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隋煬帝二次伐高麗 楊玄感反叛阻進程(1 / 3)

首次和高麗的戰爭失敗,並沒有讓楊廣冷靜下來反思一下其中的根源,反而更激發了他不滅高麗誓不罷休的決心。在由涿郡返回洛陽的途中,他便下令將黎陽、洛口、太原等倉的糧食繼續調運至遼西望海鎮屯集,以備再伐高麗之用。

十二月,也就是楊廣回到東京洛陽之後三個月,對兵敗薩水的將領作了處罰:

尚書右丞劉士龍擅自放走乙支文德,貽誤戰機,罪不可赦,斬首以詡天下。

宇文述、於仲文用兵無方,除為民。二十四軍中的一批將軍、副將軍也一並受到了免職的處罰。

不過,朝中群臣看得明白,於仲文未獲死罪,全是沾了宇文述的光。宇文述是皇上的寵臣,兒子宇文士及又娶了皇上的南陽公主為妻,兩人是兒女親家,皇上罰罪當然要網開一麵。隻要宇文述罪不當死,其他人也就不會有殺身之禍了。

誰知幾天之後,宇文述串通同被免的諸將,眾口一詞,將兵敗薩水的罪責全都推到了於仲文身上。說於仲文為邀功取寵,不聽眾將勸告,堅持渡過鴨綠江追擊高麗軍,終至慘敗。楊廣聽後怒不可遏,不再追究別人,獨將於仲文押入大牢。於仲文在牢中憂恚發病,沒過幾天就死了。

於仲文是北周燕國公於實之子,自幼聰明好學,倜儻有誌,當時號稱名公子。後任安固太守。當時益州有任、杜兩家農夫各丟失了一頭牛,後來找到一頭牛,兩家都說是自己的,訴至州郡,州郡久不能斷。於是,益州長史韓伯俊令於仲文判斷。於仲文令兩家趕來各自的牛群和兩家爭議的那頭牛,牛即跑入任家的牛群中。於仲文又命人暗中將那頭牛股部刺傷,任氏傷心得落淚,杜家卻不再乎。於仲文依此將牛判給任家,杜家也心服口服。

楊堅任北周丞相時,於仲文在平定尉遲迥叛亂中立下戰功,文帝開皇年間被授為行軍元帥,曾率十二總管大破匈奴。當時的晉王楊廣看中於仲文的才幹,奏準文帝,要於仲文督晉王府軍事。楊廣繼位後,升他為右翊衛大將軍,一直聖眷隆盛。他萬萬沒想到,自己戎馬一生,為大隋王朝效盡犬馬之力,到頭來卻落得一個冤死獄中的淒慘下場。

在經過了幾個月的休養之後,大業九年正月,楊廣又下詔征調天下兵馬集結涿郡,準備二次征討高麗。

然而這時候國內時局已不似往年那麼太平了,四方義軍蜂起,各霸一方,大有將亂天下之勢,使楊廣頗感頭痛。他想出了一個主意,大張旗鼓地招募散布在民間的武勇之士,充為皇宮禁衛,稱作驍果。這樣既可網羅武勇之士於自己手下,以防他們鋌而走險,與義軍盜賊為伍,又可擴充和增強自己的禁衛力量。剩下的那些占山為王的雞鳴狗盜之徒就不會有什麼作為,遲早會剿滅幹淨的。

為了整訓招募的驍果,楊廣特意設置了折衝、果毅、武勇、雄武等郎將職,選調了心腹武將出任,統領驍果。

如意算盤往往是一廂情願的。大業八年的席卷全國的大旱和洪水災害過後,疾疫流行,百姓死亡流離。太行以東受災最重,義軍聲勢更猛。新年伊始,杜彥冰、王潤聚眾攻陷平原郡,將府財物冼劫一空。平原李德逸趁火打劫,糾集遊民數萬,自稱“阿舅賊”,劫掠四方。在西北的靈武,白榆妄一夥號稱“奴賊”揭竿而起,搶奪朝廷牧馬,還與突厥勾結,橫行隴右。

三月,韓進洛在濟北聚義,部眾數萬人。

四月,孟海公在濟陰舉旗,擁眾數萬,濫殺無辜。

還有齊郡的王薄、孟證;北海郭方預,高雞泊的竇建章、孫安祖;河間格謙,渤海孫宣雅等,各部多者十餘萬,少者數萬人,紛紛攻掠郡縣,鬧得各方吏惶惶不可終日,百姓雞犬不寧。

天下承平日久,地方守吏不習武備,每與義軍交戰,大多望風敗退。而齊郡丞張須陀卻是眾多地方吏中的一個例外。

張須陀是弘農閿鄉人,性情剛烈,有勇有謀,文帝時曾以戰功授儀同,後來跟隨楊素討伐並州漢王楊諒的叛軍,加授開府。在齊郡丞任上,張須陀見義軍四處攻擊郡縣,就積極操練部下,以防萬一。

大業九年四月,別號知世郎的王薄率數萬人攻打齊郡,張須陀領兵抵抗。王薄見齊郡防守嚴密,就轉而向南攻掠魯郡。張須陀率部悄悄尾隨其後,在泰山腳下追上王薄的隊伍。王薄義軍自恃逢戰必勝,毫無防範。張須陀挑選精銳,出其不意猛衝進義軍陣中。義軍立時潰不成軍,紛紛四下奔逃,被張須陀的部下殺死數千人。

王薄遭此挫敗,不敢再攻齊郡,收合亡散萬餘人向北攻掠。他聯合渤海孫宣雅、平原郝孝德等義軍共十萬人進攻章丘。張須陀得知消息,派舟師截斷黃河渡口,親率二萬精銳馬步軍奔襲,大破義軍。義軍敗退至黃河渡口,被守候在這裏的舟師扼守退路,遭前後夾擊,損失慘重。

剛剛打垮了王薄,又聞郭方預圍攻北海,聲勢浩大,兵鋒銳利,北海郡丞性命難保。

張須陀決定馳援。他對部下說:“圍北海之賊自恃兵強,認為我無力相救。我要率兵突襲,定能獲勝。”

於是他挑選精兵,星夜奔襲,義軍果然沒有設防。張須陀率兵衝入義軍營中,勢如破竹,殺死數萬人,繳獲輜重三千輛。義軍落荒而逃,張須陀率部窮追不合。

義軍逃至濰水邊,被河水擋住去路。無奈之下又布開陣勢與張須陀部交鋒。張須陀剛要策馬衝上去,就聽後麵有一個稚嫩的聲音喊道:

“將軍一路辛苦,請先在此稍作休息,讓我羅士信做一回先鋒吧!”

話音未落,就見一個少年挺槍策馬衝向敵陣。

這個羅士信隻有十四歲,是曆城人,已跟隨張須陀經曆多次仗陣,勇敢得很。張須陀見羅士信衝了上去,便勒住馬頭,高興地觀望。

羅士信飛馬奔到義軍陣前,就有幾個人迎上來拚殺。隻見羅士信手中的槍稍舞動幾下,就有三個義軍被他刺倒。他又拔出佩刀,將其中一人的頭顱砍下來,拋向空中,然後用槍尖接住,高舉著縱馬略陣。義軍將士被羅士信的舉動嚇呆了,沒人再敢上前交手。張須陀大呼一聲,乘機率兵攻擊,義軍潰敗,羅士信躍馬追殺。每殺一人,就割下鼻子揣在懷裏。等還營時一數,竟有二十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