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死魂靈百圖》(4)(2 / 3)

(38)王爾德(1856-1900)英國唯美派作家。著有劇本《莎樂美》、《溫德米夫人的扇子》等。

(39)波特萊爾(1821-1867)法國頹廢派詩人。著有詩集《惡之華》等。

(40)"沉自己的船"是《淺草》第一卷第三期(一九二三年十二月)所載高世華短篇的題目。寫水手們因不堪船上北洋政府士兵的凶暴,把船撞沉,同歸於盡。這裏所說絕處求生,是指結尾沉船時,水手們唱著歌:"不若就地齊下灰(水)。。。。。。齊向死裏去求活。。。。。。"(41)"春非我春,秋非我秋"語見《漢書禮樂誌》中《郊祀歌》之九:"日出入安窮,時世不與人同;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42)莎子原名韓德章,天津人。這裏說的托辭小草,是指他在《沉鍾》周刊第九期(一九二五年十二月)發表的短篇《白頭翁底故事》,寫一種名叫白頭翁的小草,開花後經風雨摧殘,花冠雕零,隻留下白色絨毛,自以為還是青春少年,卻被同伴們譏為"白發老人",因而感到悲傷。按沉鍾社中有一些四川作家,但馮至和莎子都不是。

(43)陳煒謨(1903-1955)四川瀘縣人,家。《爐邊》是他的短篇集,收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六年間所作七篇,卷首有ProeM(英語,序言或小引的意思)一篇。一九二七年北新書局出版。

(44)這是德國劇作家霍普特曼的劇本《沉鍾》裏麵的故事。

(45)馮文炳(1901-1967)筆名廢名,湖北黃梅人,家。《竹林的故事》是他的短篇集,收作品十四篇,一九二五年十月新潮社出版;他在《自序》中說:"我開始做,在一九二二年秋天。。。。。。都可以說是現在的產物,我願讀者從他們當中理出我的哀愁。"(46)馮沅君(1900-1974)河南唐河人,家、文學史家。《卷勸》,《烏合叢書》之一,一九二七年一月北新書局出版。書中所收四篇,都先在《創造周報》和《創造》季刊發表過。

(47)陸侃如(1903-1979)江蘇海門人,文學史家。馮沅君的丈夫,曾與馮沅君合著《中國詩史》。

(48)《春痕》中篇,馮沅君著。內容是"假定為一女子寄給她的情人的五十封信",一九二八年十月北新書局出版。

(49)彼兌菲(1823-1849)通譯裴多菲,匈牙利詩人。著有《民族之歌》、《勇敢的約翰》等。

(50)《晨報副刊》北京《晨報》的副刊,一九二一年十月十二日創刊,一九二八年六月五日停刊。《晨報》是研究係的機關報,在政治上擁護北洋軍閥政府,但其副刊在孫伏園編輯期間(一九二四年十月以前),在進步力量的推動下,是讚助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刊物之一。一九二五年十月以後,改由新月派的徐誌摩編輯。

(51)《京報副刊》《京報》是邵飄萍創辦的具有進步色彩的報紙。《京報副刊》,孫伏園編輯,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創刊,一九二六年四月二十四日奉係軍閥張作霖封閉《京報》時停刊。

(52)蹇先艾貴州遵義人,家。《朝霧》收《水葬》等短篇十一篇,一九二七年八月北新書局出版。《水葬》寫貴州鄉間一個窮人因偷竊被人拋入水中淹死(水葬),而他的老母天黑後還在倚門等候著他回家的故事。

(53)裴文中河北豐潤人,考古學家。他的短篇《戎馬聲中》發表於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九日的《晨報副刊》。

(54)李健吾山西安邑人,文學家。他的短篇《終條山的傳說》發表於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十五日的《晨報副刊》。

(55)勃蘭兌斯(1842-1927)丹麥文學批評家。他的《十九世紀文學主流》第一卷題為《僑民文學》(EMigraure),是關於幾位流寓國外的法國作家的評論。

(56)許欽文浙江紹興人,家。《故鄉》,《烏合叢書》之一,收《父親的花園》等二十七篇,一九二六年四月北新書局出版。他的短篇《石宕》是《故鄉》之後的作品,發表於《莽原》半月刊第十三期(一九二六年七月十日),寫幾個石匠在山石崩裂下喪生的慘劇。

(57)"雖有忮心,不怨飄瓦"語出《莊子達生》:"雖有忮心者,不怨飄瓦。"(58)王魯彥(1902-1944)浙江鎮海人,家。他的短篇集《柚子》,收《秋雨的訴苦》、《燈》、《柚子》、《華麗的頭發》等十一篇,一九二四年北新書局出版。

(59)愛羅先珂(blmGnJjLG,1889-1952)俄國詩人和童話作家。童年時因病雙目失明。所作童話劇《桃色的雲》曾由魯迅譯成中文,其中的主角是一隻地下的土撥鼠。

(60)這裏的一些話都見於王魯彥的,如在《燈》中說:"罷了,罷了,母親。我還你這顆心。。。。。。母親,我不再灰心了,我願意做’人’了。"又在《柚子》中說:"托爾斯小先生說過:’自由之代價者,血與淚也。’"又在《華麗的頭發》中說:"她很有學問。她接著說了許多達我文的進化論的原理,又舉了許多牛克司,克魯屁特金等等的歐西名人的話來引證。"(按"托爾斯小"、"達我文"、"牛克司"、"克魯屁特金"係對托爾斯泰、達爾文、馬克思、克魯泡特金的謔稱。)(61)指黎錦明在他的短篇《社交問題》(發表於一九二四年十二月《晨報副刊》)中的話:"《月報》之《橘子》一篇作品,隻覺得滿目的油滑調,而且不曾感得一絲毫忠實的興味。。。。。。湖南人底頭,橘子!殺人的事描作滑稽派,真是玩世!"(按這裏說的《橘子》,即指王魯彥的《柚子》,最初發表於一九二四年十月《月報》第十五卷第十期。)(62)黎錦明湖南湘潭人,家。他的短篇集《烈火》收《輕微的印象》等十篇,一九二五年開明書店出版;又《破壘集》收八篇,一九二七年開明書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