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起來,地理學習效果評價的主要模式有(以初中為例):
(一)閉卷十實踐活動
在進行評價改革的初始階段采用此評價模式。一方麵要明確閉卷考試為規範的統一閉卷考試,要全麵考察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能力,所占比重不能少於60%,次數以每學期一次為宜;一方麵要從選題、目標、過程、評價幾方麵規範實踐活動的開展,這樣學習效果評價才能發揮其應有作用。
實踐活動選題要結合教學內容
可以說,地理實踐活動的內容豐富多彩,題材廣泛。對於大多數的學校來講,實踐活動的選題一定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要體現地理特色。難度符合學生程度和本校學生現狀,既不要太高深,也不要過於簡單。
初中地理實踐活動主要包括地理觀察、地理觀測、地理參觀、地理製作、地理設計、地理展覽等等。開展實踐活動一段時間後,學生可有一定的自主選擇實踐活動題目的權利。實踐活動目標要明確具體,有所側重一般來講,實踐活動目標中要有對基本技能、能力和態度價值觀的明確要求,有一定的綜合性,有對學生學習態度、與人合作行為的要求。但對於這種評價模式,由於不設開卷考試,閉卷考試中要注意情境的創設,加強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方麵的考查。實踐活動除選題注意與所學地理知識的貼近外,要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技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另外,實踐活動的另一個側重點要放在對態度價值觀的考查上。
容和要求都不一定麵麵俱到,可以有所側重,但是對於初中階段總的要求和比例如上所述。
如學完“地圖”一章,“繪製學校簡易平麵圖”的選題,對學生繪圖方麵的基本技能、能力要求多一些;學完資源的內容,要求學生“清理學校和家庭附近的廢棄物,調查廢棄物的類別”,對學生的地理價值觀、行為、對信息的搜集整理能力考查的多一些;學完中國地理,進行“我看南水北調工程”的實踐活動,可以考查學生的認識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對於實踐活動的成果表現,學生可以有一定的自主權利,如以論文、畫圖、演講、圖片展覽等形式均可以。
實踐活動目標在表述上可將定性與定量的要求相結合,學習的心理狀態與外顯的動作相結合。如北京豐台區在考試改革實驗中,將實踐活動目標要求分解,賦予一定的分值,使實踐活動的目標明確、具體,實踐活動過程可操作。他們對於“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的要求是:
這一實踐活動的要求比較偏向於基本技能、動手實踐、學習態度等方麵。實踐活動在選題上可以互為補充,從多方麵培養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力。
實踐活動的過程要完整地理實踐活動主要有以下幾個過程:明確實踐目標和要求,前期準備,實踐步驟,實踐評價。有效的地理實踐活動應該注重這一活動的過程,如實踐活動目標實現狀況,學生的參與情況,而不是單純看成果的優劣。
(二)開卷+閉卷+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及評價逐漸走入規範化之後或在過去經常開展實踐活動的學校,可選擇此評價模式。開卷考試由區統一命題或由地理教師命題。需要注意的是要明確每種評價方式的目的,開卷、閉卷及實踐活動考查的重點要有所區別,充分發揮每種評價方式的特點。對於在開卷和實踐活動中表現出色的學生以及進步大的學生,閉卷考試可以免去。同時將個體內差異評價、形成性評價的思想滲透在評價過程中,如將學生不同學期的表現進行比較,將學生開、閉卷及實踐活動的表現進行比較,找出每個學生的優勢和差距,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展。
(三)開卷+實踐活動
適合極少數重點中學或評價開展一段時間後,教師已充分理解評價的指導思想及熟悉評價方式方法的學校。不設閉卷考試,開卷考試的試題可由學校教師來出,考試前區教研員或學校地理教研室負責對試題加以檢查。題目的內容要充分考查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認識能力,並通過考查技能和能力間接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因此開卷試題中要有一定的題量和知識覆蓋麵,設置一部分客觀性試題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主觀性試題要充分考查學生的觀察、想象、分析、比較、綜合等認識能力。實踐活動在學生情況和學校條件允許的條件下可開展一些開放性、自主性強,服務於社會的活動。在評價中要將形成性評價、個體內差異評價等思想滲透其中。但是對於“開卷+閉卷”學習效果未達到要求的學生要參加統一的閉卷考試。
(四)閉卷+課堂表現+實踐活動
這類評價模式適合少數生源較差的學校,主要培養學生認真的學習態度和習慣,課堂表現包括作業、發言、課堂活動成果等等。實踐活動要充分利用學校條件和課上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