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5
迎合命名法
所謂迎合命名法,是指迎合顧客求福貴、求吉祥的心態,從而把公眾喜歡的吉祥用語用在公司店鋪的名稱裏的命名方法。
北京著名的內聯升鞋店店名取得妙不可言。“內”指清朝宮廷,以此標榜這家鞋店不同尋常,係出尊貴名門;“聯升”有“連升三級”之意。取這樣一個店名勾起了官本位文化中人人希望升遷做官的興趣和認同。上海還有春風得意樓、西藏有甬江狀元樓,北京的宏狀元連鎖粥店等都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喜好。
浙江紹興地區借用大眾對魯迅和孔乙己感興趣這一事實,把八方顧客聚集起來,使得“鹹亨酒店”的生意異常紅火。“托福餐廳”迎合了出國求學人“托福托福,托上就是福”的心理,店名既不俗氣,又迎合時尚,含義吉祥。中國與意大利合資的音譯洋名“斯特法內有限公司”迎合了崇尚國外的公眾心理、“思必得”(Speed)這一構思新穎的名字,把中外的公眾都籠絡了起來。
20世紀60年代,現在的香港著名實業家、領帶大王曾憲梓當時還是個學徒工。曾憲梓把做好的領帶起名為“金獅”,並興致勃勃地將兩條“金獅”領帶送給他的一位親戚。沒想到,他的那位親戚拒絕了他的禮物。原來,在香港話中,“獅”與“輸”讀音相近,香港人愛討吉利,叫“輸”字很忌諱。由“金獅”出發會得到一串的聯想:金獅_金輸_盡輸_金子全給輸了。於是曾憲梓想出個好辦法,將“金獅”的英文名“Goldlion”,拆為“蹦d',和“lion”,“Gold”仍為意譯“金”,而“Lion”(獅)取音譯,為“利來”,於是整個“金獅”即成為“金利來”了。金利來,金子與利一齊來,消費者誰聽了都高興。於是“金利來”就這樣誕生了,“金利來集團”也逐漸沿用了這一名稱。
“杭州老板集團公司”的前身為杭州餘杭縣紅星五金廠,他們生產的排油煙機最初使用“紅星”、“如寶”、“順達”等商標名稱,而且廣告也做了不少,可效果卻很一般。後來他們迎合時尚和社會風氣,取了個時髦的詞“老板”作商標,收益急驟上升。如今他們不僅把產品的l。36類全部注冊為“老板”,而且還在國外進行了商標注冊。“杭州老板集團公司”就是迎合了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
日本曾有一個小酒廠,生意一直不景氣,老板十分著急。後來老板取“當選”這個詞語作為商標名稱,結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原來在日本,國會、縣、府、道的議員,都是全民選舉產生的。在選舉期間,候選人和選民為討吉利都來買這種酒。
人的心理要求普遍是求吉祥福貴而避凶險磨難,如果使用這種命名方法起名,可以使顧客在使用該品牌產品或接觸該品牌企業時,引發自然聯想而心情愉悅,這樣的品牌名稱也自然成為企業最無聲也最重要的促銷員。
命名口訣
迎合時尚眾喜好,
含義吉祥春風來。
構思新穎好品牌,
此時無聲勝有聲。
姓名結合法
所謂姓名結合法或人物品牌命名法,是指直接以人物姓名作為品牌的名稱的命名方法。所使用的姓名可分為創業者、設計者、古代名人或有紀念意義的人物姓名。人物品牌的好處是借助知名人物的原有聲譽影響現在的產品知名度。在當今品牌中,人物命名的品牌占了很大的比重,幾乎涉及了各種產品。
借用企業的創始人命名。例如,我國以體操王子李寧的名字命名的‘‘廣東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以著名歌星杭天琪的名字命名的“北京天琪藝術學校”。國外有日本鬆下電器、福特汽車、奔馳、豐田、勞斯萊斯等等。食品飲料有麥當勞、肯德基、雀巢咖啡。酒類有軒尼詩、馬爹利等。
在服裝行業,以人名命名特別的多。因為服裝首重設計,所以設計師和創業者的的名頭與服裝品牌名稱就有了天然的淵源。kvi’s牛仔是世界上第一個牛仔服品牌,是首創者LevyStrauss的名字,Y·s·L是在世界眾多時裝設計師中唯一被當作傑出大師的法國著名時裝設計師伊夫.聖.洛朗的名字縮寫;Chanel(夏奈爾)是上世紀時裝大師Gchan。l命名的簡寫。KL是被子稱作“巴黎時裝界的凱撒大帝”Karl—Lagerfeld(卡爾.拉格菲)名字的縮寫;Versace(範思哲)是國際著名時裝設計師CinanniVersace為自己設計的時裝創立的品牌。
利用古今名人的知名度創立的品牌名稱。李寧運動服、鄧亞萍服裝、劉三姐服飾,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皮裝,莊子皮衣以莊子命名,凱撒皮衣塑造出王者氣派,“老舍茶館”、“魯迅酒店”、“孔乙己餐館”等。而那些平凡的、不知名的名字或者普通創辦者的名字不宜作為服飾名。
此外,傳統上還有以“姓(名)+記”或“行業+姓氏”來起名的方法,如珍記(店主吳慶珍)、泥人張等。我們還可以把姓與吉祥語結合起來,更能體現出一絲新意。北京的張一元茶莊是個典型的例子。這是安徽的張文卿創辦的,1900年開張的第一家茶莊叫“張玉元”:“張”表示張家的買賣,“玉”是“茗”的簡稱,在陸羽的《茶經》中是茶葉的通稱,因此三字合起來表示這是張家的第一等的茶莊。1908年,張文卿開辦了第二家茶莊,起名張一元茶莊。“一元”是根據“一元複始,萬象更新”的說法,象征他的茶莊開市大吉,永遠興旺。1912年,張文卿又開設了他的第三家茶莊,起名“張一元文記茶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