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敬飛
山西是我國旅遊資源大省之一,自然美景、曆史文明、革命史跡共同構成了得天獨厚、多姿多彩的旅遊資源,素有“中國地上博物館”之美譽。據載,境內各種文物有31400餘處,其中古代建築18100處,元代以前的木結構建築450處,僅宋、遼、金以前的就有106處,占到全國同期同類建築的72.6%。平遙古城被聯合國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大同等5個城市被確定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五台山等5座山林被確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就是這樣一個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極為豐富的旅遊資源大省,旅遊經濟收入卻位列全國倒數第五。位列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旅遊經濟收入近年來僅為峨眉山的1/10、普陀山的1/5、九華山的1/3.如何能使山西人民認識到發展旅遊產業是全省經濟發展中的一個生命力極強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快步踏上時代的節拍,自覺跨上新世紀的航班,迅速躍進全國先進行列?要做的工作是多方麵的,加大輿論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品牌效應,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麵。
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山西經濟出版社推出了“山西旅遊風景名勝叢書”。春節剛過,我收到了已出版的20個單本,閱讀之後,不禁為其史料翔實、敘事清晰、圖文並茂、裝幀精美而拍手叫好。通過一處處旅遊景區或景點的介紹,人們可以多角度、多層麵地了解和認識山西,這必將有助於擴大山西的改革開放,振興山西的旅遊產業,促進山西的經濟發展。
與散見的同類書籍相比,該叢書具有明顯的權威性。這不僅是由於由省政府主管省長任編委主任、相關部門的領導任編委成員,更由於每冊的作者大都是從事旅遊工作多年的專家學者,他們所積累資料的真實性和論證的科學性,足以令人信服。王進,是省城文壇近年來較活躍的青年作家之一,他從事文物工作近20年,從20世紀90年代起,開始以獨到的視角和思考,創作了大量旅遊文化散文,不僅得到讀者好評,而且受到評論界的關注。由他編著的《小西天》,內容準確、生動、簡明、實用,不僅可為進入這一景點的遊客起到實地導遊和現場解疑作用,而且可為那些尚不能實地旅遊的人們起到一種神遊的作用。《堯廟》則是由市委書記牽頭專家們執筆編寫而成,其中關於“帝堯及其禪讓”和“華表(誹謗木)淵源”的記載論述,發人深省。
規模宏富,可分可合,是該叢書的第二個特點。該叢書的每個單冊,既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又彼此滲合,相互觀照,呈現出有序的組合,共同構成了山西宏闊繁富的文化內涵和自然和諧的景觀布局。恰如把散落在各地的曠世明珠一下子穿了起來,深深地鑲嵌在人們的腦海裏,光彩奪目,蔚為大觀。人們隻要略微留意一下,便可以從這些一冊一冊的單本中,窺探出發展山西旅遊產業的總體格局,這便是以五台山為“龍頭”,以太原為“中心”,從大同到運城為“中軸”,從太行到呂梁為“兩翼”。這個理念的形成非常重要,它啟示我們,隻要多方采取措施,使“龍頭”舞動,“中心”啟動,“中軸”轉動,“兩翼”飛動,山西的旅遊業必將會超常規、大跨度地發展,成為繼能源重化工之後的又一個重要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