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清朝曆史介紹(1 / 1)

清朝(1636年—1912年),是由滿族貴族皇太極建立,是中國曆史上第二個、也是最後一個由外族(即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並建立的大一統政權,是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帝製王朝,統治者為東北的愛新覺羅氏。

清朝初期,通過剃發易服來抑止廣大漢族人民尤其是上層人士的民族精神以保持滿族的統治地位。清朝統治者對內:采取了民族分治的民族政策;在文化上,製造文字獄,壓製漢族進步思想;對外:實行海禁,閉關鎖國,輕視外國先進思想和技術。這些政策維護了清朝的疆域擴張和社會穩定,但卻導致了其統治時期內此起彼伏的民族問題,和末期的國家極度貧弱。

清朝後期,它成為了,英,法等殖民國家侵略擴張的新對象。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先後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清政府被迫與之簽定了一係列的不平等條約。為維護其統治,晚清政府開展了“師夷長技以製夷”的“洋務運動”,奠定了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基礎。1898年,光緒帝開始了“戊戌變法”,但受到了保守勢力的阻擾,變法失敗。1911年(宣統三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各省紛紛獨立。1912年,溥儀退位,清朝結束。清朝共十一帝(皇太極是入關前的皇帝,正確來說應是十二帝,因為清是在後金的基礎上建立的,而後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