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楊振寧 榮獲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2 / 2)

促進中美交流

1945年,楊振寧進入美國芝加哥大學學習,三年後榮獲博士學位。1949年,楊振寧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進行博士後的研究工作,並在這期間同李政道相識,開始一起合作,進行物理研究。當時學院的院長奧本海默說,他最喜歡看到的事情,就是兩人和和氣氣一起走在學校的草地上。

之後,兩人一起進行關於物理粒子的研究工作,他們在研究期間遇到了很多迷惑的現象和不能解決的難題。為此,兩個年輕人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懷疑,並用充足的論證來進行分析,最終完全地否決了宇稱守恒律。這項發現讓兩人一同獲得了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是華人世界首次出現的兩個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者。這件事在華人圈子中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1964年,楊振寧加入美國國籍,事情傳到父親耳中,這讓國界界限分明、思想頑固的父親怎麼也不能接受,在無法讓兒子改變心意、退出美國國籍的情況後,父親宣布同楊振寧斷絕父子關係。一直到父親去世,都沒能原諒楊振寧加入美國國籍的事情,這讓楊振寧引為憾事。

1966年以後,楊振寧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任教,楊振寧首創該校的物理理論研究所。1971年夏天,楊振寧首次回國訪問。雖然楊振寧加入美國國籍的事,一生未能得到父親的諒解,但是楊振寧時刻謹記父親楊武之的遺訓:“有生應記國恩隆。”楊振寧曾經說:“作為一名有中國血統的美國科學家,我有責任讓這兩個跟我生命休戚相關的國家,建立起一座相互了解、和平友誼的橋梁。在中國科技未來的發展道途中,我也應該貢獻出一些我自己的力量。”

他說這些話並不是空言、作秀,之後的六年中,楊振寧頻繁地往來於中、美兩國之間,做了很多推動兩國學術交流的工作,他本人也先後被中國的北京大學、複旦大學、中國科學大學、中山大學、南開大學等多所國內知名大學,授予名譽教授的頭銜,同時也是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

1977年,楊振寧和他的好朋友梁恩佐等人,在波士頓組建了“全美華人協會”,用以促進中國和美國之間的關係,同時讓美國更好地了解中國和華人。1986年,楊振寧又出任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2003年年底,楊振寧回到中國定居,居住在北京清華園中。

兩段婚姻

提起楊振寧的感情生活,也不算過於複雜。他一生有兩位妻子。第一任妻子是杜致禮女士。2003年10月,相伴一生的杜致禮因病去世,這時的楊振寧已經八十一歲了,對妻子的去世,他十分傷心。

2004年年底,楊振寧同年僅28歲的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翻譯係碩士生翁帆偶然相識。翁帆的美貌、青春,讓暮年的物理大師又一次心情萌動。深受美國民主自由思想熏陶的楊振寧,不顧及中國社會較為保守的思想,對比自己小近54歲的翁帆展開了愛情攻勢,終於如願抱得美人歸。在2005年初,楊振寧再一次攜手走進婚姻殿堂。兩人這場婚禮在社會中引起了轟動。

在一次訪談節目中,楊振寧自爆了自己的求婚之路和翁帆的夫妻生活。他們婚後的生活除了旅遊外,基本上就是居家的簡單生活。他說,他相信早晚有一天,中國人對他和翁帆的感情之事,不會像今日這樣避諱極深,而會覺得很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