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蠻部落滅亡,屈出律逃到西遼,他先是被招為駙馬,後來把西遼皇帝趕下台,篡奪了皇位。

屈出律主政期間,對西遼進行殘暴的統治,他禁止穆斯林的禮拜和集會,把一位穆斯林領袖活活釘死在清真寺的大門上。當地的穆斯林詛咒他:“全知的主啊,你大發慈悲,把屈出律投入海中淹死吧。”

西遼有一個部族首領,目睹屈出律的種種暴行,他千裏迢迢來到成吉思汗的營地,控訴了屈出律的罪行,請求成吉思汗出兵消滅他。此時,成吉思汗和金朝打得非常激烈,無力分兵,但見小夥子既忠誠,又有才幹,就把自己的孫女嫁給他,並送給他大量財物。成吉思汗讓他先返回部落,監視屈出律的一舉一動,等待蒙古大軍到來,裏應外合。

可是,這個部落首領回去不久,就被屈出律抓去殺了。

成吉思汗忍無可忍,他以哲別為主帥,抽調兩萬精兵,殺向屈出律。

這支蒙古騎兵在哲別的率領下,秋毫無犯,得到了沿途百姓的熱烈歡迎,那些被屈出律奴役的人們把哲別看成救星一般。無論是平民,還是貴族,大家奔走相告,紛紛歸附,主動為哲別帶路。哲別騎兵勢如破竹,屈出律全軍覆沒。

屈出律逃進山裏,當地獵戶捉住了他,把他押送到哲別的營地。

哲別將其當眾處死,西遼滅亡。

哲別在西遼,尊重當地人的信仰,不濫殺無辜,不騷擾百姓,與他們公平交易,互惠互利。哲別還經常到一些部落中巡視,了解百姓疾苦,為百姓辦好事實事。這引起了成吉思汗身邊一些人的警覺。

有人對成吉思汗說:“大汗,哲別收買人心,不會是另有所圖吧?”

成吉思汗淡然一笑:“哲別的為人我清楚,他不會的。”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又傳來哲別在當地大量買馬的消息。馬是騎兵的重要裝備,哲別買馬要幹什麼?

有人又對成吉思汗說:“大汗,哲別買那麼多馬,萬一他圖謀不軌,後果不堪設想啊。”

成吉思汗仍不相信:“哲別對我忠心耿耿,你們不要亂猜。”

然而,這天,有人騎著快馬跑到成吉思汗的營地。這個人慌慌張張地來到成吉思汗麵前:“大汗,哲別在當地招兵呢,你快做準備吧。”

成吉思汗的眉頭一下子皺了起來。

又有人說:“大汗,哲別最初是塔裏忽台的大將,塔裏忽台兵敗,他才投奔大汗的。現在他又是收買人心,又是招兵買馬,就算他不造反,他會不會在西遼自立為王呢?”

成吉思汗的心動搖了,他準備派人去敲打敲打哲別,告誡他以撒察別乞的下場為戒,不要居功自傲,肆意妄為。

成吉思汗派的人還沒走,營地又來了一隊人馬。他們趕著十幾匹白馬,每匹馬不但身高體壯,而且,毛色跟白緞子一般,特別漂亮。凡是見了這十幾匹馬的人,無不豎大拇指稱讚。

馬隊的頭目來到成吉思汗的大帳,他向成吉思汗稟報說,這些良馬是哲別從幾千匹馬中挑出來,是專程獻給成吉思汗的。

蒙古民族崇尚白色,認為白色是吉祥的象征,因此,成吉思汗對白馬十分偏愛,他平生的坐騎都是白馬。成吉思汗來到馬前,他每匹都騎上試了試。這些馬不但速度奇快,而且,跑起來還特別穩,每一匹都是世上難得的寶馬。成吉思汗喜歡得不得了。

成吉思汗這才注意,每匹馬的旁邊站著幾個人。成吉思汗問:“你們是幹什麼的?”

馬隊的頭目解釋說:“大汗,他們都是馬夫。哲別將軍說,從西遼到我們的營地太遠,隻有當地的人才熟悉當地的馬,哲別將軍特意在當地人中選了百餘名年輕的馬夫,讓他們沿途照看這些馬。”

當年,哲別跟隨塔裏忽台時,曾經射死了成吉思汗的一匹寶馬。他投奔成吉思汗之後,得到了成吉思汗的重用,哲別心中很是慚愧,他一直想給成吉思汗找一匹寶馬。西遼出良馬,這令哲別欣喜異常。他與老百姓拉家常,一方麵同他們溝通感情,另一方麵就是打聽哪裏的馬最強壯,腳力最好。

成吉思汗恍然大悟,看一個人不能被表麵現象所迷惑,看人的本質才是最重要的!成吉思汗感慨地說:“我錯怪哲別了。”

從此,成吉思汗對哲別更加信任。西遼在哲別的管理下,社會安定,民心歸服,不到兩年時間,就與蒙古帝國融為一體,成為日後成吉思汗西征的橋頭堡。

多知道點

蒙古門神

門神古已有之。人們將神像貼在門上,衛家宅,求平安,納吉祥。漢族流傳的門神有好多位,其中較為常見的是秦瓊和尉遲恭,前者在左,後者在右。蒙古民族也有門神,左側速不台,右側哲別。速不台和哲別二人是成吉思汗西征時的先鋒。

速不台智勇雙全,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哲別箭法超群,所向披靡,功勳卓著。漢人以左為尊,因此,秦瓊要比尉遲恭地位略高;蒙古族人以右為尊,因此,哲別要比速不台地位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