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回 矢忠貞真卿起義 遭疑忌舒翰喪師(2 / 2)

呆卿使人往太原告急,承業既攘其功,正思欲杲卿死,遂擁兵不救。杲卿悉力拒戰,糧盡兵疲,城遂陷。為賊所執,解送祿山軍前。祿山喝道:“汝何背我而反?”杲卿瞑目大罵。祿山怒甚,令人割其舌,並袁履謙一同遇害。杲卿盡節而死,卻因王承業掩冒其功。張通幽詭誕其說,楊國忠蒙蔽其事,朝廷竟無恤贈之典。直至肅宗乾元年間,顏真卿泣訴於肅宗,轉達上皇,那時王承業已為別事被罪而死,張通幽尚在,上皇命杖殺之,追贈杲卿為太子太保,諡曰忠節。此是後話。

卻說郭子儀奉詔進取東京,特薦李光弼為河東節度使,分兵萬餘,出井陘,至常山,常山守將出降,郭子儀與李光弼合兵。賊將史思明聞常山失守,引兵來戰,被郭子儀大破之。思明步行逃走,河北十餘郡皆下。那時副元帥哥舒翰屯軍潼關為長安屏障,按兵不動,待時而進。河源軍使王思禮乘間進言道:“今天下以楊國忠召亂,莫不切齒。公當上表請斬國忠,以謝天下,則人皆快心,各效死力矣。”哥舒翰不應。思禮又道:“若上表未必便如所請,仆願以三十騎,劫取國忠至潼關斬之。”翰愕然道:“若如此,直是我反,不是祿山反了。此言何可出諸口。”那楊國忠,也有人對他說:“朝廷重兵,盡在哥舒翰掌握,倘假人言為口實,援旗西指而為不利於公,將若何?”國忠大懼,尋思無計。忽聞人報賊將崔乾祐在陝,兵不滿四千,羸弱無備。國忠即啟玄宗,遣使催哥舒翰進兵,恢複陝、洛。

翰飛章奏言:

祿山習於用兵,豈真無備,其示弱者誘我耳!我兵若輕往,正墮其計。且賊遠來利於速戰,我兵據險利於堅守。

況賊殘虐失眾心,將有內變,因而乘之,可不戰而擒,要在成功,何必務速。今諸道征兵,尚多未集,請姑待之。

玄宗見疏,猶豫未決。國忠心懷疑忌,力持進戰之說。玄宗信其言,連遣中使數輩,往來絡繹,催督出戰。翰見詔旨嚴敕,勢不能止,撫膺慟哭,遂引兵出關,與崔乾祐遇於靈宅。

賊兵據險以待,翰引兵前進。見乾祐所率兵馬不過萬人,部伍不整,官軍望見皆笑之。誰知他己伏精兵於險要之處,方才交兵,乾祐退走,官軍追之。忽聽連聲炮響,伏兵齊起,乘高拋下木石。官軍被擊死者甚多。隘道之中,人馬如束,槍戟不得施用。翰以氈車數十乘為前驅,欲借以衝突。乾祐卻以草車數十乘,塞於氈車之前,縱火焚燒。恰值那時東風暴發,風大火烈,煙焰所被,官軍不能開目,妄自相殺。乾祐遣將率兵轉出官軍之後,首尾夾攻。官軍大敗而走,被殺死者不可勝數。後軍見前軍大敗,亦皆自潰。翰獨與麾下百餘騎逃走入關。乾祐乘勝攻破潼關。翰走至關西驛,揭榜收散卒,欲圖再戰。部下番將火撥歸仁心欲降賊,乘翰不意,縛而執之,送至祿山軍前,祿山用好言勸他降順,翰隻得歸降。祿山命為司空,逼令作書招李光弼等來降。光弼等皆複書切責之。祿山知其無效,乃囚之於後苑中。

未知後事如何,再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