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說服要講求實效性。
如果違規行為與說服之間的時間間隔很長,說服對員工產生的效果就會削弱。在員工違規之後迅速地進行說服,員工會更傾向於承認自己的錯誤,而不是替自己狡辯。因此,一旦發現違規,要及時地進行說服。當然,注意及時性的同時也不應該過於忙,一定要查清事實,公平處理。
第三,說服時應當明確提出具體的理由。
當對員工進行說服時首先應當清楚地向員工講明在什麼時間內、什麼地點、什麼人、實施了什麼行為,違反了什麼規章製度,如果領導者自身掌握的事實與員工講述的事實差距很大,應當重新進行調查。同時,僅僅引證公司的規章製度還不足以作為譴責員工的理由,因為這樣他們往住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而抱怨組織帶來的損失,比如,遲到會增加別的員工的工作負擔,影響整個組織的士氣,導致組織的任務不能及時完成等。
第四,說服要講求一致性。
一致性要求對員工進行說服要公平。如果以不一致的方式來處理違規行為,規章製度就會喪失競爭力,打擊員工的士氣。同時,員工也會對領導者執行規章的能力表示懷疑。當然,一致性的要求並不是說對待每個人都完全相同。在說服員工的時候,應該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當對不同的員工進行不同的說服時,應當使人相信這樣的處理是有充分根據的。
第五,說服必須對事不對人。
對員工的行為進行說服是因為員工的行為觸犯了規則,因此說服就當與員工的行為緊密聯係在一起。要時刻記住,你說服的是違規的行為,而不是違規的人。說服之後,領導者就當什麼都沒發生一樣,公平地對待員工。
第六,以平靜、客觀、嚴肅的方式對待員工。
說服是基於權力之下的一種活動。領導者在說服時,必須平靜、客觀、嚴肅地執行,以保證說服活動的權威性。說服不宜用開玩笑或者聊天的方式來進行,同時,也不能在說服時采取發怒、怒斥等情緒化行為,這同樣是不嚴肅的。說服是為了讓員工改變行為,而不是吵架。
〖ML〗〖BT3〗2.情感投入能幫助奏效
有一次,康熙巡視河道,因為他要治理黃河,而康熙本人最講究科學和實際的考察,在巡視的時候,發生了爭執,這是地方老百姓和地方小官的糾紛,康熙自然走到人群看個究竟。在觀看中,康熙得罪了惡人,那惡人自然要打康熙,而康熙堂堂皇帝,哪有受過這種屈辱,眼看惡人正要打來的時候,康熙本想拔出天子寶劍怒斬惡人,但因為微服出巡,沒有帶配劍。但轉頭一看,那個魏東亭正在呆頭呆腦地望著,不知如何應付這種突發事件,康熙立即揚起手,大力地一掌“啪”的就是一記耳光打向魏東亭,說:“主辱臣死,你懂嗎?難道要朕親自動手?”一句說話提醒了魏東亭,並立即出手解圍。
當晚,康熙休息的時候,要了一杯茶,又要了一些點心,但不知為什麼,總是心神不定,不想吃也沒有興趣做什麼,隻好拿來一本書閱讀,讀了幾頁又放下。康熙叫在外站崗的魏東亭,說:“東亭!你走到燈前來吧!”魏東亭不知有什麼事,有點戰戰兢兢,因為今時不同往日,以前和康熙一同長大,真是兩小無猜,但現今皇帝天天成長,開始有自己的威嚴,再加上今天的一巴掌,早已感到自己和康熙,已經不再是過去的朋友關係。
當魏東亭走近的時候,康熙說:“讓我瞧瞧!”康熙一邊看他的臉,一邊說:“朕一向以仁慈對待下屬,今日卻無端打了你……”
魏東亭聽了,突然間感到親切,從來沒有和康熙如此親近,感到一股熱氣湧上心頭,自己的臉漲紅了,連忙下跪,說:“主辱臣死,是奴才的過失!”
康熙又說:“你有委屈嗎?有委屈就哭出來吧!哭了一場就舒服一些!”
魏東亭更緊張地說:“不不不……沒有委屈!奴才怎會有委屈?”他立即接著說:“都是奴才手腳慢,隻見他們正在冒犯皇上,而奴才居然呆著不知如何應付,真是罪該萬死……”隻見他一邊說,一邊流下眼淚。康熙笑著說:“朕打錯了你……”隻見魏東亭更忍不住,眼淚鼻涕也流了出來。
康熙說:“還說沒有委屈,眼淚都控製不了。”
魏東亭立即說:“沒有委屈!沒有委屈!奴才隻是感到受主上隆恩,感激萬分,不知如何肝腦塗地報答聖上……”
高明的領導者大都深知感情投資的奧妙,不失時機地付出廉價的感情投資,即使在懲罰完下屬也常常給下屬“一個甜棗”,這對於拉攏和控製部下為自己辦事往往能收到異乎尋常的效果。
有時,兩句動情的話語,一個親切的動作,往往比高官厚祿更能打動人。因此,適當地付出感情投資,可謂一本萬利,是一種最為高明的統治術。
〖ML〗〖BT3〗3.出現反彈就要繼續說服
人們幾乎總是害怕並且抵製各種變化。你要求某一人換一種方式做事,要求他們改進或者改變方法,得到的回答常常是借口、爭辯、淚水、瞪眼或緘默,而你的反應則會是憤怒或發作。
抵製變化的人往往用過去來證明為什麼他們不能換一種方式。你無需了解某人在過去曆史中所受的創傷細節,就可以在工作場所與他有效地打交道。
與抵製者的交鋒多半在會麵開始前就注定要失敗了。比如,在建議銷售經理卡特爾一起再談談那件不愉快的事情時,你就可以感覺到他格外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