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主持人心裏明白,文藝比賽的目的不在於決出勝負,而在於豐富大家的娛樂生活,加強教職員工的交流,如果為了名次而鬧翻,實在得不償失。於是,在雙方出現矛盾的時候,主持人沒有參與評論孰優孰劣,而是強調雙方的特色並分別予以肯定。最後提出解決爭議的建議,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這種兩難情況,說話者夾在其中最是難受。稍不小心便有可能得罪人。此時,要想避免事情鬧大,隻有看說話者“和稀泥”的本領了,“和稀泥”不代表不偏不倚,即不可不發一言,也不能公正決斷。居中者必須另尋他法,將水攪混,緩解矛盾,滿足各自的心理需求,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和”的精妙就在於此。
〖ML〗〖BT3〗18.要有避開語言危機的意識
要想自己不陷入窘境,最好時刻保持謹慎,避免可能出現的語言危機,與其在危機出現了之後再挖空心思解圍,不如平時多注意如何來防止窘境的發生。
平時說話最忌諱的就是口無遮攔,說話不經大腦思考,直接信口而出。
在交談中,每說一句話之前,都要考慮一下你要說的話是否合適,不要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給其他人造成不快。
除非是親密的朋友,否則最好不要對個人的衛生狀況妄加評論。如果某人的肩膀上有很多頭皮屑或口中很難聞,或者拉鎖紐扣沒係好,請盡量忍耐不去想,並等他親密一些的朋友告訴他。如果你直接告訴他,特別是在人比較多的場合,很容易讓對方處於尷尬的境地。
許多人不喜歡別人問自己的年齡。尤其對女性而言,年齡是她們的秘密,不願被人提及。對錢等涉及個人收入的一類私人問題的詢問通常也是不合適的,可以置之不理。
在社交活動中,應以誠待人、寬以待人。要與人為善,而不要打聽、幹涉別人的隱私,評論他人的是是非非。不要無事生非、捕風捉影,也不要東家長,西家短,更不要傳小道消息,把芝麻說成西瓜。說話要有事實根據,不能聽鳳就是雨,隨波逐流。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所謂惡語是指那些肮髒汙穢、奚落挖苦、刻薄侮辱一類的語言。口出惡語,不但傷人,而且有損自身形象。在社交活動中,應當尊重人,溫文爾雅,講究語言美,而不要自以為是,出言不遜,惡語傷人。有的人明明好心卻辦壞事,不分場合說安慰話,這等於就是在眾人麵前哪壺不開提哪壺。有一位姑娘談戀愛遇挫,頭一回感情旅程就打了“回程票”,心裏有點懊惱。這位姑娘性格內向,平時不善言談,也沒有向旁人袒露內心的秘密。單位裏一個與她很要好的同事在辦公室裏看到她愁容不展,就當著眾人的麵說起安慰話:“這個人有什麼好,憑你這種條件,還怕找不到更好的?”沒等她說安,這位姑娘就跑出辦公室。這時她才感到這樣的地方、這樣的安慰話有些不當,可姑娘已無法領情了。幾句安危話倒成了彼此尷尬的緣由。由此可見,即使說安慰話也要尊重人格,充分考慮到對性格和習慣。對性格內向的人,一般不宜在眾人麵前直接給予安慰,對不喜歡別人安慰的人,一般不要隨意賜予。尤其是涉及別人的隱私,萬萬不可“好心辦錯事”,不宜在公開場合“走漏風聲”,在說安慰話時,還得“看人點菜”,不同對象要不同處置。
人們在交談中常有一些失言:“哎,你兒子的腳跛得越來越厲害了?”“你怎麼還沒結婚?”“你真的要離婚嗎?”等等,一些別人內心秘而不宣的想法和隱私被你這些話無情地暴露了出來,實在是不夠理智的。如果你想讓人喜歡,就不要對跛子談跳舞的好處和樂趣;不要對一個自立奮發的人談祖蔭的好處不要無端嘲笑和諷刺別人,尤其是別人無能為力的缺陷,否則就是一種刻薄。
在平時的交談中,我們還應該知道一些禮貌忌語,盡量在某些場合去避免使用。
禮貌是文明交談的首要前提。在交談中要體現出敬意、友善、得體的氣度和風範。要做到禮貌交談,首先就要使用禮貌用語,如“請”、“謝謝”等,然後,要注意學習一些禮貌忌語,一語不慎造成的後果可能是不能夠彌補的。
禮貌忌語是指不禮貌的語言,他人忌諱的語言,會使他人引起誤解、不快的語言。不禮貌的語言,如粗話髒話,是語言中的垃圾,必須堅決清除。他人忌諱的語言是指他人不願聽的語言,交談中要注意避免使用。如談到某人死了,可用“病故”、“走了”等委婉的語言來表達。港、澳、台同胞忌說不吉利的話,喜歡討口彩。特別是香港人有喜“8”厭“4”的習慣。因香港人大都講廣東話,而廣東話中“8”與“發”諧音,“4”與“死”諧音。因此,在遇到非說“4”不可時,可用“兩雙”來代替。逢年過節,不宜說“新年快樂”或“節日快樂”,而用“新年愉快”、“節日愉快”或“恭喜發財”代之。這也是諧音的關係,因為“快樂”與“快落”聽起來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