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野外之戀――《柴達木手記》重印後記(1 / 1)

我大約生下來就適合於野外生活。

我想起自己從孩提起步,就遠離生養我的故鄉,告別父老兄弟們,爬上了蒼涼博大的黃土高原。後來,等我長大了一點,開始喜歡上了文學並企圖寫點什麼的時候,想給自己起個筆名兒。叫什麼好呢?我眼前一下子閃現出駱駝的形影,從它身上起個名兒不好麼!記得,那還是我十來歲的時候,有一次在延安南門外,驀然發現一支長長的駱駝隊,它們昂著高高的頭顱,馱著很重很重的東西,一步一步地向前邁進。我跑到駱駝跟前去比個兒,小腦袋才搭到它的脖項下麵。我驚異地追隨著駱駝隊的腳步,踏入南門,穿過大街,跨出北門,再眼巴巴望著它們繞著延河走去,直到看不見蹤影。它們到哪裏去了?一定到大沙漠裏去了吧!駱駝隊遠去了。可那丁冬丁冬的鈴鐺聲,還在我的耳邊鳴響,以至時常響在我的夢中。這就是我曾用名沙駝鈴的來由。

我並不迷信,可也有點稀奇,自從起了這個名號,我此後的生涯就與沙漠和駱駝結了緣,而且越粘越緊,終於難分難解了。我為什麼喜歡像駱駝那樣跑野外,連自己也說不清,反正自覺還是不自覺地老往大沙漠裏跑了。姑且不說戰爭年代,跟隨部隊在沙漠裏苦鬥;隻說和石油戰線交上朋友之後,我跑野外的機會就更多了。我追趕野外地質勘探者的足跡,已經跑了不少地方,偏遠的陝北山溝,寂寥的河西走廊,人跡罕至的柴達木,那曾經是荒蕪的鬆遼盆地,那曾經不為人所知的古潛山油田,以及正在開發的大港油區和渤海灣。我終於明白,我那麼向往野外生活,不隻是可以領略祖國河山綺麗多姿的風采,而主要是我傾慕那些野外勘探者的作為。他們長年在野外活動,跑的不是大草原、大戈壁,就是大沙漠、大海洋,都是一些缺少人間煙火的地方。但是,正是這些被世界遺忘冷落的地方,才能尋找到人類所需的熱源和許許多多濟世之寶嗬!

我鍾情於野外勘探者,他們的生活單調,寂寞,當然是很苦的,如果沒有那種吃苦的耐力、頑強的意誌和強烈的使命感,在沙漠裏連一天也待不住,在戈壁裏過一夜也受不了。然而,勘探者內心世界卻是無比豐富的,他們在野外生活嚐受到無窮的樂趣,體會到人生極為可貴的價值。許多野外勘探者,包括地質、鑽井、地球物理各類學者和工人們,他們從一二十歲到五六十歲,甚至一輩子泡在野外,仍然矢誌不移,老了也願意埋葬在野外。我體味到,野外勘探者最富有感情,而且生命力也最旺盛,因為他們吃過人間難以吃到的苦。我承認,野外勘探者具有人類最美的素質,民族最優秀的品格,他們才是我所敬重的,所愛所戀的。我曾經用自己笨拙的筆寫過他們,今後還要繼續寫下去。我渴望學習駱駝,一如既往追隨野外勘探者的足跡,一步一個腳窩,在大沙漠裏跋涉。

其實,我命裏注定是跑野外的,而且早都跑野了。這些年跑得少了,心裏就覺得窩得慌。即或我想跑而不得跑的時候,那顆心也是在野外的。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於長安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