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論毛筆之類(3)(3 / 3)

因為真實,所以也有力。但這種漫畫,在中國是很難生存的。我記得去年就有一位文學家說過,他最討厭論人用顯微鏡。

歐洲先前,也並不兩樣。漫畫雖然是暴露,譏刺,甚而至於是攻擊的,但因為讀者多是上等的雅人,所以漫畫家的筆鋒的所向,往往隻在那些無拳無勇的無告者,用他們的可笑,襯出雅人們的完全和高尚來,以分得一枝雪茄的生意。像西班牙的戈雅(FranciscodeGoya)和法國的陀密埃(HonoréDaumier)(7)那樣的漫畫家,到底還是不可多得的。二月二十八日。

注釋:(1)本篇最初印入《小品文和漫畫》一書。該書是《太白》半月刊一卷紀念的特輯,內收關於小品文和漫畫的文章五十八篇,一九三五年三月生活書店出版。

(2)"小三子可乎之及及也"二句,意思是"小三子可惡之極,戳他三千三百刀。""同同",形容戳的聲音。

(3)Karikatur德語,又譯"諷刺畫"。

(4)《百醜圖》描繪一百出醜角戲的圖畫,作者不詳。《三十六聲粉鐸圖》,全名為《天長宣氏三十六聲粉鐸圖詠》,描繪昆劇三十六出醜角戲的圖畫,並加題詠。清代宣鼎作,《申報館叢書》之一。

(5)羅兩峰(1733-1799)名聘,字遁夫,號兩峰,江蘇甘泉(今江都)人,清代畫家。《鬼趣圖》,是一幅諷刺世態的畫。

(6)"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北風行》中的句子。燕山在河北薊縣東南。

(7)戈雅(1742-1828)一譯戈耶,西班牙諷刺畫家。作品多取材於民間生活,作有銅版組畫《奇想集》、版畫集《戰爭的災難》等。陀密埃(1808-1879),通譯杜米埃,法國畫家。晚年曾參加巴黎公社革命運動,作品有石版畫《立法肚子》等。

《全國木刻聯合展覽會專輯》序木刻的圖畫,原是中國早先就有的東西。唐末的佛像,紙牌,以至後來的小說繡像,啟蒙小圖,我們至今還能夠看見實物。而且由此明白:它本來就是大眾的,也就是"俗"的。明人曾用之於詩箋,近乎雅了,然而歸結是有文人學士在它全體上用大筆一揮,證明了這其實不過是踐踏。

近五年來驟然興起的木刻,雖然不能說和古文化無關,但決不是葬中枯骨,換了新裝,它乃是作者和社會大眾的內心的一致的要求,所以僅有若幹青年們的一副鐵筆和幾塊木板,便能發展得如此蓬蓬勃勃。它所表現的是藝術學徒的熱誠,因此也常常是現代社會的魂魄。實績具在,說它"雅",固然是不可的,但指為"俗",卻又斷乎不能。這之前,有木刻了,卻未曾有過這境界。

這就是所以為新興木刻的緣故,也是所以為大眾所支持的原因。血脈相通,當然不會被漠視的。所以木刻不但淆亂了雅俗之辨而已,實在還有更光明,更偉大的事業在它的前麵。

曾被看作高尚的風景和靜物畫,在新的木刻上是減少了,然而看起出品來,這二者反顯著較優的成績。因為中國舊畫,兩者最多,耳濡目染,不覺見其久經攝取的所長了,而現在最需要的,也是作者最著力的人物和故事畫,卻仍然不免有些遜色,平常的器具和形態,也間有不合實際的。由這事實,一麵固足見古文化之裨助著後來,也束縛著後來,但一麵也可見入"俗"之不易了。

這選集,是聚全國出品的精粹的第一本。但這是開始,不是成功,是幾個前哨的進行,願此後更有無盡的旌旗蔽空的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