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1章 與其猶豫不決,不如先試著做一下。(1 / 1)

缺乏行動能力的人,總是為自己的行動先尋找理由。

在生活中,有的人很會討女性喜歡。這也是一種行動能力。他們從來不考慮“求愛會不會被拒絕”之類的問題。而不精於此道的人,總是先找求愛的借口。可是,天下哪有無限的求受機會呢。待時過境遷了再問對方:“可以交朋友嗎?”“不行!”就被一口回絕了。

遇到危機和困境而又缺乏行動能力的人,總是為自己的行動先尋找理由。一般地說,編造種種借口和理由拒絕行動的人,為了掩飾自己缺乏行動能力的弱點,用一整套懶漢理論武裝了自己。他們不想冒險擺脫危機或困境,就像引言故事中抓住樹幹不放的那個人,他隻想著等人來救,卻孰不知,這樣下去才更有可能因耗盡精力而魂歸空穀。

為了使自己的人生向前邁進,哪怕隻是一步兩步,隻要采取行動就是勝利。“著手做好呢,還是放棄不做好呢?”有這種猶豫的時間,還不如先試著做一下。

行動前,感到猶豫或煩惱,是因為在為行動尋找合適的理由。不管采取什麼行動,不假思索就開始幹,確實需要一種勇氣。誰都害怕失敗。“不做該多好”這樣的後悔藥誰都不想吃。

所以,行動前總想找到自己能夠接受的理由,找到“應該做這件事”的必然性。但是,抱著做每件事都要找理由的態度,就不會有真正的行動能力。有行動能力的人,不需要行動的理由,就能夠毫不猶豫地迅速行動。他們絕不是先找到理由再行動,而是先行動起來再考慮“我為什麼做這件事”。理由與必然性總是在“行動”之後才產生形成。

在就職谘詢活動的大學生當中,行動能力差的學生,早晨起床就想“今天要去公司谘詢,該換上西服套裝”;行動能力強的學生則先穿上西裝再想“今天要幹什麼?”

即便事先沒有預定去公司谘詢,也先穿上西服再說。這樣一來,家裏人都看在眼裏,也就不好意思整天呆家裏。還是先走出家門,找點兒與筆挺的西服相配的事情做。譬如說去大學的就職科看看也可以嘛。這種推著自己一步一步向前走的力量,就是真正的行動能力。相信具備真正的行動能力的人,是沒有什麼障礙或未知,譬如引言中的“懸崖”能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