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區柯克式驚悚(1 / 2)

Day31:2009-01-28(周三)Sukhothai(素可泰)—Si Satchanalai—Uttaradit 120公裏

天氣明顯熱了起來。記得在柬埔寨暹粒,晚上有時還需加件抓絨衣,現在夜裏隻是微涼,白天卻一天比一天燥熱。看來,一年中相對涼爽的“冷季”即將過去。P說以後我們得盡量早起,爭取每天將大部分路程在上午完成,這樣才不會覺得太辛苦。

今天我們就起得很早,7點不到便出門逛市場,許多攤位都還沒擺出來呢。泰國是個佛教國家這誰都知道,可隻有每天清晨,看到每個城市常見的披金黃袈裟的僧侶托缽而行,才算對這一傳統有了一點直觀印象。而素可泰這座城似乎僧侶特別多,一大早,市場周圍幾條街就盡是他們的身影,而我也有了近距離觀察的機會。原來泰國民眾在給僧侶供奉食物或鈔票時,會脫鞋跪在他們麵前,接受他們念誦一段祝福的經文。有位老先生事先買好了許多食物等在路邊,就等僧侶們一個個過來,直到把手裏的食物派發完畢才離開;而一位雜貨店女老板,我看見她一會兒出來跪在自己店鋪門前,一會兒又出來跪一回,忙忙叨叨沒個消停,心想:天天如此,會不會煩?這種庸俗想法當然隻有我們這些局外人才會產生,倘若從小在這種傳統中長大,對僧眾的尊敬及日常施舍已成為跟吃飯睡覺一樣自然的本能,又怎會產生厭煩的情緒。可世間種種均講究個“度”,假若一個社會僧侶數量過多,哪怕民眾每日施舍微不足道,談不上影響正常生活,積少成多,也會成為社會負擔,曆史上幾次毀佛運動就是這樣爆發的。所以說不事稼桑隻思索終極問題的人在社會中所占比例隻能是少數,才可既保持社會的平衡穩定、持續發展,又保存一股匡正社會風氣的理想清流。

關於佛,當我們騎出素可泰26公裏時再一次以十足的形式感給我們震撼。這是一尊立在公路邊巨大的坐佛,遠遠就望見它金燦燦的頭頂,跟周圍的田野、電線杆、建築物等比例上反差巨大的物事和諧共存。兩個人邊騎邊驚歎連連,也不知是驚歎這反差的巨大,還是驚歎反差不導致突兀反滋生和諧。

走到麵前一看,驚歎更轉化為由衷的敬畏,因為這尊佛像塑得相當之好,無論比例、細節,還是容顏的端莊,都屬現代佛像中罕有(至少就我所見)的極品。隨著科技進步,人類掌握改天換地科技的躍進,塑出內心信仰的能力卻與日俱減,這一現象有目共睹,尤以中國為盛。雖說各地如今都在大興土木建廟,香火鼎盛,可那一尊尊佛像之粗鄙,真是慘不忍睹。難怪我們這些先入為主對現代塑佛像水平畫上大問號的人,要對路邊這尊傑作讚歎不已了。P說南傳佛教才會把佛像塑在露天,而中國則一定會給佛像建個廟,搭個頂,可我恰恰喜歡這種藍天下莊嚴的袒露,常有鳥兒在佛像手肘間飛翔嬉戲,在頭頂駐足——一切都沒發生,一切都發生著,靜止和律動間,仿佛瞥見佛像拈花微笑,這才是佛經中所描繪的極樂世界。

本來今天的目的地是SiSatchanalai(西薩查那萊),在LP上並無專門介紹,僅以“曆史公園”的條目出現。實際上,從曼穀出發:大城、甘烹碧、素可泰,一座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曆史公園,誰叫我們走的是一條泰國的“曆史之路”呢。可前麵我已寫過,有吳哥的饕餮在前,連大城、素可泰都是清粥小菜了,沿途的各種曆史公園我們更不必每個都看。之所以選擇這個名字,隻是因為從地圖上看,其遠近恰好適合充當一夜宿營,才被我們確立為目的地。從素可泰出發,沿101號公路騎70公裏,就能抵達地圖上標的這座小城。

今天難得多雲,天氣比平時涼爽,騎行輕鬆,算上中午吃飯休息的時間,不過下午兩點,Si Satchanalai便以平常麵目出現在我們眼前。本以為是Sing Buri一樣的小城,不想一騎進去就不太喜歡那股氣息:又是被公路分隔在兩邊的小城,無端顯得荒蕪,甚至有種隱約的殺機,如西部片槍戰打響前寂靜的一刻。來回騎了一轉,一個Hotel都沒找到,卻發現一家客棧,在門口叫了半天無人應答。隻好去隔壁店鋪問人,對方熱心進去幫我叫,等了老半天,才出來一位老人,一出場燥熱的空氣仿佛立刻被某種詭異的神秘冰凍住,讓人的汗毛不禁倒豎。他走路一瘸一拐,頭發稀疏花白,眼神閃爍給人陰鬱狡詐的不愉快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