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言(1 / 1)

自盤古開天辟地以來,陽清為天,陰濁為地;女媧造人,形形色色,煉石補天,不辭辛勞,救萬民於水火之中;神農嚐百草,治病救人……因此,人類有史以來,就是在與自然和疾病的抗爭中前進的。早期人類,風餐露宿,食不果腹,茹毛飲血,饑寒交迫,備受疾病的折磨,早逝的早逝,夭折的夭折,留下多少遺憾!人們最大的願望就是健康與遠離疾病。如今,我們吃得更好了,穿得更好了,住得更好了……可疾病種類卻更多了,生病人數也更多了!醫學科技診療手段日新月異,我們卻仍然深受病魔的威脅。

不良生活習慣引發疾病。疾病來源於生活,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我們常說,好的習慣可以使人受益終身,同樣,不良生活習慣是多種疾病的罪魁禍首。最為我們熟知的如吸煙易導致肺癌,過量飲酒可致酒精性肝硬化,不潔性生活導致艾滋病、梅毒、淋病等性傳播疾病擴散,吸毒導致精神失控和犯罪,長期肥甘油膩、暴飲暴食的飲食習慣導致高血壓、高脂血症、高血糖,並發冠心病、腦卒中、腎損害、尿毒症等。因此,規範生活習慣,培養科學的生活方式,就顯得至關重要。

燧人氏鑽木取火,不僅是人類文明史的一大進步,同樣,飲食習慣的重大改變,對身體營養狀況及健康的影響,也是無法估量的。有人把高血壓、動脈硬化、心髒病、腦中風等稱為“生活習慣病”,是因為其的發生是由於不良的生活習慣累積而造成的。生活習慣伴隨而來的疾病,我們可通過科學的生活習慣來預防。簡單的飯前便後洗手,可以防止病從口入;注意個人衛生、勤曬被褥,可以讓陽光中的紫外線殺死滋生的病菌與蟎蟲,減少相關性疾病;煙熏燒烤食物如煙熏香腸、熏肉、烤羊肉等,因其中含有的苯並芘等成分均為致癌物質,應少食;醃製食物在製作過程中容易發黴而產生致癌性真菌及致癌物質亞硝胺,故要盡量少食用酸菜、醃菜、醃肉等;隨著氣候變化,適時增減衣服,可以免於風寒;保持戒煙、限酒,少喝濃咖啡,吸煙最易損害呼吸道表麵屏障,誘發疾病發作。

患了高血壓的人,在日常生活習慣上,醫生常常要求我們適當參加一定的體力勞動,合理安排生活,注意按時休息,保持足夠的睡眠;盡量避免刺激,控製高膽固醇飲食,忌食鹽攝入過多,培養樂觀主義精神,保持健康向上的情緒,不要生氣等。其實這些都是一些生活細節問題,如果我們都很好地做到了,再配合一定的藥物,維持身體健康還是很容易達到的。

在性傳播疾病的防治方麵,通過改變性生活方式、倡導安全性行為、健康知識的宣教及安全套的推廣使用等,可以有效預防性病的傳播,保障身心健康,維護社會穩定。因此自覺地摒棄不良生活習慣,采取有利於健康的行為,減少疾病誘因和提高生命質量,可以達到預防各種疾病發生的目的。

預防是遠離疾病的最好手段。疾病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每個人都有可能患上疾病。人的生、老、病、死,無一不與疾病息息相關。新生兒期,身體自我調節能力差,免疫係統尚不成熟,容易受外界幹擾患病。兒童期,自我保護意識差,容易發生磕磕碰碰的損害,感冒、腹瀉也很常見。青年期,身體生命力最旺盛時候,又要考慮心理健康,適應社會的能力。中年了,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壓力大,社會應酬多,無暇顧及身體,小病能扛則扛,日積月累,積勞成疾。到了老年,本該安度晚年,但各種慢性疾病也逐漸發展到嚴重階段,各種並發症的出現,時時威脅著日漸衰老的生命。因此,我們一生,在享受生命的輝煌與燦爛的同時,也要時時防範疾病。平時早睡早起,鍛煉身體,有病及早就醫。

睡眠不足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功能,過度勞累可以引發猝死;年輕人仗著精力旺盛,拚命工作,甚至是不休不眠,引發的死亡事件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鍾。如17歲少年網吧內連續上網後死亡,著名節目主持人出差期間死於疾病突發,身強力壯的搬運工人連續幾次負重上下樓後突然倒地身亡……血淋淋的事實告訴我們,身體需要我們不斷地嗬護。疾病會隨時來襲,但或多或少會有一定的不適征兆,但往往被我們忽視了,讓生命在某一瞬間戛然而止。生活中疾病無處不在,各種季節性疾病、傳染性疾病、地方性疾病、慢性疾病、職業病等,防不勝防,為讓我們活得更健康,就從預防開始吧!

隨著經濟的發展,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提高企業和職工防治職業病的意識不容忽視。隻有從一開始就了解職業危害因素的屬性,掌握它的本質,才會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

職業病防治措施除了體現在改善生產工藝、更新原材料或輔材料、強化應急救援等方麵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職工個人防護措施。個人防護既需要企業提供相應有效的防護用品,還需要職工采取並有效佩戴防護用品,從源頭出發,在職工入職工作前就樹立起防病意識,並長期堅持防治措施,使職工在有效保護前提下,遠離職業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