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十月台灣行(三題)(1 / 2)

一墾丁看海

台灣的地形,好像一枚兩頭尖中間寬的樹葉。這“葉子”被藍色的大海托起、簇擁,從北向南仰躺在海上。島上的山脈多是南北走向,包括人為的交通網絡,恰如這葉子的葉莖,最南端變得細細的,卻似葉柄。我們從台北市出發,驅車沿西岸一直朝南經台中市過台南縣直達高雄。高雄市是台灣南部最大的城市。一夜無話,25日早起,從高雄一路繼續南行到那細細“葉柄”的最南端——墾丁。這長長的一路南行,車子大都在起伏不斷的層巒疊嶂中穿山越嶺逶迤而行,山色蒼翠,景色迷人。向右邊望去,便是台灣海峽,茫茫大海的那一岸,就是祖國大陸。

住在墾丁,為的是看海。早起,同行的幾位會水者就已在海裏遊了。我們站在沙灘上,極目向南望去,那海天一體處,似深藍深藍的山巒聳起。雖然早晨潮落,但仍有一浪一浪拍擊沙灘。海水清潔無比,浪花雪白。我們赤腳站在細柔的沙灘上,任憑海水沒及挽起的褲角,久久不動,深深吮吸著海風海浪送來的由大海滋養過的空氣,清心滌肺,流連忘返。

墾丁實際是一個海邊公園。我們沿著海邊一路欣賞大海造就的景致。在海邊礁石群那裏留了影,那碩大無朋的巨礁一半在礁石群裏,一半伸在海中,遠遠望去,極像一艘帆船駛向岸邊。有一處起名叫鵝鑾鼻的去處是台灣的南部頂端,這裏林木茂盛,綠草成陰,海礁奇石相間,大海相擁,被譽為台灣八景之一。台灣當局早年在這裏建一燈塔,樹一蔣介石公雕像。蔣先生一身戎裝,麵向大海,似在守護國門。

遊完墾丁公園往北折回,到東邊便是真正的太平洋了。站在岸邊向東望去,海是那麼寬廣深遠,無邊無際。岸邊沒有沙灘,全是直立的礁岩,強大的海風一陣接一陣襲來,海浪便猛烈地拍擊海岸,海在這裏沒有平靜和細柔,也沒有溫情浪漫,隻現出了它的威武強大和不可一世。我站在岸邊,望著浩渺無際的大海,聽著洶湧澎湃的波濤,任海風抽打著身體,海浪震撼著魂魄,這時候你體會到海的偉大,人的渺小。會覺悟出天長地久,人不過匆匆過客。從古至今,曾有多少叱吒風雲的人物想改天換地卻誰也未能改變這潮起潮落的大海,未能永駐這三分地七分水的世界,到頭來免不了化作一縷煙雲而無聲無息,無痕無跡。而大海,卻照樣日落而漲,日出而落,永不幹涸,永不停歇。

在墾丁看海,平添了些滄桑的感想,蕩滌走許多浮華的情緒,也算是不虛此行吧。

二阿裏山的森林美如畫

阿裏山出名,或許是因為一首歌。歌詞雲:“阿裏山的姑娘美如水,阿裏山的少年壯如山。”因著這美如水的阿裏山姑娘,但凡去台灣的大陸人觀光,大都要去阿裏山。我們是從台灣南端往北返回途中從嘉義市直奔阿裏山的。阿裏山位於台灣中部,山脈照樣南北走向。到了山下吃飯,同行中有好事者便與風韻猶存的酒店老板娘嗑牙:“因何不見美如水的阿裏山姑娘?”老板娘反唇相譏:“大陸不是也不見大阪城的姑娘嗎?”老板娘說得對,現在也難得見大阪城姑娘的辮子和美麗的眼睛了。其實,到阿裏山,一定要趕上看日出。我們上了山,夜宿在山上一個飯店,早晨上祝山看日出。一路雖未見美豔的阿裏山姑娘,卻領略了美麗如畫的阿裏山森林。

主人說,遊覽阿裏山森林的最好方式是乘坐登山的森林小火車。這裏的火車從山底可一路盤升到2000米海拔的山頂,隨著火車的蜿蜒爬行欣賞熱帶林、暖帶林到溫帶林的林相變化。我們沒有坐火車,堅持在森林中漫步遊覽。阿裏山森林十分廣闊,僅遊樂區的麵積就有1400公頃。我們走到森林深處,在參天入雲、茂密如織的柳杉中穿行,終於看到了土生土長的紅檜。紅檜本是台灣傳統樹種,古老而又珍貴。當年這阿裏山可是滿山遍野的紅檜林。但是,主人介紹說,早在民國8年即1919年,日本人看中這寶貴的資源,大肆砍伐紅檜,然後大批大批運往日本,阿裏山森林慘遭洗劫。日本人掠奪我大片紅檜林,不把中國人放在眼裏,卻害怕樹有靈魂找他們算賬。洗劫之後,在林中鐵鑄一祭台安慰樹的靈魂。同時在砍伐一空的阿裏山栽植了柳杉。這柳杉長到現在80多年,也已茂密高大,林海雄偉了,隻是阿裏山森林從此變成了柳杉林,紅檜成了阿裏山森林的祖先。同胞們為了讓人們記住這土生土長的紅檜,沿著林中僅存的紅檜樹修建了棧道,供遊人觀賞。我們沿著這棧道拾級而上,逐個看到了幸存的20多棵紅檜。紅檜自然已是十分的高大粗壯,雄偉挺拔,個個都成了巨木。我們能看到的紅檜樹齡最長的已有2000年,最年輕的也有800年了。據說日本人砍掉的有生長3000年的紅檜,真是太可惜了。我們邊走邊發出感歎:感歎我國紅檜曆史的悠久,感歎日本當年的無理和強橫。有一棵高大無比的紅檜,已經枯死,轟然倒下,橫臥在山坡上,確是龐然大物。當地的人們頂禮膜拜視為神木。我們一行在這棵神木跟前佇立良久,在心裏默默地悼念紅檜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