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微型小說百家論191(1 / 3)

湖北陳勇論

李 豔

集作家與評論家於一身的陳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為中國微型小說的發展與繁榮,作出了突出貢獻,引起了海內外的廣泛關注。2008年4月7日,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世界語言文學係教授穆愛莉,慕名前來湖北監利陳勇家中,對他進行長達3個半小時的學術專訪,並將專訪內容寫入她主編的《中國微型小說現象研究》(英文版),向世界讀者介紹包括陳勇在內的中國微型小說名家及作品。2008年7月11日,陳勇加入中國作協。2008年10月18日,小小說作家網開辟了陳勇評論專欄。2009年2月,湖北作家網文學鄂軍欄目開辟了陳勇專欄。2009年4月25日,湖北作協在武昌召開陳勇作品研討會,美國教授穆愛莉,中國小說學會等國內外30多位專家學者教授及組織發來賀電。與會的樊星、程遠斌、梁必文、謝克強、劉益善、楊彬、韓永明等作家、評論家對陳勇近10年來在小小說創作上取得的成就予以充分肯定。

與會者認為,陳勇的小小說創作立足現實生活,通過截取生活的斷麵,以小見大,多角度、多側麵反映了江漢平原的社會風貌和各色人物的眾生相,他的作品語言凝練,結構精巧,可讀性強。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秘書長淩鼎年說,目前國內小小說界,能兼顧創作、評論的“雙棲作家”為數不多。而武大文學院教授、評論家樊星等專家認為,勇於挑刺的陳勇,為當今小小說界刮起了一陣春風。

湖北作協為微型小說作家召開作品研討會,陳勇是第一人。

陳勇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小說創作的,已發表1000多篇小小說。自1998年以來,出版了《送你一束康乃馨》、《楓葉紅了》、《情人河》,《珍品》,《紫砂壺》,《九頭鳥的傳說》,《風凰涅槃》,《在水一方》,《胭脂河畔》等九部微型小說集。不少作品被選載,二十多篇作品獲全國性獎項,《老人與狗》入選《中國新文學大係1976—2000·微型小說卷》。他的小說創作可以分為前後兩個時期。高軍在《自成一格,頗具特色》一文中指出:“陳勇往往是每篇作品主要針砭某一社會現象或現實問題,對美好的人和事熱情歌頌,對醜惡的社會現象揭露批判,引起讀者的思考和注意。一是揭露了官場的腐敗。二是對社會上的醜惡現象進行了無情的鞭撻。三是廣泛描寫了社會萬象,人生百態。他還進行了多方麵的藝術探索。在情節結構上,以人物自身的命運和行動顯出思想來,自覺地將自己的傾向暗含在人物命運的變遷或前後情節的反轉中。在人物塑造上,善於寫出人物性格的發展和變化,挖掘人物的內心情感,盡力寫出人的多重性,複雜性,直指人的本質,給人以尺幅掀波瀾的藝術享受。在語言上,追求簡潔,明快,平易,有一種少加修飾的純淨美。這種語言特色代表著他的文化人格。律師身份,練就了他為文的簡潔,莊重,樸實;寫小說,又要求文筆斑斕繽紛,跌宕往複。所以,他大量地采用了描寫,誇張,甚至運用了大量的歇後語,形成了一種純淨語言。多用主謂句,注重動詞句型的變化,摒棄多層修飾的長句,同時注重句型的變化。因此,有力度,有節奏,有散文的灑脫,有詩歌的鏗鏘,朗朗上口,雅俗共賞。”

《老人與狗》是前期代表作。博士研究生章輝在《不動聲色的針砭》一文中,對其讚賞不已:“小說之所以能在短小的篇幅中融合多層次的內容,深刻地揭示主題,是因為作者有效地運用了創作技巧。小說的技巧,一是語言簡潔,無拖遝冗長之感。作者盡量選用沒有多少形容詞的副詞修飾的、短小的陳述句,動用毫無誇張粉飾的筆調,來冷靜地敘述一個故事。多處一句一段的結構,更使小說精練。二是筆法冷峻,有著福拜樓式的客觀。好象對作者而言,這個故事老之又老,已經引不起他的激情,也不值得大驚小怪。但正是這種姿態,我們仿佛看到他的嘴角掛著不屑的嘲諷,作品的批判力度由此凸現。作者在小說中隱而不現,自始至終沒有露麵,沒有一句議論和評說,但是我們從字裏行間分明可以感到作者那張森然的臉和那雙嚴峻的眼睛,仿佛像兩把利劍撕破世人堂皇的外衣下的醜惡的靈魂。三是對比鮮明,這又有並列的兩條線:一是武子前後言行的對比。武子心急如焚,像丟了魂,還上媒體登廣告,可見他的鄭重其事。但是別人把他的狗牽來時,他卻馬上反悔,把自己的許諾拋到一邊。二是他對狗與對人的感情的對比。武子可以對一隻狗掉魂,可以花萬元在一隻寵物上,但卻對自己的父親毫無感情,不聞不問。這種對比有力地表現了文章的主旨。”

陳勇後期的小說以歌頌為主。在接受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世界語言文學係教授穆愛莉學術專訪時,陳勇專門談了這個問題:“我的前期小說揭露諷刺居多,後期小說則展示了對美的渴望。這種變化與工作環境和人生經曆有關。前期寫作時工作環境不理想,體現在作品中就是諷刺居多。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曆的增加,對人生與寫作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心態漸趨平和衝淡,寫作更加趨於理性化。”

我有幸參加了湖北作協召開的陳勇作品研討會,目睹了陳勇先生的風采,聆聽了他的教誨,受益匪淺。在研討會上,我宣讀了二篇評論《多重主題建構和文化主題單薄》和《水之美》。《在水一方》和《胭脂河畔》是陳勇後期二部重要小說集,受到美國教授穆愛莉高度讚賞。遺憾的是,尚未引起微型小說理論界的重視。《在水一方》寫水中,《胭脂河畔》則寫岸上,二書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寫出了水鄉獨特的風土人情與人文景觀,內涵非常深刻,藝術感染力很強。

《胭脂河畔》是他創作的第一階段,即寫實階段的結束,和第二階段,即象征主義探索的開始,因此很有意義。《胭脂河畔》的多重主題使它的內涵豐富,值得關注。

一、現實悲喜,發人深省

法國小說家喬治·杜亞美曾說過:“任何一部長篇小說,隻要它是引導我們脫離生活的,無論它有多麼美,也都是虛假的和沒有價值的。我們隻能從生活的立場出發,來評價那些引起我們注意的作品。”這雖是談論長篇小說的,但對小小說同樣適用。立足於現實,再加以適當的藝術虛構,以達到折射現實,關懷現實的目的,是《胭脂河畔》的寫實特色所在。小說集中的故事都發生在胭脂河這個真實存在著的地方,小說集中的人物原型,如小偷、修鋼筆的人、賣花的姐妹、獵人等,以及小說中的相親、泡茶、看電視、打牌、看戲、釣魚等情節,都是來自於現實,這些小小說中所描繪的日常生活,所營造的現實生活中的一幕幕悲喜劇,總能打動我們的心靈,引起我們對現實人生的思索。如《戲說征婚廣告》,戲謔地反映了征婚詞的誇張,一語中的;《唱戲》對胭脂村傳統的老百姓那種妒富心態的折射,和結尾處對為領錢而來看戲的“三胞胎”媽媽的反諷,力透紙背;《姐妹花》將賣花姐妹的不同處事風格對比,凸顯自尊自愛的力量;《最後一篇是悼詞》通過寫一個迂腐無能的領導在追悼會上的出醜,鞭笞官場某些不平等的社會現實等等。這些折射現實的小小說,是作者強烈的寫實動機和幹預現實能力的體現。“我期待著偉大作品帶來雙重的奇跡:它既能感動心靈,又能使這些心靈易受作品所依據的現實生活景象的感染”。《胭脂河畔》這部小說集立足於現實而高於現實,發人深省。

二、解構情感,振聾發聵

當代很多經典作品,都以其解構的主題寫出了深刻的內涵,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方方的《風景》和餘華的《現實一種》,解構了親情,消解了家的溫馨;王安憶的“三戀”,解構了愛情,使愛情的神聖與堅貞不再;張潔的《無字》解構了婚姻,使自己在前幾部小說中對幸福婚姻的期盼與追求變得虛無;王安憶《小鮑莊》解構了現實生活中的儒家的仁義觀,衝淡了仁義的高尚等等。這些小說的解構主題意蘊深厚,有著持久的藝術生命力。《胭脂河畔》也延續了當代小說的解構主題,這部小小說集中很多作品都有解構情感的主題。如《愛情鼾聲》《愛情密碼》《你知道我在等你嗎》《同心結》等描寫了愛情在現代化麵前的焦灼與無力、善變,解構了愛情的浪漫;《紅杏出牆》《堂會》等通過寫殺妻的事實和對妻死的慶幸,解構了傳統的相濡以沫、舉案齊眉的婚姻觀,讓人不寒而栗;《哭泣的鑽石》裏,義結金蘭的誓盟,終究敵不過天價鑽石的誘惑,仁義被解構;《紅薯飄香》《河殤》裏,骨肉相殘,親情在利欲熏心的社會裏消失殆盡;《引蛇出洞》中,劉百萬曆盡波折查出的殺害兒子的凶手,竟是兒子穿開襠褲一起長大的鐵哥們,友情在這裏也被肢解。愛情、友情、親情是人類的情感紐帶,然而在殘酷的現實生活中,愛情、友情、親情都變得危機四伏,甚至這些情感本身主導了很多人間悲劇。魯迅曾在《再論雷峰塔的倒掉》中說,“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當代作家對愛情、親情、友情的解構,折射出他們對現實問題的嚴重關注,具有振聾發聵的力量。

三、人的異化,催人警醒

現代工業社會中,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曆的增加,人們往往會變得世故、虛偽、懦弱或者殘酷等等,哲學家把這個過程概括為“人的異化”。現代社會的複雜與殘酷,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的泛濫,使人類被欲望所蒙蔽,迷失了自己,人性也變得扭曲。《胭脂河畔》把被異化了的人的人性描寫得淋漓盡致,其中,有貧富差距所導致的心理失衡,如《唱戲》;有因官階不平等而造成的童心的異化,如《殘陽如血》;有人和狗、正常人和精神病的互化,如《誰在那裏磨刀》;有踐踏貧苦人尊嚴的理所當然,如《賣葡萄的小女孩》和《拾荒的小姑娘》;有因殘疾而變得冷血無情的人性的異化,如《翅膀》;有明目張膽爭搶錢財的恬不知恥,如《誰丟的錢包》;有如蠅般追逐錢財的利欲熏心,如《老屋》等等,這些人的異化的具體事例,反映了市場經濟下人性的迷失和獸性的增長,人們都蒙上了一層麵具,人與人之間的心靈相通沒有了,剩下的隻是和睦相處的表象,而潛藏其下的則是勾心鬥角、冷漠殘暴和更深層次的心理變態。“藝術的另一作用是說明生活”“常常,人隻消注意某件事物(那正是藝術常做的事),就能說明它的意義,或者使自己更好地理解生活”。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現象往往讓我們百思不得其解,而《胭脂河畔》對人性的關注,對現代社會人的異化問題的正視,足以使我們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