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魯班 木匠行業的開山鼻祖(2 / 3)

為何一把草苗能夠劃破了掌心呢?魯班十分驚奇,他仔細地觀察著劃破他掌心的草苗,發現那些茅草綠葉邊緣都生有鋒利的細齒,隻要人的手握住它拉一下,便會被劃破。就在此時,魯班發現周圍的蝗蟲,它張開的大板牙上列著許多細齒,很快將草葉咬盡。魯班由此受到啟發:若是仿照蝗蟲和茅草葉,做一件邊緣帶有細齒的工具,那用來伐竹砍木,豈不是更加的方便?

有了這一突發奇想,再加上“磨刀不誤砍柴工”思想的支配,魯班也不急著上山去砍伐木材了,他顧不得摔下山來的疼痛,急急忙忙趕到附近城鎮,按照自己的想法,打造了一把邊緣帶有細齒的貼條,然後拿去鋸樹,果然大有奇效。

有了鐵鋸子的幫助,修建宮殿的工程進展很快,終於在國王規定的三年期限內完成。就這樣,鋸子被發明出來了。

魯班一生中最偉大的發明,是一隻相傳能夠飛翔三天不落的大木鳥。《墨子》一書中,它對魯班的這一木鳥有過這樣的記述:“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意思是魯班造的木鳥禦風而飛,三天都不降落。要知道,美國人也是在二十世紀初,萊克兄弟才發明出能夠載人飛行的飛機。從《墨子》記載來看,似乎魯班更早接觸航天技術!

魯班製造了能夠一飛衝天的木鳥,他頗為自得。在兩次口水戰都敗給墨子後,便請墨子來參觀自己的木鳥。望著在天空中像真實的鳥兒一樣翱翔九天的木鳥,魯班心中別提多自豪了。不想,墨子仍是不屑一顧。等木鳥落地後,墨子跟他說道:“你這個木鳥,還不一個普通工匠須臾而成的一個車轄,一個車轄可以裝在一個車軸上,幫助一個普通的老百姓搬運五十斤重的東西,你的這隻大木鳥能幹什麼用呢?木匠做的東西,能給老百姓帶來實惠那才是巧,否則,也隻能是拙!”

他的這一番話,魯班聽了大為慚愧,並從這話話中理解到墨子對人生的認識。從此以後,魯班一心製造可以造福於民的實用木製品,被後世人稱之為“木匠之父。”

除了木鳥外,魯班改進過車輛的構造,造出了可以自行的木車馬。有木頭人駕馭,車馬內裝有機關,外表不留痕跡,隻要觸發機關,便可以自行行走。

三國時,諸葛亮用自己製作的木牛流馬,為征討曹魏的蜀漢軍隊供糧,在崎嶇的山道上,日夜供糧不絕,使得蜀漢軍隊不至於因缺糧而戰敗。諸葛亮是否受到魯班木車馬的影響呢?除了諸葛亮之外,三國時期的馬鈞、晉朝時期的區純、南北朝時期北齊的靈昭、唐朝的馬待封等等,他們都受到魯班木車馬的影響,先後將木車馬進行研究和改裝,應用到軍事中。

據《世本》記載,石磨也同樣是魯班所發明。相傳,魯班選擇兩塊較為堅硬的原石,在石頭上分別鑿出密布的淺槽,將米麵放在其中,然後和在一起,以人力或者畜力推動,使石磨轉動起來,麵粉就磨成了。在石磨問世之前,人們加工糧食,是直接將穀物放在石臼裏,用杵來舂搗,而石磨的發明,減輕了勞動強度,大大地提升了生產勞動效率,是我國古代加工糧食用具上的一大進步。魯班發明石磨的真實情況雖然已經無法考證,但據考古學家的考古發現,在距今四千左右的龍文山文化時期,人類已經在用杵臼,因此社會生產能力發展到魯班時代,發明出石磨,是極有可能的。

在農業工具的發展上,魯班也發明創作了很多用於農耕的生產工具。要知道,中國自古以來,經濟模式都是以農業為主體,因此,發明先進的農業生產工具是中國古代農業生產向前發展的根本。據《物原·器原》記載,魯班除了石磨之外,還分別製作了礱、碾子等等。這些農業生產工具,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是十分先進的。另外,據《古史卷》記載,鏟子也是魯班所發明。這些利用農耕的工具大大地減輕了農民的繁重勞作,提高了生產產量和效率,深受當時老百姓們的喜愛。同時,這些工具促進了中國農業向前發展的曆程,對中國封建階級農業經濟的產生和進步造成了重大的影響。魯班發明的這些工具,足以使他稱得上“偉大”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