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起名100法16(2 / 3)

姓名結合法巧妙地利用了已有的姓名品牌的知名度來為品牌服務和塑造品牌形象,可以迅速地被客戶接受和理解該品牌含義。

命名口訣

名人效應人皆知,

塑造形象來服務。

以人命名受青睞,

一代更比一代強。

雅字命名法

所謂雅字命名法,是指利用文言雅字對商業性場所進行有書香氣息和文人氣質命名的方法。

如使用“齋”、“閣”、“軒”、“居”、“園”等字。這種給商號店鋪起名的方法是中國特有的商業性命名。因為中國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傳統上有一種重文抑商的觀念,文人和士大夫的生活方式被那個時代所推崇,在這種社會文化的趨勢下,商業和商人也概莫能外,於是一些商人把商業性場所命名為像文人的居所和聚集之地,這種商業性場所的命名方法一直流傳到現在。

杭州樓外樓菜館便是雅字起名的很好的例子。它得名於“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這首詩。北京的榮寶齋是取“以文會友,榮名為寶”之意。

有幾百年曆史的揚州興化“上池齋”中藥店,根據《史記扁鵲傳》中“飲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當知物矣”典故,定藥號為“上池齋”。河南道口的百年老字號“禦興齋”道口燒雞店名滿天下,道口燒雞產於清朝順治十八年,距今已有300多年曆史。與北京烤鴨、金華火腿齊名,被譽為“天下第一雞”。

清朝嘉慶年間,一次嘉慶皇帝巡遊路過道口,忽聞奇香撲鼻,問道:“何物發出此香?”左右答道:“燒雞”。隨從將燒雞獻上,嘉慶嚐後大喜說道:“色、香、味三絕”。從此以後,道口燒雞成了清廷的貢品。因為生產的是朝廷貢品,以齋定名自然合其字號身份,‘‘禦興’’指自帝而興,頗顯雅貴。

用雅字所起名字,往往能夠引起知識分子和士大夫上層人物的興趣。這部分人極具影響力、鑒賞力和號召力,如範仲淹一首《嶽陽樓記》使此樓名揚千古。通過文人們的感受和宣傳,會將企業店鋪的名聲傳播開來。

命名口訣

文言雅字趣味濃.

書香氣息撲麵來。

重文抑商舊觀念.

以文會友是新潮。

俗語命名法

所謂俗語命名法,是指以民間口語,俗語為企業公司命名的方法。通俗的命名取材來自於民間,在長期的社會文化演變中,口口相傳形成了許多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俗語,這些俗語為食品的命名提供了很好的素材。用這種方法命名,具有通俗易懂,能被大多數的公眾所接受的特點。

如著名的王麻子、狗不理等都屬於俗語命名。“好吃來”瓜子大王、“鮮得來”排骨、年糕等名號給人一種親切熟悉感。一般說來這類食品命名法,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較為通俗易懂,大眾性較強。如像“康師傅”方便麵就用了一個很普通的稱呼名,但卻能夠打動全中國的老百姓,而“福滿多”則正好迎合了人民大眾的口味。

這類例子很多。如:福星龍麵、如意牌掛麵係列、怡賓牌的油炸方便麵、太和方便麵、福如牌係列豆製品、長壽掛麵、喜慶掛而、迎春方便、歡樂米粉、福臨門、喜臨門、福滿多、多福、喜盈門等方便麵。

此外,如添加劑、農藥、化肥、飼料等農業產品的命名,這些產品的命名以廣大農民為主要受眾,農民朋友文化程度一般不高,不需要做高深的學理上的命名,而應當以大俗為主導,還要伴隨一點新奇的創意,而且在使用中盡量不要出現化學元素名稱一類的名詞,因為即使一些有文化知識的人也看不出的它們的含義,隨俗才能被人們所理解和接受。如農藥品牌“敵殺死”、“來福靈”、“宏福”化肥、“紅太陽”化肥、“希望飼料”、“金博士”飼料等。

用俗語命名一般比較適合於大眾化的食品和農業產品,便於最大多數人的接受。

命名口訣

民間口語不尋常,

通俗易懂好創意。

入時隨俗巧取材.

眾人口中金招牌。

諧音命名法

所謂諧音命名法,是指利用與吉祥詞彙或有意義詞彙相近似讀音來起名的方法。運用這種方法命名,看似偶然巧合,實則別具匠心,讓人讀來頗有趣味。如一位上海老板姓鬱,取店名為“鬱良心藥店”,從語音上恰好與“有良心”諧音,就讓公眾感覺老板對經營藥材的負責態度和不賺昧心錢的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