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起名100法17(1 / 3)

前言 16

外來語命名法

所謂外來語命名法,是指為適應世界市場國際化需要,采用外文和外文翻譯作為企業命名的方法。

改革開放打開了中國走向世界的大門,尤其是中國加入WTO以後,融人世界的步伐更加快了。中國人願意接受國外的東西,包括企業和產品的名稱叫法。此外,為了融人世界,打開國際市場,也需要國外的公眾接受理解我們的產品名稱。

這類品牌有兩類:一類采用意譯、音譯和意譯相結合的方法,將進口商品品牌介紹給本國消費者;另一類是音譯,直接采用國際通用的語言或模仿外來語為本國商品品牌命名。

隨著科技的發展,經濟增長速度越來越快,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速度也越來越快。不同地域、不同國家間的經濟貿易方麵不斷發展,具有實力的企業產品越洋過海到處搶占世界市場。

一種民族產品要晉升為世界產品,進入異鄉時必須遵循異國文化。由於語言和習慣的不同,民族產品名稱成了營銷的第一障礙。於是音譯和意譯外來語,成為跨國企業為產品取一個美名的途徑了。意譯名稱是外文品牌名稱原意的中文譯名,如飲料Redcow,意譯為“紅牛”;服裝Playboy,意譯為“花花公子”;蘋果(Apple)電腦。

音譯和意譯相結合的品牌名稱如:可口可樂(Coca—Cola)、百事可樂(Pepsi),幫寶適(Pampers)尿布、寶馬(BMW)汽車、潘婷(PANFENE)洗發液、好立克(Horlieks)營養品、希爾頓(HILTON)、香格裏拉(SHANGRI[A)、麥當勞(MCDONALD)、西門子(SEIMENS)、佳能(cANON)、三星(SAMSUNG)、寶潔(P&G)等。

日本一些著名品牌名稱,大多都有英文,以便向國際市場進軍。如:豐田(1'OYOTA)、日立(1-Iitachi)。日本鬆下電器公司,則以national作為電器產品的品牌名稱,推向世界。

下麵我們具體詳細舉例介紹產品品牌,分析國外品牌進人中國市場時,如何選擇具有外語特色的中國名字。

美國強生公司(Johnson&Johnosn)出品的背膠免帶式衛生棉Modess,在進入中國市場時,為取一個中國名字而大費周折。Modess按照命名原則,以音譯、意譯為主,設計出“夢的絲”、“摩登絲”、“摩黛絲”、“美貼適”、“美的適”、“吸美樂”、“好自在”等lO多個候選名稱。

通過偏好測驗,由於“夢的絲”名字僅屬於20歲以前少女夢幻的年代,於是,最後強生公司選擇了“摩黛絲”,主要是考慮婦女使用衛生棉的期限很長。“摩黛絲”似乎是一個適合於各年齡段的中性字眼。強生公司的“摩黛絲”上市後,銷售甚佳,並榮列為第一品牌產品,這一功勞與產品的命名不無關係。

國內的企業起洋品牌的名稱,如聯想(LNOVO)、海爾(HAIER)、奧克斯(AUX)等。起洋品牌的名稱,在服裝行業尤其明顯,根據鴻業資訊公司對我國10大城市的調查數據顯示:52%的消費者比較傾向於國外的服裝品牌,而傾向於國內品牌的僅占18%。在這種市場條件下,自然起一個洋品牌名稱就容易被市場所接受。

國內公司命名時,應注意不要同外國公司或字號重名,否則就會違反商標法。中國的產品在出口取英語名字時,也同樣要注意外國語言文化英譯為White Feather,該產品在英語國家備受冷落。究其原因,其譯名不符合英語文化。英語成語“to show the white feather”是臨陣脫逃的意思,表示軟弱膽怯。

我們命名時盡量要將中英文聯係起來,這樣才更有意義。應先想好英文名,再譯成中文,用幾個吉祥的音譯字組合起來。如“萬得福烤鴨店”的“萬得福”,就是由英文WONDERFUl.(妙極了)啟發而來的。此種方法詳見諧音起名法。

外來語命名法,可以拉近品牌與世界的距離,有利於國際競爭,同時也符合國內某些行業的市場需要。但是如果起的不好,造成文化衝突,就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命名口訣

世界經濟一體化,

中國特產傳天下。

外來之語搭橋粱,

改革開放實力強。

地名命名法

所謂地名命名法,是指借用地名作為公司店鋪名稱的命名方法。一般提起某個地方的地名,人們往往能聯想到此地的曆史、文化、風景、物產等豐富的內涵。因而除作為一地之稱外,地名還具有廣泛而深刻的語意內容。正因如此,地名成為人們選擇商標名稱時所經常考慮的素材。該方法分為曆史地名命名法和產地命名法。

(1)曆史地名命名法

即利用長期曆史形成的地名,為自己品牌命名的方法。如德國大眾汽車公司出品的桑塔納高級小轎車。“桑塔納”本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座山穀的名稱,該地因出產名貴的葡萄酒而聞名於世。此山穀中,還經常刮起一股強勁的旋風。以“桑塔納”為新型轎車命名,使消費者聯想到此轎車會像桑塔納旋風一樣風靡全球。如中國的劍南春、古井貢酒、隴南春酒、赤壁酒等品牌。

借古喻今,有一種懷舊感、曆史悠久感。北京的古稱“燕京”來起名的“燕京啤酒”,就帶有濃厚的文化氣息,往往被人看作中華曆史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勾起了熱愛北京、傾慕北京的客人的購買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