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 成長中的世界醫學(1 / 3)

人類在揮散原始社會漫長的蒙昧霧靄後,跨入了一個嶄新的文明時期。隨著文字的出現與逐漸成熟,思維日益活躍的人們開始締造出一個個足以影響未來世界的文化奇跡。在歐洲的地中海和愛琴海地區,相繼興起了古希臘醫學和古羅馬醫學,誕生了如希波克拉底、蓋侖等為代表的西醫學先驅。經曆了古羅馬醫學的輝煌之後,歐洲古典醫學走向衰落,中世紀在宗教的控製下艱難前行。在中國黃河流域的古代先民們,把長期積累的醫療經驗借助本土古典哲學中的優秀理論進行係統提升,形成了具有標誌性的理論著作《黃帝內經》,從而創立了豐富完善的理論體係,並在隨後的漢唐盛世,湧現出了如張仲景、孫思邈等名醫,進而將中醫學的發展推向了又一個高峰。在兩河流域,隨著阿拉伯帝國的興起,阿拉伯醫學也開始興起,它將東西方醫學有機整合,使世界醫學在相互溝通中蓬勃生長。

3.1地中海孕育的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

4000年前,位於歐洲巴爾幹半島南端、南鄰地中海的希臘半島就已經開始閃耀史前文明的曙光。但在很長的一段曆史時期裏,原始的蒙昧意識依然像黎明前的黑暗一樣籠罩著人們的心靈世界。

和世界上其他地區很多剛剛脫離原始社會的人們一樣,古希臘的人們對鬼神有著絕對的篤信與敬畏,他們將不同的使命與能力附會於鬼神身上,人世間的喜怒哀樂、生老病死等都由鬼神主宰,這形成了古希臘曆史悠久、神奇詭異的神話故事。他們把太陽神阿波羅的兒子阿斯克勒庇俄斯奉為醫神,他手持蛇杖,傳說能為人解除病痛,人們有了病,往往不願求醫,而是以祈禱醫神或請巫師施法等作為治病的方法。古希臘人將疾病視作鬼神帶給世人的懲罰,將祭祀鬼神當作祛除疾病的方法,無疑大大阻礙了醫學的發展。

然而在古希臘曆史上綿長而又殘酷的戰爭中,人們無法通過祈禱、祭祀鬼神來消除戰爭和由之帶來的疾病。同時,人們開始摸索和探尋解除病痛的藥物和方法。古希臘人荷馬所創作的《荷馬史詩》在描繪公元前11—前9世紀的古希臘戰爭時,記述了很多種外傷和疾病,以及如拔出傷口上的箭頭、用油膏處理傷口、用繃帶包紮傷口等處理外傷的方法。這反映了古希臘人在探求自然奧秘時,進行了勇敢的嚐試。然而在鬼神崇拜思想的支配下,人們往往將醫學知識和技術委身於神靈而交由巫師或神廟醫生所掌握,民間醫學則處於醫學發展的邊緣。為祭祀醫神的神廟在希臘半島的大地上相繼而起,卻未能給古希臘醫學帶來前進的動力和生機。

這一局麵直到公元前5世紀後期才得以改善,希臘人經過不懈的努力兩次擊敗了波斯人的入侵,從而極大地鞏固了在整個愛琴海地區的勢力。和平穩定的社會環境促使古希臘在思想、政治、文化、藝術等各方麵開始出現了空前繁榮的景象。在這一時期,先後誕生了如哲學家蘇格拉底、德謨克利特,戲劇家阿裏斯托芬,哲學家亞裏士多德等。而在醫學界,也出現了傑出的醫學家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文集》無論是在創新性的學術觀點,或是在規範醫學行為方麵,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因而被譽為“西方醫學之父”。

公元前460年,希波克拉底出生在一個世代醫生家庭,他從小跟隨父親學醫,父親去世後,他常四處遊曆、行醫,利用廣泛與各地醫生和患者接觸,他獲取了豐富的民間醫療方法,積累了寶貴的臨床經驗。他還經常與著名學者和哲學家們交流,他們縝密的思維和高深的見解,往往啟迪希波克拉底站在哲學的角度思考醫學,從而促使他提出全新的醫學觀點。希波克拉底一生都在為醫學的進步而苦苦求索,他提出了著名的體液生理與病理“四體液學說”,為醫學從業人員訂立了醫師誓言,使得醫學從巫術中逐漸脫離,促進了醫學專科化,堪稱西方醫學的奠基人。

公元前377年,希波克拉底去世。他的學生和亞曆山大裏亞的學者們一起經過多年的努力,將他重要的醫學觀點和思想彙集而成《希波克拉底文集》,使得希波克拉底的光輝思想得以閃爍古今。《希波克拉底文集》代表了這一時期乃至之前希臘醫學的主要成就,書中除了收錄希波克拉底的著作外,還收載了古希臘曆代醫學家的諸多著述。其內容涵蓋了解剖、生理、病理、診斷、藥劑、內科、外科、婦科、攝生法等諸多方麵。

為了擺脫宗教神學和巫術對醫學的束縛,就必須讓人們對自身的構造形成清晰、透徹的認識,希波克拉底深刻地認識到了這一點。他通過廣泛研究不同時期的解剖學著作和實踐觀察,對人體的一些內髒器官的形態和功能活動機製有了進步的認識。《希波克拉底文集》中《論心髒》詳細描述了心房和心室的功能,他認為右心室向肺髒輸送血液,並從肺髒獲取氣體,從而進行氣體與血液的交換;而左心室隻含氣卻不含血,是熱與智慧的產生關鍵部位。盡管他的論述與現代解剖學的認識還有一定差距,但是對於心髒不同部位具有不同功能的認識卻是具有進步性的總結。書中《論腺體》篇把腦視作重要的腺體,認為它是人類感覺的中心,也是對前代醫學家們關於腦功能認識的完善。對於生命形成的探索,是人類從形成後都在努力解決的重要課題。《希波克拉底文集》中有《論生育》和《論小兒本質》兩篇,描述了人類胚胎的形成和生育的過程,他認為妊娠是男性和女性各自種子在子宮中交合的結果,雖然沒有提出精子和卵子的概念,但是對胚胎形成的成分及部位的論述是科學的。由於當時社會對解剖的認知度及解剖技術等因素的限製,《希波克拉底文集》中對於人體解剖和生理特點還存在著不少錯誤的認識,但其通過動物解剖進行大膽推斷的求實態度和科學研究方法,以及諸多進步的解剖認識,為解剖學的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對人體生命構成要素的研究方麵,希波克拉底也十分執著,基於其對人體解剖知識的日趨豐富,他在思考構成人體各個組織器官且最終支配它們發揮不同功能活動的根本物質究竟是什麼。在研究這一課題時,他別出心裁地聯想到了當時自然哲學家們在解釋生命現象時用土、水、火、風四元素作為形成萬物的根本物質,受這一認識的啟發,希波克拉底認為人體也由類似於土、水、火、風的元素構成,人體內組成固體的元素屬土性;組成液體的屬水性;能結合萬物、統攝人體並使之具有活力的物質屬火性,這種具有活力的物質是彌漫在宇宙中的精微物質,稱之為靈氣,經過呼吸吸入體內,在心髒凝聚,通過脈管向全身輸送,具有推動體液運行,支配和調節各器官功能,維持人體生活功能的作用。希波克拉底關於人體功能活動的“靈氣說”是基於古典自然哲學的再創造,在西方醫學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認識組成人體根本物質的基礎上,希波克拉底進而將這一學說引入到對人體體液分類的認識上。他認為,構成人體主要成分的液體也可按照四元素的特性分為四種,包括產生於心髒的血液、產生於腦的黏液、產生於肝的黃膽汁、產生於脾的黑膽汁。由於組成人體的物質可按四元素與四體液進行分屬,那麼由這些根本物質組成的器官所支配的精神活動、個性特征等氣質內涵也可按四元素的特性進行分類。根據這一理論,他將人的氣質分為四種類型,具有不同類型氣質的人會表現出不同的心理特質與行為特征。多血質類型的人,血液功能優勢明顯,具有熱情奔放、情緒敏感、喜好交往、反應迅速、適應性強、張揚外向等特征;黏液質類型的人,黏液功能優勢明顯,具有沉默寡言、喜靜惡動、不善交往、反應緩慢、習慣忍耐、收斂內向的特征;膽汁質類型的人,黃膽汁功能優勢明顯,具有直率坦白、急躁易怒、情緒衝動、反應快速、精力旺盛、積極外向的特征;憂鬱質類型的人,黑膽汁功能優勢,具有性格孤僻、膽小怯懦、不喜交往、反應遲緩、感情細膩內斂、消極內向的特征。盡管該書在氣質分類上稍顯粗糙,但這種將人的情緒、性格、氣質等心理活動與人的體質相結合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是哲學唯物辯證思想的深刻體現,是現代體質學研究的先驅之作。

在對人體生理和病理過程進行深入研究時,希波克拉底還大量借鑒了古希臘思想家的觀點,他認為人體的生命健康和疾病與他所生活的自然環境有緊密的聯係,將二者視作統一的整體,強調外在環境對人體健康和疾病的影響,強調人體各部分之間在疾病發生過程中的相互影響,認為人體本身具有自我康複治療的調節能力,主張醫生必須細心全麵地觀察人體本身及其生活的環境。因此,希波克拉底強調,預防疾病除了注意個人衛生,增強體質之外,還應重視環境和社會因素對自身的影響,避免不良因素刺激和破壞。這種將人與自然相結合以探討疾病產生的思想,是其受東方醫學影響的產物。而對個體自身因素分析時,則發揮了古希臘醫學善於運用物理的、機械的知識認知事物的特長,這是《希波克拉底文集》集大成之作的生動體現。

在對人體組成根本物質的闡述有了深入的認識之後,希波克拉底意識到,由於人體生命狀態的延續由體液的平衡來決定,人的疾病的產生也與體液的異常有著至為密切的關係。在這一理論指導下,他將疾病的發展過程概括為三個階段:未成熟期,體液被某些異常因素侵襲、影響、破壞而打亂既有的平衡狀態;消化期,外在的自然因素發揮作用促使體液恢複平衡狀態或協助身體清除有害因素;轉變期,機體調動自身防禦功能來抵抗疾病,抵抗能力決定疾病的好轉或惡化。希波克拉底的這種醫學思想的核心,是將疾病視作一個自然的過程,將症狀視作身體對致病因素的反應,而醫生承擔著幫助患者調動自身防禦功能的使命。這種認識的價值在於希波克拉底已經認識到人的疾病和醫療活動受到諸多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多重影響,為後世完善治療方法、規範醫療活動提供了實踐依據。

希波克拉底善於吸收多種切實可行的治療方法充實疾病的治療技術,如按摩、日光浴、海水浴、靜脈放血、飲食療法、藥物療法及手術治療等。針對疾病部位、性質等的不同,合理選用治療方法,注重藥物治療與飲食調養、衛生方法相結合。他還特別強調要對疾病的預後進行提前預測和科學判斷,並以此作為衡量醫生醫療技術水平高低的原則。他認為隻有經過科學觀察和分析,對患者的預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預測,才能取得患者的信賴。這種思想對於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現實意義。

希波克拉底對醫學理論廣泛和深入的研究,為古希臘乃至西方醫學構建了較為係統的理論體係,具有劃時代的曆史意義。他的貢獻還不止於此,在醫學倫理和醫師道德方麵,希波克拉底還確立了風向標式的醫療行為準則。在長期觀察、親身經曆了當時希臘社會普遍存在的盲目懷疑科學、輕視倫理道德的惡習風行醫界後,他對那些墨守成規、空談理論、不切實際的醫生們深惡痛絕,對醫學發展的前途深感不安。為了明確醫師的使命和職責以力挽醫學界不良之風,希波克拉底決心為醫學訂立醫師行為規範。《希波克拉底文集》中的《誓詞》《原則》《醫師》《操行論》《規律》《箴言》等篇中廣泛闡發了醫師的職業道德和行為準則。他要求醫生對待患者和自己的職業要有高尚的品德,診治疾病時應充分發揮臨床經驗及哲學推理,強調親自實地觀察患者而不能隨意空想;醫生應言行舉止端莊,不能輕率魯莽,不能情緒用事,要為患者嚴守秘密,始終以患者的利益為先,不做損害患者利益的事;對待師長要忠誠尊重,選擇醫術傳人要謹慎等。其中《誓詞》一篇,反映了希波克拉底忠於醫師使命、竭誠為患者服務的崇高品德,是維持良好醫療秩序的保障,是促進醫學發展和人類健康發展的精神動力,因此它作為西方醫學的道德典範而沿用2000餘年。1948年,世界醫學協會對希波克拉底誓言進行修改完善而編成《日內瓦宣言》,作為醫生從業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一直沿用至今。盡管西方醫學經曆了2000年的發展,醫學理論和醫療技術早已非希波克拉底時可比,但他所締造的西方醫學基礎和訂立的醫師誓言以其科學的態度和深邃的境界依然在醫學史上顯現出耀眼的光芒。

3.2愛琴海邊愛動手的解剖學家——蓋侖

從公元前8世紀古希臘人的幾個部落向意大利半島移民並建立羅馬城開始,古羅馬文明開始在意大利半島生根發芽。但是古希臘根深蒂固的崇拜鬼神思想卻長期統治著古羅馬人的心靈,古羅馬的醫學也大量地存留著古希臘時期宗教迷信的影子。古羅馬人深受古希臘文明的熏陶,他們繼承了古希臘人英勇善戰的個性,公元前6世紀末他們建立了羅馬共和國,公元前2世紀喜歡擴張的羅馬人又征服了希臘。戰爭的勝利不隻為古羅馬人帶來了豐厚的戰利品,也使得古羅馬人開始用新鮮的目光審視當時更為先進的希臘文明,他們將優秀的希臘文明成果紛紛引回羅馬,極大地推動了古羅馬文明的進步。

古羅馬醫學家阿斯克雷庇亞德率先將古希臘醫學的科學理念和方法植入古羅馬醫學中,為其注入了蓬勃發展的新鮮血液。之後的醫學家塞米生、阿西紐斯、塞爾薩斯及藥物學家迪奧考裏德等人從生理、病理、藥物學及自然科學等多種角度展開深入研究,使得古羅馬醫學的發展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

130年,愛琴海邊古希臘小城帕加馬(今土耳其伊茲密爾省貝爾加馬鎮)的一位建築師家裏誕生了一個男孩——蓋侖。就是這個從小不喜歡建築而誌願當醫生的小孩子,後來將古羅馬醫學推向了巔峰。蓋侖從17歲開始學醫,起初在當地拜師學習,後來聽說古希臘的文化中心亞曆山大裏亞城遍布名醫,於是前往該城尋求名師。學成後回到家鄉行醫,起初當了幾年角鬥士醫生,後來為提高醫術於162年來到羅馬,開始了他後半生波瀾壯闊的醫學生涯。

蓋侖是西方醫學史上著名的臨床大師,他在希波克拉底“四體液學說”的指導下,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麵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比如通過觀察患者尿的改變,以區分病變的部位在膀胱或是腎髒;通過患者皮膚病變部位是否形成膿液,以辨別病變屬於化膿性感染或是單純性損傷等。在治療方麵,針對疾病的屬性進行治療,屬寒性的用熱性藥,屬熱性的用寒性藥;治療強調調動患者的自然治愈力,將致病物質排出體外;治療方法包括飲食、藥物、體操、按摩、放血等多種方法。在藥物方麵,蓋侖也進行了係統而全麵的研究,對前人用藥中以人和動物的糞便入藥等錯誤行為予以批評,並積極探求某些藥物的獨特療效,如用胡椒治療瘧疾,用芹菜和洋芫荽治療腎病等。蓋侖通過多年不懈的努力鑽研,最終完成了對540種植物藥、180種動物藥及100種礦物藥的研究,並將其記述在自己的著作中,為藥物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蓋侖對西方醫學做出的巨大貢獻,集中體現在解剖學及實驗生理學上的建樹。宗教神學束縛下的古希臘和古羅馬醫學,迫使當時的醫生不管對人體的奧秘有多麼大的好奇都不能通過解剖來實現。蓋侖深知醫學的發展必須建立在對人體結構充分認識的基礎之上,因此他的腦海裏經常萌發要去進行人體解剖的想法。在不違背當時法律和宗教教義的前提下,他想到去觀察被處死後曝屍荒野的死刑犯,實在找不到的情況下,他還想到對猿、猴、豬等動物進行解剖以觀察其結構。蓋侖科學嚴謹、堅持不懈的研究作風,使得他在解剖學領域獲得了巨大成就。他通過對猿的解剖,探明了胃、腸、動脈和子宮等器官的外壁都是組織結構層次分明而非均勻同質的。他還對300餘塊肌肉的形態、起止點和功能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和精確的描述,並對肌肉內的構造進行了深層解剖,發現肌肉並非結構單一,其中尚有結締組織和神經分支。通過解剖,他按照人體的基本結構,將骨骼按形態特征分為長骨、扁骨,為了確切描述骨骼形態,他還將眾多骨骼某些具有相同特征的部位進行統一命名,如骨突、骨幹和骨骺等,使得對解剖結構的形態描述更加科學。

除了通過對動物進行解剖來研究形態結構,蓋侖還著意利用實驗方法研究動物的生理功能。為了觀察某些器官的生理特性和功能,蓋侖精心設計了一些頗具科學內涵的動物實驗。如為了觀察動脈流動的物質,蓋侖從動物身上撥出並暴露一段動脈後,將其兩端紮緊,用刀具將動脈中間切開,發現從動脈中流出了鮮紅的血液,並據此推翻前人關於動脈含氣不含血的錯誤理論。為了觀察脊髓的生理功能,他將動物的脊髓分段切斷後發現,不同部位的脊髓被切斷後會對動物的不同生理功能造成破壞,如第一、第三椎骨間的脊髓被切斷後動物立即死亡,第三、第四椎骨間的脊髓被切斷後動物出現呼吸停止,第六椎骨以下的脊髓被切斷後會出現胸部肌肉麻痹等現象,從而發現了脊髓功能的分段性特點。

蓋侖還對人體血液循環的機製進行了考察,他認為飲食進入人體經消化後營養物質經腸道被轉輸入肝髒,然後轉化成靜脈血並經心髒右部的靜脈係統將營養物質輸布全身。而其中一部分血液從右心室輸入到肺髒,在肺中排出廢氣,吸入生命靈氣,從而轉化為動脈血,然後再從肺髒輸入到左心室,經由動脈係統輸布全身。雖然他對血液循環機製的觀察還不夠透徹,甚至沒有發現血液循環的本質,但他將血液區分為動脈血和靜脈血,並闡發了血液循環的部分環節,這些成就足以說明蓋侖在解剖學方麵取得的巨大進步。

蓋侖高超的醫術贏得了世人的尊重,還受到了當時的統治者青睞,他被召入皇宮並被委以禦醫之職,他的醫學思想對古羅馬醫學乃至整個西方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另立新說,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麵。文化的振興使得具有本土原創性的中醫學在世界的東方、古老的國度——中國大地上生根發芽、初結碩果,催生了中醫學的奠基之作《黃帝內經》。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大約在170萬年以前,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就開始有原始人類活動的痕跡了。在經曆了漫長的演化過程,人類活動逐漸擺脫動物本能的約束,他們在勞動中學會了采集捕獵、取火用火、刀耕火種、製陶紡織等技能,認識、駕馭和改造自然世界的能力不斷提高,從此告別了茹毛飲血的野蠻時代。在這樣一段曆時彌久的曲折道路上,一代又一代古代先民窮心竭力,付出百般艱辛,不斷積累生活和勞動經驗,用雙手改變了他們生活的世界。後人將其中做出重要貢獻的先人事跡口耳相傳,於是形成了具有傳奇色彩的古代傳說。如有巢氏教民構木為巢,躲避野獸侵襲,從而使人類的居住場所由原始的山洞穴居向建造房屋的階段過渡,這一人類居住史上的巨大進步對族群的繁衍生息起到了重要的保障;又如燧人氏受到石頭撞擊產生火花的啟發,發明了鑽木取火的方法,使人類擁有了照明、烹飪、捕獵、戰爭的新方法,尤其是火在加工食物方麵的廣泛使用,使得人類減少了因生食動植物而引起的多種疾病的發作,極大地改善了人類的健康狀況。

如果說有巢氏、燧人氏等先賢在提高人類生活條件方麵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那麼下麵要講到的這位先賢則是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古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曆史進程。他,就是被奉為中華民族始祖之一的軒轅黃帝。黃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傳說中英明的部落聯盟首領,他是少典之子,本姓公孫,因長期居住在姬水(今陝西武功漆水河)之濱,故改姓姬。後遷居軒轅之丘(今新鄭西北),故號軒轅氏。因其出生和建都都在有熊(今新鄭)之地,故亦稱有熊氏。又因他能像大地一樣撫育、涵養萬民,廣聚土德之瑞,故號為黃帝。傳說他依據黃河流域所具有的平原廣闊、水草豐裕、季節鮮明等特點,傳授部落民眾根據植物生長習性而耕種收獲、根據土地狀況選擇工具耕耘,先進農耕技術的推廣,使得生產水平不斷提高;他還迎娶了發明養蠶繅絲方法的嫘祖為妻,教會百姓植桑養蠶,繅絲織布,裁製衣裳服飾,使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他還發明指南車,定算學術數,使人們對自然界的認知水平快速提高;他還創製音律,使人民的精神世界日漸豐富等等。

這一時期是歐洲的中世紀,歐洲的古典時代結束了,黃金時代結束了,一切似乎都沉寂在黑暗中,在靜靜的等待,等待複興時代的到來,將它們喚醒。醫學也不例外,它像一股奔騰湧進的激流,忽然停滯了下來,開始緩緩地流淌,表麵上,你甚至看不到它在流動。這是一個相當漫長的停滯時期,直到11世紀,曙光才開始出現。醫學的變化首先出現在意大利南部的薩勒諾地區,公元1050年左右,薩勒諾醫學校逐漸擺脫了宗教控製,開始傳授一些實用的醫學知識,一些學者也開始再次將理論研究引入醫學領域。而在世界的另一端,在遙遠的東方,中醫藥學仍然以自己的學術範式穩定地發展著。李唐和趙宋政權的穩定,蒙元的全球視野,文化的多元和交流,以及領先於世界物質文明和科技文明,都促進了醫學的發展和繁榮,出現了許多著名的醫學家和重要的醫學著作。在兩大陸的交界處,興起了阿拉伯帝國,阿拉伯醫學也隨之誕生。它不僅保留了古希臘、古羅馬醫學的精華部分,也吸收了東方醫學的一些內容,成為東西方交流的使者。

3.3中世紀醫學的變遷——黑暗中的掙紮

3.3.1歐洲古典醫學的衰落——淪為上帝的婢女

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了,自此,曆史也翻開了它沉重的一頁,開始了漫長而黑暗的西方封建社會。隨之,歐洲古典醫學也衰落了,取而代之的是宗教的控製,經濟的衰退,文化的衰落,鼠疫的流行……

(1)基督教和醫學

據曆史學家和氣候學家考證,2—5世紀,全球範圍內出現了災難性氣候,“535—536年,北半球遭遇了近2000年來最劇烈、持續時間最長的寒冷天氣。……這一時期災難性的天氣在世界範圍內對人們的生存狀態和社會心理產生了重大影響。災荒、饑饉、動亂、瘟疫、壓抑、憤怒、焦慮、絕望,這一切都成為宗教情緒滋生的溫床。末世論抬頭,無論是統治者還是被統治者,都渴望尋找心靈的慰藉”。在歐洲,基督教應運而生,313年,基督教被確立為羅馬國教。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日耳曼人的一些部族,如法蘭克人,也開始皈依基督教。日耳曼人當時還沒有自己的文字,文化水平普遍低於羅馬,幾乎隻有教士和修道士才能讀書識字,教會便成了中世紀歐洲唯一的學術、文化機構。正因為如此,教皇、主教、修道士便逐漸掌握了統治權,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所有領域內實施了神學的專政,宗教開始將整個社會統攝起來,西歐因此也完全陷入黑暗的迷信時代。教會嚴格確定了一個原則,即宗教經典的著作應該是至上的權威,是不容爭辯的;不獨信仰如此,科學也包括在內。於是,醫學迅速向宗教靠攏,逐漸淪為毫無活力的恭敬於神學的婢女。

對於醫學,基督教有兩個基本觀點:首先,它認為疾病和死亡是上帝的懲罰,是不可避免的。其次,基督教的核心是愛,是愛人如己,因此,對於有病之人,基督徒應心懷仁慈,積極施救。《聖經》中就有大量的神跡描寫,耶穌曾讓瞎子複明,跛子行走,死人複活。傳教士也通過講授福音來闡述治療疾病上的神跡,到了1000年,各大神殿相互競爭。神殿的聖人各有所長,如聖·丁夫娜擅長治療精神疾病,聖·羅奇擅長治療鼠疫,聖·休伯特擅長治療狂犬病,聖·布萊茲擅長治療喉部疾病等,不一而足。由此看來,基督教從來就是治療和宗教的混合體,它對醫學並不完全排斥。然而,“古希臘時期是一個追求理性,擺脫愚昧的時期,人們通過觀察、經驗與思辨來研究自然、社會,研究生命與疾病”。而基督教則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退回到完全依賴信仰治病,也就是不信上帝不能得救,非祈禱和身心清潔不能治愈,祈禱、行按手禮和塗聖油成為當時主要的治療手段。由於疾病被看成是上帝的懲罰,因此探求病因是不必要的,甚至是有罪的。中世紀的神學認為,在《聖經》或神父的著作中,已經給予了一切可能的知識,一切知識都要在神學的範圍內解釋。在醫學界,希波克拉底和蓋侖的著作是公認的絕對權威,醫學研究的唯一目的,就是解釋和論證他們論述的正確性、真實性,首要任務是死記硬背他們的教條或者注釋他們的著作。醫學被固定在一定的體係中,被迫停留在煩瑣的教條主義狀態之中,人們對醫學的智力探索減少了,很難找到任何有生氣的思想。非經教會允許,不得出版書籍,因此,醫學書籍的數量和水平也大大下降,現在流傳下來的800—1000年的醫學文獻隻有150部,在整個歐洲,1000年一年的文獻也不過1000部。而且,大部分是篇幅短小的冊子,包括一些診斷和治療方法的簡要說明,或者是營養學方麵的內容,理論知識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