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忽聽一聲鑼響,在岸上守伏的高麗兵蜂擁而至,圍向河邊,朝著水裏的隋軍箭弩齊發。立時,慘叫聲響成一片,麥鐵杖的部中箭傷亡過半,鮮血與初升的朝霞一起,將河水染得通紅。沒有中箭的士兵,多數也因驚慌失措溺水而死。跳進水中即已亂不成陣的隊伍,此時已是潰不成軍了。
麥鐵杖氣急得兩眼冒火,憑著一身力氣奮力躍上東岸,哇哇大叫著殺人高麗軍中。一邊衝殺,一邊左顧右盼,見跟上岸來的隻有虎賁郎將錢士雄和孟金叉二人。三個人東衝西殺,也砍倒了近百名高麗兵,無奈後衛不繼,三人寡不敵眾,不一會兒便先後中箭負傷,又被圍上來的高麗兵亂刀砍死。
征伐高麗的第一次衝鋒就這樣結束了。
首戰失利,讓楊廣惱怒至極,這太有損於天子尊嚴了!他立即將督造浮橋的宇文愷撤職關押,待戰後再加處治。又斬殺了三名負責造橋的員。麥鐵杖戰死令楊廣痛心不已,他派人渡河,出重金從高麗人手裏買回麥鐵杖的屍體厚葬,又重重賞賜了他的三個兒子。一切處置妥當,楊廣召來了少府監何稠。
“何卿,”楊廣非常嚴肅地問,“你知道搶渡遼水一戰敗在哪裏?”
這是明知故問。何稠答了一句:“知道。”看看皇上不再發問,隻是兩眼盯著自己,何稠又說:
“陛下,臣看過那三座浮橋,都是測量計算上有誤。請陛下給臣兩天時間,定會造一座順利通達對岸的浮橋。”
“好。”楊廣滿意地點點頭。
兩天後浮橋造成,隋軍二次強渡遼水,果然順利過河,與高麗軍在遼水東岸擺陣大戰。高麗軍原本就不是對手,前次是因隋軍浮橋有誤僥幸取勝,這一回卻敗得落花流水,死者愈萬。高麗軍見事不好,急忙向遼東城內龜縮,隋軍乘勝東進,將遼東城團團包圍。
隨後,皇上的車駕也渡過遼水。楊廣巡視了東岸戰場,所到之處遍地都是被殺的高麗兵屍體,欣喜萬分,不禁詩興大發,信口作雜言詩一首:秉旄仗節定遼東,俘馘變夷風。清歌凱捷九都水,歸宴洛陽宮。策功行賞不淹留,全軍藉智謀。詎以南宮複道上,先封雍齒侯。
念罷,命太史記下,冠名作:《紀遼東》。
接下來,就是攻克遼東城了。楊廣將各軍將領召到禦前,訓誡說:
今日朕親率百萬大軍東下討伐高麗,完全是為了拯救百姓,懲罰罪惡,而不是為了貪圖功名。諸將應理解朕的意圖。如果哪一位打算突擊偷襲,孤軍獨戰,使自己名揚沙場,以此邀賞請封,那是違背朕此次東征之初衷的。這一點,請諸將切記。所以,諸將進軍時,應當兵分三路,且要相知相聞相互配合,不可孤軍獨進,以防損傷。還有,凡軍事進止,都必須奏報朕知,等待命令,不可擅自行動。
聽了皇上的這些話,眾將領隻有唯唯稱是,可是每個人心裏都在打鼓。誰都知道兵家自古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說。西漢名將周亞夫駐軍細柳,曾對漢文帝說過這句話,文帝十分讚賞。而今日楊廣所言,就等於給諸將領捆綁了手腳,失去了靈活作戰的主動權。這樣,誰也不敢保證不會貽誤戰機。看來,庾質勸皇上坐鎮涿郡,讓將帥領命東征,其中道理或許在此。
遼東城內的高麗守軍幾次出城反撲,均告失利。高麗人見在曠野交戰實在不易取勝,就改變策略,固守城池。楊廣下令隋軍攻城,卻又敕命諸將:“高麗軍一旦請降,就宜撫納,不得縱兵進攻。”遼東城池高堅,守易攻難。隋軍一次次的進攻都被擊退。不過也有幾次,隋軍攻上城頭,打開了缺口,高麗人立即投降,進攻就馬上停了下來,隋將將軍情飛奏楊廣。待領了旨令回來納降時,高麗人卻早已重整旗鼓,調整了防衛,繼續守戰。隋軍將領隻有暗暗哀歎白白失去的大好時機。這樣反反複複,遼東城的攻守之戰一直僵持到了六月。遼東城久攻不下,讓楊廣十分窩火,於是,他親臨城南,視察了高麗軍守城形勢,又召集諸將訓話說:
“大隋軍隊是怎麼了?往昔的氣勢,那威風都到哪裏去了?麵對一個高麗小城,競數月攻克不下,你們還有什麼臉麵見天下百姓!你們一個個自以為是高,又恃家世顯赫,拿著朝廷俸祿,想把朕當暗懦君主欺瞞麼?難怪在涿郡時你們都勸朕不要親征,原來是怕朕看見你們打敗仗!告訴你們,從今天起朕就住在城下,看你們攻城。哪個敢畏敵不前,朕就砍下他的頭!有奮勇殺敵者,朕自然會重重賞賜!”
眾將領嚇得麵麵相覷,不敢吭聲。
隨後,楊廣命何稠於城西數裏組六合城,真的住下來觀戰。
第二天,隋軍在各個將領的死命督戰下,從四麵向遼東城池發起丁又一次猛攻。戰鼓震天,呐喊聲遍野,隋軍士兵抬著衝梯,扛著飛竿,一窩蜂似地擁向城牆底下。城上的高麗兵奮力抵抗,刹那間,亂箭飛石急如驟雨。
楊廣坐在六合城頭,靜靜地觀賞著這個壯觀慘烈的場麵:衝梯剛剛搭上城牆,即刻被守城兵士推倒,爬到半腰的士卒慘叫著摔下來;飛竿支在城頭,一名兵士眼看就要攀到頂端,女牆裏探出一個人,舉刀將飛竿砍斷;又一架衝梯搭上去了,攀在最上麵的士兵的半個身子已經高出了城牆,突然,士兵的頭顱不知飛向何處,身子卻還緊緊地攀伏在衝梯上……漸漸地,衝鋒的呐喊變成了傷殘者悲慘的哀號。不過,進攻並沒有停止,士兵們一批又一批地衝上去,退下來,再衝上去,前仆後繼。忽然,楊廣看見一個士兵將飛竿搭上城頭,眨眼工夫便爬了上去。迅捷得像一隻猴子。高麗兵措手不及,見有人登城,蜂擁而上與他廝殺。那個人左衝右擋,竟接連砍倒了十幾個高麗兵。但畢竟勢單力薄,被高麗兵逼得又躍上女牆,未及站穩,高麗兵一槍刺向咽喉,他往後一仰,跌落下來。還沒落至半腰,他竟伸手抓住了飛竿上的垂繩,隨即一個鷂子翻身,又攀住飛竿向城頭爬去。不過這回高麗兵顯然有了防備,隻見城上一個士卒用鋼叉叉住飛竿頂部,使勁往城外一推。飛竿離開城頭立了起來,就在要向外倒下去的瞬間,那個人展臂一躍,像一隻大鳥在空中盤旋了幾圈,然後穩穩地站在了地上。
“哎呀,真是好身手!”楊廣驚異地叫出聲來,立即命侍衛急去城下,召那個士兵來六合城見駕。
“你叫什麼名字?”楊廣和藹地問。
那士兵雙膝跪地,伏首答道:“回陛下,小的姓沈名光。”
沈光是吳興人,父親沈君道曾做過陳國吏部侍郎。陳亡後移居長安。沈光自小驍捷,尤善於騎馬,與京師的遊俠交往密切。長安初建禪定寺時,寺中一根十幾丈高的幡竿斷了竿繩,無人可以上竿係繩,寺僧急得團團轉。沈光知道後去寺裏對僧人說:
“快拿繩來,看我把它係上去。”
眾僧驚喜,急忙拿了繩來。沈光口銜繩索,攀竿而上,直至竿頂龍頭,將繩子係好之後,放開手腳淩空而下,雙掌撐地倒立行走了十幾步,一躍立起。圍觀者驚歎不已,從此人送外號“肉飛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