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回 仁貴保駕回長安 媚娘披緇入尼寺(1 / 2)

卻說保童見師父去了,心下大驚。忽見小卒來報,唐兵四門殺出。保童暗忖,不能抵敵,急引人馬望營後逃走。金蓮早已知得,乃駕起雲端,急忙趕上,將保童捉住,遼兵被殺不計其數。金蓮捉了保童,解見爹爹。仁貴大喜,就令金蓮去取遼城。金蓮統軍將遼城圍定,迷王大驚,率群臣開城投降。金蓮遂帶迷王來見爹爹。仁貴曰:“遼王已歸順,可回城見主。”遂同引軍來見太宗。太宗下階,迎接仁貴父子上殿,慰勞一番。

遂命押過保童。太宗曰:“為你這賊,殺害多少生靈,雖碎屍萬段,不足以償也。可押去斬首。”左右遂牽出斬首。迷王跪下,太宗曰:“朕居中國,你處外夷,為何妄生越誌,要奪中國?”迷王曰:“臣該萬死,乞陛下赦宥,願世世稱臣,再不敢侵犯。”太宗曰:“朕今日姑饒你,以後若再不貢,將你遼城蕩洗一空。”迷王叩頭謝恩。次日,獻上金寶馬匹,太宗收了,遣使歸國。遂宴賜群臣,犒賞三軍。隨出旨意班師回朝。

明日,仁貴統領三軍,保駕啟行。

不過旬月,到了長安。文武百官迎接太宗入城升殿。群臣稱賀畢,太宗就以王爵加封仁貴父子,其餘眾將俱各加封。自此天下太平,人民上下相安。

卻說武媚娘,自從入宮以來,狐媚惑主,弄得太宗神魂飛蕩,常餌金石。時太白星屢屢晝見,太史令占道:“女主昌。”民間又傳《秘記》雲:“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聞言,深惡之。

一日,會諸武臣宴於宮中,行酒令使言小名。左武衛將軍李君羨,自言小名五娘,其官稱、封邑,皆有“武”字。太宗心疑,出為華州刺史。禦史複奏君羨謀不軌,遂坐誅。因密問李淳風:“《秘記》所雲,信有之乎?”淳風道:“臣仰稽天象,府察曆數,其人已在陛下宮中。自今不過三十年,當有天下,殺唐子孫殆荊其兆既成。”太宗道:“疑似者盡殺之何如?”淳風道:“天之所命,人不能違;王者不死,徒多殺無辜。況自今已往三十年,其人已老,或者頗有慈心,為禍或淺。今若得而殺之,天或更生壯者,肆其怨毒,恐陛下子孫無遺類矣!”太宗聽言乃止。心中雖曉得才人姓武有礙,但見媚娘性格柔順,隨你胸中不耐煩,見了她就回嗔作喜,頃刻不忍分手。因此不放在心上,亦且再處。日複一日,太宗因色欲太深,害病起來。

那太子晉王朝夕入侍,瞥見武才人顏色,不勝駭異道:“怪不得我父皇生這場病,原來有這個尤物在身邊,夜間怎能個安靜。”意欲私之,未得其便,彼此以目送情而已。

一日,晉王在宮中,武才人取金盆盛水,捧進晉王盥水。

晉王看她臉兒妖豔,便將水灑其麵,戲吟道:

乍憶巫山夢裏魂,陽台路隔恨無門。

武才人接口吟道:

未承錦帳風雲會,先沐金盆雨露恩。

晉王聽了大喜,便攜武才人的手,竟往宮後小軒僻處。武才人道:“陛下聞知,取罪不校”晉王道:“我今與你也是天緣,何人得知。”武才人扯住晉王禦衣泣道:“妾雖微賤,久侍至尊,今日欲全殿下之情,遂犯私通之律,倘異日嗣登九五,置妾於何地?”晉王見說,便矢誓道:“倘宮車異日晏駕,冊汝為後,有違誓言,天厭絕之。”武才人叩謝道:“雖如此說,隻是廷臣物議不好,倘皇爺要加害妾身,何計可施?”晉王想了一想,道:“有了,倘父皇著緊問你,你須如此如此,自可免禍,又可靜以待我。”武才人點首,晉王乃解九龍羊脂玉鉤贈武才人,武才人收了,隨即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