹戈已定”扣“和”;“開顏”扣“樂”,由於“和”而感到“樂”)。
③下成平局也欣然(“下成平局”即“和”棋,“欣然”扣“樂”,別解為“樂”是由於下成“和”棋)。
④笑笑笑(“笑”扣“樂”,“和”有連帶之意,連連帶笑,當然是“樂和”了)。
⑤管弦伴奏(管弦即“樂”器;伴奏隱“和”之意,別解作“和”之以“樂”器)。
⑥日本歌曲(這裏可加上一個“秋千格”,讀作“和樂”扣麵。“日本”借代扣“和”;“歌曲”同義扣“樂”)。
⑦素喜酬唱(“喜”同義扣“樂”,古時詩歌酬唱叫作“和”,素喜酬唱也就是“樂”於唱“和”)。
⑧打贏麻將笑嗬嗬(打贏麻將稱作“和”,笑嗬嗬當然是“樂”,因打麻將得“和”而感到“樂”)。
從上述例子不難看出,由於漢字本身具有得天獨厚的別解特點,加之漢字的單字和詞彙又浩如煙海,因而成為燈謎素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才華橫溢的燈謎作者,完全可以將有關漢字和詞彙作為一個大舞台,並在其上導演出一幕幕有聲有色、令人叫絕的戲劇來。
四、構思擬定謎麵
在選擇合適謎材、敲定恰當謎目、啟動別解機製之後,下一步就是構思擬定謎麵,亦稱配麵了。如前所述,製謎是一個艱苦的創造性的腦力勞動過程,配麵則是製謎最後一個步驟,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工作。
由於同一個謎底,使用不同的謎體及成謎方法,是可以配成不同謎麵的。所以,應當有意識地選擇那些麵底扣合比較巧妙、謎味比較濃鬱的一個,作為最終謎麵。
從燈謎製作過程來看,配麵有兩種方式:以底求麵和以麵求底。由於燈謎別稱文虎,故以底求麵亦稱“與虎謀皮”,這是最常見的配麵方式。所謂以麵求底,除特別指定之外,一般是指製謎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經常會接觸或觀察到各種事物,或在閑暇時會看電視、閱讀書報及上網搜羅信息等等,有時候會偶然碰到某個文句,由於其存在別解基因,突然觸動了靈感,覺得這可能是一件燈謎可造之材,遂產生了為這文句尋覓一個合適謎底的願望。當然,最後能否如願以償、配麵成功,那就需要根據麵底能否貼切扣合而決定了。
在製謎實踐中,由於某一底材一望而知可以運用某種手法成謎,許多人稍加思索便可配上謎麵,從而導致了“撞車”(雷同)現象頻頻出現。所以,製謎者如果能夠做到在製謎時銳意創新,別出心裁,另辟蹊徑,拓寬謎路,廣取謎材的話,無疑會大大降低“撞車”的概率,收到出奇製勝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