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任何事物都有一體兩麵。說到傳統,其背後的意思就是古板。單隻強調速溶咖啡的省事與便利,要完全去除其負麵印象可說是相當困難的;但是,如果將“偷工”改變一種看法,就成了節省時間。總之,借口強調偷工的反麵意義,速溶咖啡便緊緊抓住了消費者的心。
第十,明確自己所提建議的前因後果。
在說服別人的時候,明確自己所提建議的前因後果,比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更有效。比如,甲、乙兩個人都是由妻子“掌握財權”,最近都感到日常花銷窘迫,都想增加自己的零用錢。晚飯後,甲先生約妻子外出散步。兩個人邊走邊聊。直到妻子說:“最近物價好像有些上漲……”他才感覺到機會來臨,忙乘機說:
“可不是嗎,你想想,上次加錢是什麼時候?好像已經很久了……你知道嗎?近來同事們都說我變小氣了,這樣是會影響到我的人際關係的。再這樣下去,我一定會受到大家的排擠。你也曾經在社會上工作,應該了解被人排擠的滋味吧!這樣絕對會影響到工作績效,我想你一定能了解並體諒我的苦衷!”
妻子想了想說:“是呀,好久沒有調整零用錢了,萬一影響工作就不好了。這樣吧,從這個月開始,每個月多給你二百元的零用錢吧!”
甲先生說服的手段高明,因此進行得相當順利。相比之下,乙先生就遜色得多了。
為了給自己壯膽,他回家前先喝了二兩,然後臉紅脖子粗地對妻子說:
“聽著,從這個月開始零用錢再多給我二百元。你到底有沒有替我想想,現在這個樣子,酒不能喝、煙也不能抽,這怎麼行呢?總之,趕快給我加錢……”
乙太太聞言不禁火冒三丈:“你說的是什麼鬼話!不是才剛加了錢嗎?你哪一天不是喝得醉醺醺才回來,煙也抽得那麼凶,卻還說什麼沒煙抽、沒酒喝?還想加什麼錢呀!開玩笑,不行!”
乙先生舌頭倒沒喝短,他馬上反擊道:“剛加錢?那已經是一年前的事了。喂,隻要你少看幾場演出,不就多出二百元了嗎!”
太太生氣了,沒有說話。
乙先生看太太有些動怒,便軟化態度,溫和地說道:“好吧,那就加一百元吧。”
乙太太還是沒有說話……
同樣是勸說妻子給自己增加零用錢,甲先生輕易成功了,乙先生卻引發了一番爭吵,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乙的勸說根本沒有表達出勸說的真義,反而隻是一味地企圖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對方,太太無法完全理解丈夫的要求加錢的理由。而甲先生將自己在公司的狀況明確地告訴妻子,讓妻子了解到這種狀況如果持續下去對於她也是相當不利的。於是太太細思後發覺如不增加丈夫的零用錢,的確會使家庭和自己的利益受損。於是,很爽快地答應了。
第十一,組織好開頭幾句話。
你要與你的經理進行一次麵談,你想讓他同意你改變所在部門現有的工作程序。
“我認為我們的工作中存在一個問題,可以和你麵談幾分鍾嗎?”這肯定不是好的開頭。
“約翰,我有一個能增強部門效率的主意,什麼時候有空兒咱們討論一下?”這要好得多。
在策劃開場白時我們需要想一想對方有什麼理由要聽我們說。在開頭幾句話裏就應該把對方能從中領略的實惠、理由和動機考慮進去。
還有,把你打算用在重要會見中的開場白記錄在案也是個不錯的主意。〖JP〗
有人擔心一旦寫下來再說的時候會顯得生硬或不自然,一位專家認為情況剛好相反!
很多銷售人員會激烈反對把產品用途說明記下來,理由如下:
“那會使我說起話來像是在讀劇本。”
“那會使我對顧客提的問題無言以對。”
“如果顧容不按我記下的步驟走怎麼辦?”
其實這樣類似提綱似的東西在我們日常談話中都有。在接電話的時候——一般情況下——你會聽到他們總是在說同樣的話,用同樣的語調和變化。
劇中的演員都是有腳本的。他們對什麼時候該說什麼一清二楚,可並沒見他們把話說得幹巴巴的呀!知道要說什麼之後我們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說好它們上。
我們也清楚,另外有些演員有著同樣的腳本,表演效果卻不同。了解談話可能的走向,能使我們有針對性地考慮怎樣回答,做何聲明,這都是我們應當周密安排的。
在重要的談話之前我們應當練習開場白。重要的是要考慮怎樣說出開頭的幾句話,用什麼聲調,語速的快慢等等。
在任何談話或做說服工作時都應該在一開頭就稱呼對方的姓名。如果在談話開始時我們沒能得知或很快忘記了對方的名字,那就很難用這個名字來組織我們要說的話,這樣的說服效果就往往不理想。
第十二,以讚美的方式勸說。
在飯店裏,我們聽見過服務員在服務中經常使用這樣的語句:“先生,請允許我推薦一種特別好的葡萄酒,對那些精於品評美酒的人是再合適不過了。是的,有一點兒貴,不過我想你會喜歡的。你願意嚐嚐嗎?”
這樣讚美我們的成熟品味的鑒賞力,我們怎能拒絕?我們不能,而且價格因素增加了葡萄酒的誘惑力,我們通過向周圍人顯示有能力消費生活中的奢侈品而使自己的能力表現需求得到了滿足。
有一天晚上,在一家意大利餐館,一位顧客要了一瓶幹白葡萄酒,
老板對他說:“你點得好極了,先生。那麼上主萊時你願意用哪種酒呢?”我們相信,顧客原隻打算要一瓶葡萄酒,而現在他還得要一瓶紅葡萄酒與主萊相配。他被說服了。
為了達到影響他人的目的而需要說些恭維的話時,我們一定要顯得誠懇,而且要注意隻恭維他人的行為而不恭維他人本身。
第十三,強調彼此是為相同的目標而努力。
為了說服對方,要盡可能使對方在開始的時候說“是的,是的”,盡可能不使他說“不”。
因為一個否定的反應是最不容易突破的障礙,當一個人說“不”時,他所有的人格尊嚴,都要求他堅持到底。也許事後他覺得自己的“不”說錯了;然而,他必須考慮到寶貴的自尊!既然說出了口,他就得堅持下去。因此一開始就使對方采取肯定的態度,是最最重要的。
這種強調彼此是為相同的目標而努力、使用“是,是”的方法,使得儲蓄銀行的職員詹姆斯·艾伯森挽回了一名即將失去的主顧約翰先生。
約翰要開一個戶頭。艾伯森先生就給他一些平常表格讓他填。有些問題他心甘情願地回答了,但有些他則根本拒絕回答。〖JP〗
在研究做人處世技巧之前,艾伯森一定會對約翰說:“如果您拒絕對銀行透露那些資料的話,我們就無法讓您開戶頭。”當然,像那種斷然的方法,會使自己覺得痛快,因為表現出了誰是老板,也表現出了銀行的規矩不容破壞。但那種態度,當然不能讓一個進來開戶頭的人有一種受歡迎和受重視的感覺。
那天早上,艾伯森決定采取一點實用的普通常識。他決定不談論銀行所要的,而談論對方所要的。最重要的,他決定在一開始就使客戶說“是”,“是”。因此,他不反對約翰先生,而是說:“您拒絕透露的那些資料,也許並不是絕對必要的。”
“是的,當然。”約翰回答。
“你難道不認為,我繼續說,把你最親近的親屬名字告訴我們,是一種很好的方法,萬一你去世了,我們就能正確並不耽擱地實現你的願望嗎?”艾伯森又問。
約翰又說:“是的。”
接著,他的態度軟化下來,當他發現銀行需要那些資料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客戶的時候,他改變了態度。在離開銀行之前,約翰先生不隻告訴艾伯森所有關於他自己的資料,還在艾伯森的建議下,開了一個信托戶頭,指定他母親為受益人,而且很樂意地回答所有關於他母親的資料。
記住:若一開始你就讓對方說“是”,他就會忘掉你們爭執的事情,而樂意去做你所建議的事。
〖ML〗〖BT3〗4.旁敲側擊常被用於說服
任何一個有缺點的人在一個完美的角色麵前都會自歎弗如,即使這個角色並不具體。另外,在社會生活中,有些人一時忘記了自己充當的某種角色,使言行出現了偏差。要說服這類人,可以用旁敲側擊的暗示手法來喚醒他們的角色心理意識,使之幡然醒悟。
司機在關門時不小心夾住了一名乘客,但自己還不認賬。這時一個小夥子打抱不平,對司機說:“你是幹什麼吃的!不愛幹,回家抱孩子去!”
司機一聽也火了,兩人便吵得不可開交。
這時,車上有位老工人看見小夥子胸前的廠徽,想起了什麼,便擠了過去,拍拍青年的肩膀說:“小丁,你當機修大王還不夠,還想當個吵架大王嗎?”青年說:“我可不認識你呀!”
“我認識你,上次我去你們廠,你站在門口的光榮榜前歡迎我,那特大照片可神氣呢!”
小夥子一下紅了臉。
老工人說:“吵架也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嘛!”
一場糾紛就這樣平息了。
老工人的勸架,沒有正麵去說理,而是用旁敲側擊的辦法,以小夥子上光榮榜的曆史暗示他,喚醒他作為一個勞動模範的角色心理意識,在無意識中為他提供了一種行為準則。
每個人都有起碼的政治覺悟和做人準則,都想擁有高尚的道德、正派的作風。所以,在說服他人轉變看法的時候,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用高尚的動機來激勵他。比如說這樣做將給國家、公司帶來什麼好處,或將給家庭、對子女帶來什麼好處,或將對自己的威信有什麼影響,等等。這往往能夠很好地啟發他,讓他做應該做的事。
馮玉祥當旅長時,有一次駐防四川順慶,與一支“友軍”發生矛盾。這支“友軍”將驕兵惰,長官穿黑花緞馬褂,藍花緞袍子,在街上搖搖擺擺,像當地的富家公子模樣。
有一天,馮玉祥的警衛員來報:“我們的士兵在街上買東西,他們看我們穿得不好,罵我們是孫子兵。”
馮玉祥看看自己穿的灰布棉襖,便說:“由他們罵去,有什麼可氣的。這正是他們墮落腐化、恬不知恥的表現。”
為了避免引起亂子,馮玉祥立即集合全體官兵,進行訓話:“剛才有人來報,說第四混成旅的兵罵我們是‘孫子兵’,聽說大家都很生氣,可是我倒覺得他們罵得很對。按曆史的關係說,他們的旅長曾做過20鎮的協統,我是20鎮裏出來的,你們又是我的學生,算起來你們不正是矮兩輩嗎?他們說你們是孫子兵,不是說對了嗎?再拿衣服說,綢子的兒子是緞子,緞子的兒子是布。現在他們穿綢子,我們穿布,因此他們說我們是孫子兵,不也是應當的嗎?不過話雖這麼說,若是有朝一日開上戰場,那時就能看出誰是爺爺,誰是真的孫子來了!”
幾句話把官兵們說得大笑起來,再也不生悶氣了。
〖JP〗軍隊就是用來打仗的,馮玉祥抓住了這一實質,把手下人說得心服口服。〖JP〗
〖ML〗〖BT3〗5.看法你來說、結論由他下
你雖然有理,但要想在爭論中改變他人的主意,一切都是徒勞。
有一次,林肯斥責一位和同事發生激烈爭吵的青年軍官,他說:“任何一個想有所成就的人,絕不會在私人爭執上耗時間。爭執的結果不是他所能承擔得起的,而後果包括發脾氣、失去自製。要在跟別人擁有相等權利的事物上多讓步一點兒;而那些顯然是你對的事情,就讓得少一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