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周穀城 中國最傑出的社會學家(2 / 3)

1921年,毛澤東在湖南長沙創建了湖南自修大學;年底,何叔衡出任船山學社社長,毛澤東邀請周穀城到自修大學和船山學社任教。在這期間,周穀城試著將教學與學術研究相結合,從此開始了一生的著作。1923年,年僅25歲的周穀城便出版了第一本著作《實用主義論理學》。1924年,又出版了《生活係統》一書,全麵地敘述了周穀城自己構建的學術思想體係。

愛國民主運動

1924年,國民黨做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決定,這標誌著第一次國共合作即將來臨,中國將掀起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運動。

周穀城受到毛澤東的影響,在此次大革命期間,他參加了農民運動,擔任湖南省農協會顧問兼農民運動講習師。周穀城對農村進行考察後,發表了《論租穀》、《農村社會新論》等文章。周穀城用“剩餘價值”理論分析出農村中階級剝削的現象,這在當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國民革命運動失敗。毛澤東到武漢參加會議,之後發動了“秋收起義”。周穀城到了上海,以撰稿和翻譯作為謀生手段,並在這期間寫下了多篇論文,先後出版了《農村社會新論》和《中國教育小史》等著作。1930年到1933年,周穀城任中山大學教授,同時兼社會學係主任,期間寫下了很多關於中國社會狀況的著作,諸如《中國社會之結構》、《中國社會之變化》、《中國社會之現狀》等。1933年後的九年中,周穀城一直在暨南大學任教,在這當中撰寫了《中國通史》一書。

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勝利完成了史無前例的長征,到了陝北地區,創建了陝甘寧根據地。此時,中國在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下,正處於亡國滅種的時刻,蔣介石政府不顧“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呼聲,調集大量的軍隊要剿滅共產黨。在此情形下,毛澤東寫信給周穀城,請求他聯合一些國民黨政權內的中樞人物和一些社會名流、學者,集中起來,呼籲停止內戰。周穀城接到毛澤東的書信後,表示讚成,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的宣傳工作。

抗日戰爭爆發後,周穀城創辦科學講習所,向淪陷區內的青年學生們宣傳愛國主義思想。他的舉動被日本當局記恨,於是派遣特務監視他。中共地下黨通過地下交通站將周穀城從淪陷區救出,在奔赴中國共產集中營的時候,周穀城在杭州被日本當局逮捕,拘禁了37天。最後,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營救下,周穀城被保釋出來,後來去了重慶。

1942年秋,周穀城在朋友的介紹下,進入西遷到重慶的複旦大學任教。至此,周穀城與複旦大學結下了不解之緣,在之後的半個世紀當中,周穀城一直在複旦大學,並擔任曆史係主任、教務長等職位。在複旦大學任教期間,周穀城積極參加愛國民主運動,發表了大量有關政治的文章,如《論中國之現代化》、《論民主趨勢之不可抗拒》、《徹底肅清封建勢力》等。

抗日戰爭勝利後,複旦大學遷回上海,但國民黨和共產黨之間發生內戰,並且一觸即發。在這樣的情況下,周穀城與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發表了擁護中國共產黨建立聯合政府的共同宣言,以及反蔣介石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