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潤對時間很是吝嗇,他不想影響自己花在數學研究上的時間,但又想抽出些時間來陪陪妻子逛公園、逛大街,於是便想出一些“兩全其美”的“好辦法”。陳景潤每天淩晨五點,帶著由昆坐公交車到北京植物園遊玩一番,七八點鍾,公園內遊人多的時候,陳景潤已經和妻子回到家中了。陪老婆逛街的時候,陳景潤總是先將身上的錢掏個幹淨,說是帶錢購物太浪費時間,今天先陪她到超市裏轉轉,想買的東西,第二天她自己帶錢來買。對此,由昆是哭笑不得。
最讓由昆感動的是,孩子出生時,陳景潤對她十分關心。當時醫院希望家屬能夠在手術單上簽字,可陳景潤卻堅持要醫院能夠保證妻子的生命安全才肯簽字。簽了字之後,陳景潤還在名字下麵寫上這樣一行字:“務必保證我妻子手術後,能夠身體健康、正常工作。”醫院又問他,如果出現緊急情況,是保大人還是保嬰兒?陳景潤當時毫不猶豫地說要保大人。當時的陳景潤年紀已經大了,按道理來說,他該保住小的,將來好有人送終養老才是,可是陳景潤卻是要大不要小,這讓由昆很感動,更加肯定嫁給陳景潤是自己一生中所作出的最正確的決定。
兒子出生之後,陳景潤給兒子起名為“陳由偉”。兩歲時的陳由偉,已經很聰明伶俐,一歲學兒歌,兩歲背單詞。在孩子出生前,夫妻兩個曾經不止一次的討論兒子的教育問題。陳景潤表示,如果生的是男孩,那就繼承父親的誌向,繼續學習數學;如果是女兒,就讓她繼承母誌,學習醫術。可是,當兒子真的出生後,陳景潤卻表現得很開明,他說,兒子將來願意幹啥就幹啥,決不強求。對兒子的教育,陳景潤表現得很民主,從來不打、不罵、不罰,小陳由偉唯一一次挨打是因為出於調皮,將家中壁紙亂塗亂畫,陳景潤便輕輕打了他屁股三下。
陳景潤在半生磨難之後,在生命的晚年得享天倫之樂。據說,陳景潤在看報紙的時候,由昆會給他按摩,兒子給他捶腿。由昆還會將外麵世界的一些見聞說給丈夫聽,兒子跑前跑後,端茶遞水,一家人生活的其樂融融。後來,由昆回憶往事的時候說,那一段時光是她最為懷念的。
全民偶像
從1958年至1990年,三十多年的時間裏,陳景潤發表了研究論文50餘篇,出版專業著作4部,在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數論研究中,取得了輝煌的研究成果,並多次應邀前往英、法、美等國講課。
陳景潤為了數學研究奉獻了一生,時間在他眼裏是最珍貴的東西。在最初的日子中,為了早日摘取解開“哥德巴赫猜想”的桂冠,陳景潤住在一間不足六平方米的小房子中,夜以繼日的探索研究,光是用來計算的草紙,都裝了幾麻袋。陳景潤艱辛努力,終於獲得了回報,他發表重要論文《表達偶數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這是“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裏程碑式的著作,受到國際數學家們的高度讚賞和重視,並被英國數學家哈伯斯坦和德國數學家黎希特定名為“張氏定理”。英國數學家赫胥黎對陳景潤的成果十分讚歎,在寫給陳景潤的信中,他稱讚說:“啊,你移動了一座大山,使它向前推進!”
1974年,在周恩來總理的極力推薦之下,陳景潤成為第四屆人大代表。之後又擔任第五屆人大代表,並當選全國人大常委。1979年,陳景潤的《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再一次在數學上取得突破,將最小素數由的80推到16,引起國際數學界的轟動。1980年,47歲的陳景潤,被推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部委員。
陳景潤雖然是馳名中外的數學家,但他非常謙虛,他曾經說過“科學的坎坷大陸上,我隻是翻過了一個小小的山包,真正的高峰我還沒有攀上去,我還要繼續努力才成。”
陳景潤先生的一生可謂是坎坷,1984年4月27日,在橫穿馬路時,陳景潤先生不慎被一輛飛馳而來的自行車撞到,本就身體很差的陳景潤,因此誘發了帕金森氏病。1996年3月19日,陳景潤病發住院,經搶救無效後死亡。
盡管陳景潤不幸逝世,但他對中國數學發展所作出的貢獻,至今不可磨滅,在中國人民心中,陳景潤永垂不朽。為了紀念陳景潤的功績,中國郵政局發行了陳景潤郵票。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一顆行星,也被命名為“陳景潤星。”
在陳景潤逝世後,中國大地再一次掀起了“陳景潤旋風”,一夜之間,陳景潤幾乎成了科學的代名詞,科學家、數學家成了人人向往的職業,“學遍數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這句話成為了大眾們的口頭禪。這一切都表明陳景潤在中國人民心中存在著十分強大的生命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