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斯忒林培黎(1849-1912)一譯斯忒林培克,通譯斯特林堡,瑞典作家。他是一個輕視婦女解放論者。所著短篇集《結婚》,對婦女解放持嘲諷的態度。黎錦明的《社交問題》是寫一個女青年追逐虛榮、對愛情采取輕率態度的。
(64)"磊砢山房"清代文學家屠紳的書室名。屠紳(1744-1801),字賢書,別號磊砢山人,江蘇江陰人。著有長篇《瞫史》、筆記《六合內外瑣言》等。
(65)顯克微支(1846-1916)波蘭家。著有《你往何處去》、《火與劍》等。
(66)創造社新文學運動中著名的文學團體。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一年間成立,主要成員有郭沫若、鬱達夫、成仿吾等。一九二九年二月被國民黨政府封閉。
(67)淩叔華廣東番禺人,家。著有短篇集《花之寺》、《女人》等。這裏說的"出軌之作",指發表於《現代評論》第一卷第五期(一九二五年一月十日)的《酒後》,寫一個年青的妻子酒後要求丈夫同意她去吻一下酒醉的客人。
(68)川島章廷謙的筆名,浙江紹興人,作家。著有短篇集《月夜》。
(69)汪靜之安徽績溪人,詩人。著有詩集《蕙的風》、中篇《耶穌的吩咐》等。
(70)莽原社文學團體,主要成員有魯迅、高長虹、韋素園等。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創辦《莽原》周刊,由魯迅編輯,十一月二十七日出至第三十二期止;次年一月十日起改為半月刊,未名社發行;八月魯迅去廈門後由韋素園接編,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出至第二卷第二十四期停刊。
(71)高長虹參看本卷第69頁注(6)。下麵所說的"擬尼采樣的彼此都不能解的格言式的文章",指高在《狂飆》周刊上發表的總題為《幻想與做夢》的小品。
(72)魏金枝(1900-1972)浙江嵊縣人,作家。他的短篇《留下鎮上的黃昏》,發表於《莽原》半月刊第十二期(一九二六年二月二十五日),後收入短篇集《七封書信的自傳》。
(73)黃鵬基筆名朋其,四川仁壽人,家。他的短篇集《荊棘》收十一篇,是《狂飆叢書》之一,一九二六年八月開明書店出版。他在《刺的文學》一文中說,"文學家。。。。。。的作品也不是隻為浮在麵上供一般吃了飯沒事幹的人讚賞的奶油"。
(74)這裏是指黃鵬基的兩個短篇:《我的情人》和《火腿先生在人海中的奔走》,分別發表於《莽原》周刊第三十一期和第二十五期,後來都收入《荊棘》。
(75)尚鉞河南羅山人,家、曆史學家。他的短篇集《斧背》收十九篇,《狂飆叢書》之一,一九二八年五月泰東圖書局出版。
(76)向培良(1905-1961)湖南黔陽人,狂飆社主要成員之一。後來成為國民黨反動派的走卒。《飄渺的夢》收十四篇,《烏合叢書》之一,一九二六年六月北新書局出版;引在這裏的幾句話,就是這本集的題詞。他在題為《野花》的一個短篇中說:"我深深懺悔,向已經失去的童心,懺悔那過去的往事,兒時的回憶,稚子之心的悲與歡。"(77)《我離開十字街頭》向培良的中篇,《狂飆叢書》之一,一九二六年十月光華書局出版。他在這書的《前記》裏說:"我知道他是一個反抗者,虛無的反抗者。。。。。。但是我非常愛他,因為我在他強有力的憎恨後麵,發現更強有力的愛來。"(78)"末人"尼采著作中的用語,與"超人"相對,指平庸猥瑣、淺陋渺小的人。尼采的《察拉圖斯忒拉如是說序言》第五節中說:"’我們發現了幸福了,’末人說而且目夾著眼。他們離開了那些地方,凡是難於生活的:因為人要些溫暖。"(據魯迅譯文。)(79)巴劄羅夫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父與子》的主角,文學作品中最早的虛無主義者的典型。沙寧,俄國作家阿爾誌跋綏夫的《沙寧》的主角,虛無主義者。
(80)綏惠略夫阿爾誌跋綏夫的《工人綏惠略夫》的主角,無政府主義者。
(81)未名社參看本卷第68頁注(2)。
(82)韋素園參看本卷第62頁注(2)。
(83)李霽野參看本卷第62頁注(3)。所著短篇集《影》,一九二八年開明書店出版。其中《嫩黃瓜》篇中有這樣的話:"手撫摸著藤葉,我可以清清楚楚摸出它的葉脈來。"(84)台靜農參看本卷第62頁注(3)。他的短篇集《地之子》收十四篇,《建塔者》收十篇,二書都編入《未名新集》,由未名社於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一九三○年八月先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