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蜂網”微博發布後,其金牌客戶羽泉、馬伊琍、李晨、高圓圓、周傑等百餘位明星便進行了轉發。因為每位金牌客戶本身都擁有巨大的粉絲量,他們轉載的微博便在粉絲群裏激起了浪花,粉絲們紛紛轉載和評論,粗略估計超過了一億人次,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
本來,關注這些名人微博的粉絲能有上千萬,一旦他們轉發名人微博,便會在粉絲中間形成“轉發鏈”,即使一些沒有關注這些名人的人,看到是名人微博的轉發,他們也極有可能將這些微博轉發下去。這條“轉發鏈”所產生的利益便是非常豐厚的。
小米手機的粉絲被業界稱為“米粉”,雖然聽起來幽默,但“米粉”對小米手機所起到的作用是驚人的。
小米手機突破了傳統的營銷模式,采取網絡直銷的方法,也就是網上預訂。可以肯定的是,前來預訂的大部分是“米粉”。試想,一個對小米手機絲毫不感興趣的人會主動去網上預訂嗎?顯然不會。
當一個“米粉”購到了心儀的小米手機後,必然會在自己的親朋好友及同事等中展示小米手機,而小米手機的高性價比往往又會征服這些親友或同事,將其發展成為新的米粉。
正是這種做法保持了“米粉”的增長,使得小米手機在國內的聲譽日漸高漲。
當然,除了培養粉絲,最重要的還是要讓粉絲形成依賴性。隻有讓他們形成了依賴性,他們才不會棄產品而去。在這方麵,做得最好的當數騰訊的QQ和微信。
騰訊QQ的用戶量一直保持穩定的增長,原因在哪裏?其實,隻要我們稍微留意一下身邊的人,就會發現隻要有手機的人,一般掏出手機的第一件事就是進QQ看有沒有信息,或者進入微信看有沒有新信息。即使是沒有信息,也會刷刷朋友圈或是逛逛QQ空間。很多人都已經習慣了這樣做。這種長期的習慣造就了深層次的依賴性,使得人們很難從中脫離而出。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因為騰訊QQ提供了一種生活方式。通過這種方式,用戶可以自由而無拘束地跟遠在千裏之外的朋友聊天、看視頻;可以在心情糟糕的時候在QQ空間發布說說,求得好友們的安慰;可以在無聊時玩遊戲……
總之,騰訊QQ給我們創造了另一個有趣的世界。久而久之,用戶也就離不開它了。
因此,如果沒有比騰訊QQ更吸引用戶的客戶端誕生,它將永不會被取代。這就是粉絲依賴性的真正價值所在。
一旦粉絲的依賴性養成了,企業賺個滿盆將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最後,還要說說80後中紅發紫的郭敬明。郭敬明自從憑借《幻城》一書一舉成名,俘獲了大量粉絲的心後,他出版的每一本書都賣得熱火朝天。直至他進入電影行業,其霸氣也依然在持續著。由此可見,“得粉絲者,得天下”是互聯網時代的真實寫照。
9.碎片化思維——碎片化時間裏的碎片化營銷
定義:移動互聯網時代,
人們的生活方式有了巨大的變化,時間逐漸被碎片化。人們的時間使用規律常以工作為主、碎片化時間為輔。為此,碎片化時間裏的碎片化營銷便成為眾多商家搶奪資源的手段。
思維模式:研究碎片化+如何占據客戶碎片化時間。
分析:何謂碎片化?具體而言,一般指的是碎片化時間。對一個有固定工作的人而言,大部分的時間都獻給了工作,留下的便是碎片化時間。
比如,乘坐火車、飛機、公交、地鐵的時間,上廁所的時間,吃完午餐後休息、睡覺前的那段時間,等等。
尤其是乘坐交通工具時,我們會發現,大部分的乘客都在低頭玩手機。做其他事的時候,一旦有休息的時間,大部分人也會選擇玩手機。這種現象充分說明,這個時代的人已經對手機產生了很強的依賴性。
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已經深深滲透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占據了絕大部分的碎片化時間。
碎片化時間的特點是零散、周期短、節奏快。因此,時間碎片化帶動了碎片化產業的發展。對於閱讀而言,人們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閱讀長句子、長文字、長文章,於是催生了一係列的短句、幽默笑話、小故事等。微博的創建初衷就是基於碎片化理念。
人們在碎片化時間裏,渴望獲得知識與娛樂,渴望獲得自身之外的信息、資訊,因此,他們開始選擇閱讀微博。
隻要打開微博,關注想關注的對象,就能每天瀏覽到該對象發布的相應的內容,這些內容普遍都短,加上圖片化,人們閱讀起來一點都不覺困難,甚至很輕鬆,在輕鬆之餘,還能有所收獲。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微博,微博的用戶量也不斷飆升。
微博的成功,無疑是從碎片化思維這個角度出發的,它的成功也說明碎片化時代已經來臨。
其實,這個時代的商業處處都在體現碎片化思維。如果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哪怕是走在大街上,各種信息都會鋪天蓋地而來,其中總有我們想要關注的東西。
我們在乘坐公交車的時候,公交車上也貼有廣告,最重要的是,現在有了公交電視,在播出一些短小的節目解除人們坐車無聊之苦的同時,也會播出一係列的廣告。
當今社會媒介競爭日益激烈,媒介之間都在絞盡腦汁地搶占“人們的碎片化時間”這一塊肥肉。新興媒體不斷湧現,互聯網時代無疑成了媒介激烈競爭的時代。
其中,地鐵、公交電視伴隨著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而興起,呈現出越演越烈的趨勢,是典型的“碎片化”新型媒體。
媒介公司一方麵和廣告公司合作,獲得巨額收入;另一方麵,又和各種媒介合作,將廣告投放在各類媒體。
1998年,以網絡為代表“第四媒體”的概念被正式提出,隨後不斷出現第五媒體——手機,第六媒體——樓宇,第七媒體——地鐵、公交等移動電視。整個媒介市場呈現出碎片化的發展趨勢。
這種“碎片化”的發展趨勢不斷延伸,競爭到了白熱化的境地,“碎片化時間”便成了各大媒介爭相搶占的巨大資源,很多商業大佬都想從中分一杯羹。
“碎片化時間”雖然看似散碎、沒有多大利用價值,其實包含了巨大的財富價值,因為這所謂的“碎片化”,其實基本囊括了人們日常所有的休閑時間。
現代人除了工作,剩下的碎片化時間基本都被廣告占據著,但是人們很少表現得特別反感。相反,越來越多的人樂意去逛街,即使是眼花繚亂的廣告充斥在街頭,人們也並不會對此產生強烈排斥。
媒介市場對“碎片化時間”的把握度是恰到好處的,它們巧妙地進入人們的碎片化時間當中,但是並不會讓人們抗拒,而是在無意識當中就接受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手段越發高明。
媒介市場的“碎片化”導致受眾的“碎片化”。
受眾“群落”的誕生,就好比地鐵一族,常會被各種碎片化廣告、媒介占據了時間。如果這種占據手段是巧妙的,人們不但不會反感,反倒會產生依賴性。
這種依賴性的價值是巨大的,一旦養成,人們會樂此不疲地追逐,財富便會滾滾而來。
截至2010年年底,全國已經有12個城市開通了48條軌道交通線路。預計到2015年,全國將建成96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屆時,各種媒介又將競相爭搶地鐵電視,它們之間的激烈競爭必將是一場“血戰”!
碎片化時代,最受受眾歡迎的便是騰訊QQ和微信。
這兩者讓無數的用戶養成了巨大的依賴性——不僅完全自願而且是習慣使然,讓他們將碎片化時間全部用到QQ和微信上麵。
當然,智能手機的流行直接導致了這種現狀的形成。毋庸置疑,人們已經離不開手機了,人們的思維已經被手機綁定。可以說,智能手機已經徹底融入了人們的生活當中,是每天必須使用的機器。
盡管是機器,但它似乎比親人還親。
人手一部手機讓每個人至少擁有一個QQ號、一個微信號。大量的智能手機用戶在碎片化時間裏習慣用手機QQ聊天、微信傳圖,或者玩遊戲、看電子書。
總之,騰訊建造了一個龐大的帝國,可以滿足用戶的多種需求。也就是說,用戶隻要登錄QQ,便可以方便快捷地享受各種功能,無須再去選擇其他軟件。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會逐漸轉向為碎片化生存。人的日常生活會像被打碎的玻璃一樣,顯得更加鬆散自由。
當然,鬆散自由的結果就是選擇多樣化,商家之間的競爭也會變得更為激烈。
回顧十幾年前,我們不難發現,當時人們的業餘時間基本上就是看看電視、喝茶、聊天、讀報。在休息的時候,經常會一看電視就是看一整天,根本不存在“碎片化”這麼個概念。
那時候,人們沉浸在一種安逸的生活氣氛中。幾個人一起喝茶聊天,或者獨自讀報,生活是安逸平靜的。但現在,快節奏的生活已經完全推翻了過去的那種生活狀態。
我們已經很少能看到過去的那種靜態的生活了。即使是業餘時間,人們的內心也是躁動不安的,一會兒瀏覽手機,一會兒看電視,一會兒和朋友泡吧……生活狀態一直在變化。總之,生活由碎片化的東西組成。
在這種社會狀態下,如何做好碎片化營銷已經成為每個企業必須思考的問題。可以說,在碎片化的時代,企業如果能夠運用碎片化思維,就大大增加了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