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生在妥協的過程中積累智慧 妥協之間盡顯智慧
在現實生活之中,有多少口角、爭鬥與矛盾是出於缺乏忍讓而造成的呢?諸如我踩你一腳,你回我一眼,而且出言不遜,接著雙方就怒目相對,仿佛是不共戴天的仇敵;或是在排隊時爭相推搶,一有得失,便惡言惡語,甚至於當眾出手……諸如此類的生活瑣事不勝枚舉。其實這些小事,隻要稍稍忍耐一下,便會煙消雲散,天地清明。這道理甚為簡單。
不過,忍是一種妥協,是一種策略,並不等於屈服和投降,它其實是一種非常務實、通權達變的智慧。
一次,在公共汽車上一個男青年往地上吐了一口痰,被售票員看到了,對他說:“同誌,為了保持車內的清潔衛生,請不要隨地吐痰。”
沒想到那男青年聽後不僅沒有道歉,反而破口大罵,說出一些不堪入耳的髒話,然後又狠狠地向地上連吐三口痰。
那位售票員是個年輕的姑娘,此時氣得麵色漲紅,眼淚在眼圈裏打轉。車上的乘客議論紛紛,有為售票員抱不平的,有幫著那個男青年起哄的,也有擠過來看熱鬧的。大家都關心事態如何發展,有人悄悄說快告訴司機把車開到公安局去,免得一會兒在車上打起來。沒想到那位女售票員定了定神,平靜地看了看那位男青年,對大夥說:“沒什麼事,請大家回座位坐好,以免摔倒。”一麵說,一麵從衣袋裏拿出手紙,彎腰將地上的痰跡擦掉,扔到了垃圾箱裏,然後若無其事地繼續賣票。
看到這個舉動,大家愣住了,車上鴉雀無聲。那位男青年的舌頭突然短了半截,臉上也不自然起來,車到站沒有停穩,就急忙跳下車,剛走了兩步,又跑了回來,對售票員喊了一聲:“大姐!我服你了。”車上的人都笑了,七嘴八舌地誇獎那位售票員不簡單,真能忍,雖然罵不還口,卻將那個渾小子製伏了。
那位女售票員麵對辱罵,如果忍不住與那位男青年爭辯,隻能擴大事態;與之對罵,又損害了自己的形象;默不做聲,又顯得太虧了。她請大家回座位坐好,既對大夥兒表示了關心,又淡化了眼前所發生的事,緩解了緊張氣氛;她彎腰若無其事地將痰跡擦掉,此時無聲勝有聲,比任何語言表達的道理都有說服力,不僅感動了那位男青年,也教育了大家。
在生活中,我們也難免會碰到一些蠻不講理的人,甚至是心存惡意的人,有時還會無緣無故地遭到這種人的欺侮和辱罵。每當遇到這樣的事,常讓人覺得忍無可忍。可是,不忍就會正好成了對方的出氣筒,也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這正如一首詩說的那樣:“忍字頭上一把刀,遇事不忍禍必招;如能忍住心中氣,過後方知忍字高。”
小事多糊塗,大事不含糊
人一生不應對什麼事都斤斤計較,該糊塗時糊塗,該聰明時聰明。有句老話“呂端大事不糊塗”,指的正是小事裝迷糊,不耍小聰明,而在關鍵時刻,才表現出大智大謀。中國古代這樣的大智若愚者有很多。
宋代宰相韓琦以品性端莊著稱,遵循著得饒人處且饒人的生活準則,從來不曾因為有膽量而被人稱許過,可是在下麵兩件事上的神通廣大,實在是沒有第二個人能婫美。這才是“真人不露相”的注腳。對於這樣的老好人誰會防範呢?他因此而得以在無聲無息中做了這兩件大事:
當宋英宗剛死的時候,朝臣急忙召太子進宮,太子還沒到,英宗的手又動了一下,宰相曾公亮嚇了一跳,急忙告訴宰相韓琦,想停下來不再去召太子進宮。韓琦拒絕說:“先帝要是再活過來,就是一位太上皇。”韓琦越發催促人們召太子,從而避免了權力之爭。
擔任入內都知職務的任守忠這個人很奸邪,反複無常,秘密探聽東西宮的情況,在皇帝和太後間進行離間。韓琦有一天出了一道空頭敕書,參政歐陽修已經簽了字,參政趙概感到很為難,不知怎麼辦才好。歐陽修說:“隻要寫出來,韓公一定有自己的說法。”韓琦坐在政事堂,用未經中書省而直接下達的文書把任守忠傳來,讓他站在庭中,指責他說:“你的罪過應當判死刑,現在貶官為蘄州團練副使,由蘄州安置。”韓琦拿出了空頭敕書填寫上,派使臣當天就把任守忠押走了。要是換上另外的愛耍弄權術的人,任守忠會輕易就範嗎?顯然不會,因為他也相信一貫誠實的韓琦的說法,不會懷疑其中有詐。這樣,韓琦輕易除去了蠹蟲,而仍然不失忠厚。
所以小事迷糊、大事聰明實在是一種人生的最高修養,也是一種人生大謀略。這樣的人總有更多的成功機會。所謂迷糊,並非自我欺騙,或自我麻醉,而是有意糊塗。該糊塗的時候,就不要顧忌自己的麵子、自己的學識、自己的地位、自己的權勢,一定要糊塗;而該聰明、清醒的時候,則一定要聰明。由聰明而轉糊塗,由糊塗而轉聰明,則必左右逢源,不為煩惱所擾,不為人事所累,這樣你也必會有一個幸福、快樂、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