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回 改國號女主稱尊 違君召懷僧喪身(1 / 2)

卻說狄仁傑為相,見獄中事奏聞。太後命嚴思善按問,周興尚未知其事。思善謂興曰:“囚多不承,當用何法?”興道:“令囚入甕,以火炙之,何事不承。”思善乃索大甕,熾炭如興法,因起謂興道:“有內狀推公,請公入此甕。”興叩頭服罪,流嶺南,為仇家所殺。索元禮、來俊臣棄市,人爭啖其肉,斯須而荊殘酷之事,一朝除滅,士民大喜。

一日,武三思將敬業檄文與太後看。太後看了,就問:“此檄出自誰手?”三思道:“駱賓王。”太後道:“有才如此,而使之流落不偶,宰相之過也。”即遣大將李孝逸征討敬業。太後又道:“我想盧陵王在房州,若有異心,就費手了。要著一個心腹去看他作何光景。隻是沒有人去得。”三思想起婉兒說韋後慕己之意,便道:“我不是陛下的心腹?就去走一遭。”太後尚未應,忽見宮娥來報:“師父進來了。”太後叫娥兒送三思出去。婉兒與三思走到僻靜之處,取樂一回。三思就把太後要差人往房州去的事說了,叫她攛掇。婉兒道:“這在我,我有些禮物,送與韋娘娘,待我修書一封,打動她便了,隻是日後不要忘我。”三思道:“這個自然。”遂分手出宮。

到次日,太後著三思往房州公幹。三思得了旨意,入宮辭太後。婉兒暗將禮物並書遞與三思,三思遂起身。行了幾日,已到房州。天色已晚,驛館宿歇。到次日,三思領了四個小使,到盧陵王府上來。時王爺不在家。門上人知是武三思,不敢怠慢,即便報知韋後。韋後道:“他與我是至戚,不妨請進宮來。”太監領命,出去相請。三思步入宮來,看見韋後生得身軀嫋娜,體態娉婷,速忙上前拜下。韋後也回拜了。坐定,韋後問起太後安樂,三思答應了一回,就問:“王爺何往?”韋後道:“今早往感德寺拜佛,已差人去請了。不知武爺何來?”三思道:“因上官婉兒思念娘娘,故齎書到此。”向靴裏取出書來,送與韋後。左右把禮物擺下。韋後把婉兒的書拆開看了,微笑。

將禮物收了,忽女奴來報:“王爺回來了。”韋後進去。中宗出來與三思敘禮坐定,中宗先問了母後的安,又問:“兄如今何往,寓在何處?”三思道:“寓在府前飯店,明天即行。”中宗道:“豈有此理!兄不以我為弟,何欲去之速也。”遂叫左右將武爺寓所行李取來,就請三思到殿上飲酒。三思把李敬業謀反之事說了:“今太後差李孝逸去剿滅,又差我到揚州,命婁師德去合剿,故此繞道來候問。”中宗聽了大怒道:“李績是母後功臣,何等待他,不想他子孫如此倡亂。若擒住他,碎屍萬段。”更命整席在書齋,中宗進內更衣去了。三思忽見剛才隨韋後的宮奴捧茶近身,悄悄對三思道:“武爺不要用酒醉了,娘娘還要出來與武爺說話。”說畢,中宗出來入席,猜謎行令。把中宗酒醉,扶入宮去。三思見裏邊一間床帳,已擺設齊整。三思叫小廝先往廂房去睡,自己靠在桌上看書。不多時韋後出來。三思忙上前接住道:“下官何幸,蒙娘娘不棄。”韋後道:“噤聲。”兩個遂赴陽台,追歡取樂。韋後道:“你卻不要薄情待我。”三思道:“我回去在太後麵前,說王爺許多孝敬,包你即日召回。”韋後道:“如此甚好。婉兒我不便寫書,你替我謝聲。我有碧玉連環一副,乞為致之。”遂把連環交與三思,別了進去。三思在府上住了三日,就辭中宗,上路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