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無止境,創造無國界
魯班生活於中國春秋、戰國交替的動蕩時代。他生長於手木工家庭,受到家庭的影響,魯班從小就參加了很多土木建築工程,在生產實踐之中,逐步得到鍛煉,並掌握了很多機械科技。當時,周王朝政權開始衰落,諸侯戰爭越發激烈,掌握機械工藝的魯班成為各諸侯國爭相拉攏的人才。魯班曾幫助楚惠王製造雲梯,進攻宋國。但因受到墨子“兼愛、非攻”思想的熏陶,他放棄了戰爭,潛心進行科技上的研究、發明,傳說魯班還做成過會飛的木鳥。
效力楚國
中國很多行業紛紛推出自己的“祖師爺”,如賣茶的都將“茶神”陸羽當做祖師爺;走門串巷的郎中都將孫思邈當成祖師爺。毫無疑問,魯班是木匠行業上的祖師爺。中國也常用“班門弄斧”一類的諺語,來指責一個人不自量力的行為。也可從中看出,中國人對開創了“操斧行業”的祖師爺魯班的敬重。
關於魯班的出生地,長久以來,史學界眾說紛紜,一種說法認為,魯班出生於是現在的山東曲阜,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他是滕州人。他出生於木匠世家,從小就跟隨家裏麵的人去參加土木建設工程。在長期的實踐勞作之中,魯班逐漸掌握了很多實踐能力,積累了大量的生產勞動技能。
當時的華夏民族,正處於春秋到戰國交替的時代。春秋時,爭霸戰爭逐漸接近尾聲,迎來了戰國時代。這一時期的華夏大地,烽火四起,年年都離不開一個“戰”字,各個國家的諸侯國君們帶著自己的子民,從一個戰場奔赴到另一個戰場,生命如同草芥。
在戰爭頻發的年代,為了能夠取得戰爭勝利,同時盡可能的殲滅敵軍、減輕自己方麵的損失,發現軍事科技就顯得十分的必要。而掌握了大量的機械、木匠技術的魯班,就成為諸侯國拉攏的對象。
公元前450年,魯班離開了魯國,到了當時國土麵積廣闊、人口眾多、軍事實力空前強大的楚國。當時的楚國,有意吞並齊、楚之間麵積不算小的宋國,以擴張自己的領土。楚王便命令魯班,讓他為楚軍創製攻城所用的雲梯。提倡“兼愛,非攻”思想的墨子先生,他得知楚國有想滅掉自己國家的舉動,他日夜兼程,到了楚國都城,拜謁楚王,憑借著自己出色的口才,他和魯班進行了一場著名的“輸攻墨守”的論戰,終於使得楚國打消了攻打宋國的意圖。自此,這個故事中國世代相傳。
楚軍為了能夠向外擴張,特別是應對死對頭越國,魯班便致力於楚軍的水軍機械發展,他為楚軍艦船分別發明了“鉤”和“拒”。當時的越國經曆了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思想教育後,國力空前膨脹,滅了吳國後,越國迅速成為楚國最大的威脅。當時越國的水軍力量特別強大,在滅吳國戰事中,曾一舉擊敗吳國水師,戰鬥力極為強大。針對楚國水師不敵越國水師的情況,魯班便積極的改善楚國裝備,發明出“鉤”和“拒”。戰事若取得勝利,“鉤”能將敵軍的艦船鉤住,不讓敵人逃跑,為聚殲敵軍創造一個良好的機會。而“拒”則在戰敗後,抵擋住敵軍乘勢攻擊的軍艦。
“鉤”和“拒”的發明,使得楚軍在後來的水戰中無往不利,魯班當之無愧地成為楚國的軍事專家。為此,魯班頗為自得,故意向墨子炫耀說:“我有對付舟船用的‘鉤’和‘拒’,你的仁義,也有‘鉤’和‘拒’嗎?”墨子不屑地說道:“我用愛來鉤,我用恭來拒,你用鉤來鉤人,別人也用鉤來鉤你。你用拒來拒人,別人也會用拒來拒你。你說說,世人是更看重你的鉤和拒,還是看重我的鉤和拒?”魯班無言以對,同墨子的第二次交手,再一次敗下陣來。
偉大的發明家
魯班是中國曆史上偉大的發明家,據春秋戰國時遺留下來的書籍記載,魯班一生中先後發明過墨鬥、鋸子、刨子、尺子、鑽等工具。這些工具的發明,使得木匠工人們從繁重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大大地加快了生產效率。
據說,鋸子的發明,還頗有些意外。魯班留在魯國期間,魯王好大喜功,大興土木修建宮殿。魯班便被魯王命令三年之內修建好王宮。魯班是一個平民百姓,他自然不敢違抗大王的命令。但是,三年工期建造一個豪華、大型的宮殿,時間過於短促。眼瞅著國王規定的時間要到了,要是完不成工程,掉腦袋的可就不是他魯班一個人啊,甚至全家、九族都要沒命,魯班那是一個著急呀。為了加快工程,魯班每日天不亮就抄小道上山,開采工程所需要的木料。有一次,天色仍是灰蒙蒙的,魯班早早便迎著晨曦上山了。由於山路坡陡,路麵碎石障路。一不小心,魯班從山上滑了下去,好在抓到一把草苗,緩住了下滑之勢,落到山底時,掌心已經是鮮血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