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能沒有情趣,否則日子就會過得像那忘了放鹽的菜,乏味得很,老年生活尤其如此。情趣是一種心態上的時尚。人到老年,當不失激情,當保持對社會、對生活的興趣,珍惜鳥兒銜來的每一個清晨,珍惜晚風吹走的每一個黃昏。英國哲學家羅素曾說過:“一個人如果對自己身外的事物有濃厚的興趣並從事適當的運動,那麼他的晚年生活就可能過得很好。”
書指書法,畫指繪畫,書畫養生包括習書作畫和書畫欣賞兩個方麵的內容。習書作畫,融學習、健身及藝術欣賞於一體;書畫欣賞,則在藝術美的享受中達到了養生健身的目的。
據醫學專家考證,在二十種能使人長壽的職業和技藝中,書法名列榜首。書法這一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國粹,不僅能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也是人們養生保健的有效方法。
近來,有媒體報道了幾位我國當代著名書法家去世的消息,他們是99歲的武中奇、98歲的謝冰岩和92歲的將維菘,幾位書法家的高壽也印證了上述醫學專家的觀點。
書法在養生健身方麵的功效,很早就被人們注意到了。南宋大詩人、書法家陸遊將書法視為“良藥”和“食糧”。清代書法家康熙皇帝認為“寬懷隻有數行字”,意為在書寫“數行字”的過程中可達到“寬懷”健身的效果。在當代書壇獨樹一幟的大書法家毛澤東生前曾一直將練習書法作為“養神健腦的健身方法”。已故著名書法家舒同曾深有體會地說:“經常寫字,氣血通暢,精力旺盛,疾病也少。”
大凡書法家揮毫時,都少不了兩個或長或短的過程:先是主靜,醞釀構思的過程,繼而主動,揮筆書寫的過程。這一靜一動,恰似氣功中的動靜,凝神灌注、消除雜念;動是國內外學者主張的低度運動。倘若運動太過如超級球星、拳擊運動員等,則會導致人體新陳代謝長期處於亢奮狀態,加速機體器官組織的磨損和衰老,因此,書法上的“動”頗似氣功中的“動功”,同樣能達到動脈搖筋、血氣布澤的效果。動靜的過程,與打太極拳做氣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既練字,又養身。
寫字畫畫需要動靜相宜、形神共養。大凡有一定書法繪畫功力的人,潛心創作時,都會進入一種超然空明的心境,這種全身心沉浸其中的愜意,會使人忘卻煩惱、排除憂慮,這同氣功有類似的功效。
人到了一定年齡,許多疾病和憂慮會隨之而至,在不適合做劇烈運動,隻能進行適度鍛煉時,通過作畫來對身心進行自我調節,就不失為一種好方法。這種全神貫注、怡情暢懷、手腦並用的輕微動作,對中老年人尤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