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撇子用品商店”如何創業成功?
英國倫敦蘇豪區彼科街有一間商店,店主是威廉格盧彼夫婦。他們在經營中善於觀察和思考,敢於標新立異,結果由小商販成為腰纏萬貫的巨賈。
有一次,他們與4位用左手工作的朋友交談,這4位朋友都說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方便,很難買到左撇子用品。格盧彼受到啟發,從此做了深入的調查研究,注意人們中用左手工作的有多少,想方設法聽到他們的心聲。他們從美國心理學家拜尼克遜博士研究的結論得知,全人類中估計有34%的人是用左手工作的,不過有許多人從小就被迫矯正了。這位博士認為這種人為矯正是不足取的,格盧彼還從日本學者研究的結果了解到,中、老年人改用左手是一種健康長壽之道。因為習慣多用右手的人,支配右手的左腦血管比右腦發達,從而使60%的腦溢血發生在右半腦。如果有意識改用左手,會大有益處,並能對右眼和右耳起到保健的作用。
格盧彼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決心開設一間“左撇子用品商店”。這是倫敦獨一無二的特種商店。他們在商店裏陳列的左撇子用的商品幾乎不亞於名流商店,商品一應俱全,從花卉剪、開罐器、指甲剪,到高爾夫球杆、手汽槍等等,都是供左手用的。他們並在商店裏宣傳拜尼克遜博士和日本學者的有關見解。結果,經過一段時間經營,果然成功,生意越來越興隆,近年營業額每年達數億英鎊。
上麵例子說明,生意的“生”字含義很深,經營者隻要善於觀察行情,善於創新,善於捕捉機會,個人一定會發財,企業一定會生意興隆,獲取盈利。
“愛情蝦”如何創業成功?
日本小商人吉田正夫,起早貪黑地經營仍賺不到幾塊錢,生活十分艱苦。一次,他到外地探親,在集市看見一漁民擺賣一種小蝦,這種小蝦不是供人們吃用的,而是作觀賞用。
吉田正夫細看這些小蝦,覺得十分新奇。那一對對寄養在石堆的小蝦,悠閑地生活在石縫中,十分好看。那漁夫為了推銷他的產品,認真地給吉田正夫講這種小蝦的故事。原來這些小蝦生活在日本的南方,自幼就習慣於成雙成對地在石縫中生活,當它們長大後,卻無法從石縫中出來了,就這樣在那裏度過它們的一生。漁民們根據這類蝦的特性,捕撈來後,把它們一對對地置於稍作加工的石縫中,注入清水,略加裝飾,便作為欣賞性的小動物出售,可以換幾個錢。
吉田正夫是位有經營眼光的人,他無意中掌握到小蝦這個信息,立即引起聯想。這種小蝦性格溫柔可愛,它既可以供人們欣賞,更可以發揮它們那種從一而終的精神。換句話說,可把這種成雙成對的小蝦生活在石縫裏的一輩子,喻作愛情專一不變的象征。如果再作更適當的加工和裝飾,將會成為一種有發展前途的商品。
吉田正夫顧不著探親了,急急趕回東京,開始這一偶然遇上的商品經營工作。經過一番籌劃和設計後,他在東京開辦了一間結婚禮品店,專賣這種小蝦。經過精心設計的對蝦紀念品,是使用一個小巧玲瓏的玻璃箱,將人工製作的假石山置於其中,成為小對蝦的“房子”,再裝飾一些水底植物,盛人清水,對蝦在“石房子”裏生活得十分安逸。整件紀念品顯得非常雅致高貴。
吉田正夫為每件紀念品貼上簡短的說明,把小對蝦從一而終、白頭到老的經曆描繪得真切動人,勾引起新婚夫婦的共同心願,大家覺得非買這種吉祥如意的紀念品不可。甚至許多老夫老妻,看見這種寓意深遠、美觀可愛的小寵物,也紛紛買一件回去作觀賞和紀念。吉田正夫旗開得勝,這一產品一下成為東京最暢銷的紀念品。他根據市場需求情況,很快在東京各區及日本其他城市開設分店,生意仍然十分興旺。沒幾年工夫,吉田正夫已腰纏萬貫了。
哈默造桶廠如何創業成功?
美國巨富哈默,走上發財致富之路亦是從一條信息開始的。他原來在蘇聯經商,一直發不起來,1931年才回到美國繼續做生意。哈默剛回國時,富蘭克林羅斯福雖尚未為美國總統,但他已有走向這個寶座的勢頭。羅斯福為了競選總統,提出了解決美國經濟危機的“新政”。這個“新政”雖然博得美國一些人士的讚賞,但因羅斯福未得勢,大多數美國人對“新政”是否能成功持懷疑態度。哈默先生向來注意時事和社會動態,他從大量的信息中進行研究分析,認為羅斯福肯定會競選獲勝,“新政”也會隨著他登上總統寶座而實施。
哈默根據上述分析和判斷:羅斯福的新政一旦得勢,就一定會廢除美國1920年公布的禁酒令。具有商業眼光的啥默,認為禁酒令的解除必然會出現酒類市場的興旺,這樣,也必然導致市場需求大量的酒桶。
美國人喜歡的酒主要是啤酒和威士忌,這兩類酒的盛放都需要一種經過處理的白橡木製成的酒桶。由於美國1920年下了禁酒令,白橡木酒桶早就消聲匿跡了。哈默看準這種情況,加上他在蘇聯住了多年,知道蘇聯有豐富的白橡木供應,於是,他果斷地作出決策,決定在紐約市碼興附近設廠生產酒桶,並立即著手向蘇聯有關單位訂購了幾船白橡木,很快就開始了酒桶的生產。不久,他又在新澤西州的米爾敦建造了一家現代化的酒桶加工廠,名叫哈默造桶廠。當哈默的酒桶從生產線上不斷地運送出來時,美國真的開始廢除禁酒令了。這時,被禁止用糧食生產酒已多年的美國酒廠,為了滿足人們對酒的大量需求,紛紛恢複啤酒和威士忌酒的生產,各地酒廠當然需要大量的酒桶了。哈默的酒桶如及時雨一般滿足了酒廠的需求,售價甚為可觀,哈默從此走上了發財之路。
“不動產業廣告”如何創業成功?
當品川芳明由於失業而流落東京街頭時,內心幾乎感到了絕望。有一天,他在街上漫無目標地行走著,突然看見一家不動產推銷店的玻璃窗貼滿了房地產買賣介紹的紙條,他停下來細看,隻見一張張紙上寫著某某街有一座樓房,麵積多少平方米,價格多少等。他看著看著,刹那間,腦子閃亮了一下。他想:“如果把這些條紙集合起來,印刷裝釘成小冊子,然後分售給顧客和房地產商業者,那既好看,又省下不動產業者的麻煩,更能廣泛散發,讓其他更多讀者知道,利於買賣不動產。相信此舉定會受歡迎和可以賺錢的。”
根據這一想法,品川芳明一連跑了東京數十條街,征求了這些不動產介紹店意見。問他們需不需要這種為他們宣傳介紹的小冊子。幾乎無一不歡迎。有的介紹店還預付了訂金,聲言要月訂購多少冊。就這樣,品川芳明利用那些預付金,他自己親自上門收集有關不動產介紹店的資料,很快編印成小冊子發售。
果然,這種帶有廣告性質的專門小冊子大受歡迎。兩年後,品川芳明賺了一億日元……
兩三年後,他的業務不但包括了東京的一萬多家不動產業,還包括了橫濱、大阪、名古屋、神戶等地的不動產業,每月印製數十萬冊。隨著發行量增加,很多不動產業主乃至其他行業都紛紛在其冊子上刊登廣告,使其收入滾滾而來。
現在,品川芳明不但經營“不動產業廣告”了,而且還經營店鋪及室內裝修業務,不到10年時間,他由兩手空空變成一個有數十億日元資產的成功企業家。
亞默爾肉牛如何創業成功?
美國亞默爾肉類加工公司的老板菲普力亞默爾,和普通人一樣,習慣於天天讀書看報。他雖然商務沉重,但每天上午回到辦公室,女秘書就給他送來當天的各種報刊,他有時足足看一兩個小時。1875年初春的一個上午,他像平時一樣,細心地閱讀當天的報紙。一條不顯眼的簡短消息把他吸引住了,短短的100多個字,講的是墨西哥最近發現了懷疑是瘟疫的病例。
就這麼一條小信息,亞默爾卻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他馬上聯想到,如果墨西哥真的發生了瘟疫,那一定會從邊境傳到美國的加州或得德,因為那裏與墨西哥接壤。加州和德州的畜牧業是美國肉類供應基地,假若這裏發生瘟疫,整個美國的肉類供應肯定會緊張起來,那麼肉價也會飛漲。
一個商人的本能使他多方麵進行分析和研究對策,他決定迅速派人到墨西哥去實地了解和調查。他派出的考察組有醫生和專家,出發前交給他們明確的調查任務。幾天後,考察組從墨西哥發回電報,證實那裏確實發生了瘟疫,而且蔓延得非常快,到了難以控製的地步。
亞默爾接到電報後,立即集中和籌措大量資金收購加州和德州的肉牛和生豬,迅速運到離加州和德州較遠的東部飼養著。果然不出亞默爾所料,瘟疫在兩三個星期內就從墨西哥傳染到美國西部幾個州了。美國政府下令嚴禁一切吃用的東西從這幾個州外運,牧畜更是嚴控,以此防止瘟疫的蔓延,肉類供應基地的產品不能外出,美國市場一下子肉類奇缺,價格跟著暴漲。
亞默爾及時把他囤積在東部的肉牛和生豬高價出售,在短短的三幾個月時間,他淨賺了900萬美元(當時的900萬美元比現在的幾億美元還多)。一條信息導致了一筆巨大利潤。
亞默爾的成功要素是時刻注意獵取各種信息和準確應用信息,這是很啟迪人的。事實上,世界上許多有業績的商人都有這一招,如李嘉誠,他通過看報掌握信息更高明,他手下的信息情報部門有許多文化水平高、經營學問深的人員,他們的工作職責是每天把香港幾十份報紙和美國、英國、日本等世界幾十份主要報紙看完,然後,將每份報紙的重要情況濃縮,再進行分類,對於新奇的消息和有前途的信息作出評價,首先看閱的就是這些報刊摘選。當他對哪方麵情況感興趣時,即傳有關選摘人員把原篇報道送來細看,或與他們共同研究這些信息。
“植生綠化帶”如何創業成功?
我國台灣地區“天作實業公司”的女老板周玉鳳,從報紙看到這樣一條信息:科威特由於是沙漠地區,每年需要進口大量泥土種植花草美化環境。這條簡單的信息啟發了這位有經商頭腦的老板。她認定小草可作商品,它會比泥土更有發展前途。於是,她投入資本,請科研部門和專家協助研究一種可不需泥土種植的小草。不久,果然獲得成功,小草成為天作實業公司的發財之源。
天作實業公司研究出來的小草,準確地說,應為“植生綠化帶”,是一種可以大量生產的標準草皮,它的構成,首先是利用日本開發的以化學纖維與天然纖維製成的“不織布”,把青草種子和肥料均勻地灑在兩層“不織布”之間,卷成一卷,再把它包裝好,由商店進行零售。用戶在使用時,隻要把這些“不織布”鋪在地上,敷上一層薄薄的泥土,每天灑水保持濕潤,不用一個月的時間,這些地毯般的“不織布”就會長出綠茸茸的小草。
天作實業公司在“草坪”研製成功後,派員到科威特、沙特阿拉拍、阿聯酋等寸土難得的國家去推銷這種“不織布”,並在當地進行“植生綠化帶”的示範種植,很快使酋長和王子都得意地稱這種產品是“台灣創造的現代神毯”。現在,天作實業公司的小草生意越做越大,來自世界各地的訂單應接不暇,利潤如潮水般湧來。
日本麥當勞如何創業成功?
1971年,東京高速公路與名古屋高速公路連線。幾乎與此同時,報界公布了一則年度統計報告:全日本每年約有70萬人去世,同時有80萬人降生,預計到1975年,戰後出生的人口就會超過總人口的50%。
對普通人而言,這兩條消息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但是,藤田田卻馬上敏銳的察覺到:兩條高速公路如果貫通。日本就將步入高速汽車駕駛的時代,國民生活的步調勢必隨之發生變化——這表明一個充滿各種機會的新時代就要來臨;每年去世的70萬人,大多是不習慣麵包牛肉而偏向於米食和魚的老人,戰後出生的年輕一代,則是對麵包和肉類沒有反感的消費者,如果費一番周折爭取,都有可能成為嗜食漢堡包的“漢堡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