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爭論,就如同鬥雞,雙方越鬥越猛,對解決問題卻毫無益處。故事中的律師如果也像其他的房客一樣,把房東狠狠地批評一頓再要求減租,結果會怎麼樣呢?房東一定會反駁律師,說自己的房子有多麼好,有多少人等著租賃,兩人也會因此鬧得不高興,當然房東絕對不會減去一分錢的租金。幸好律師使用了一種聰明的辦法,他先讚美了房東的精明能幹,接著又表示了對房子的喜歡,最後再說自己覺得房租太貴,在這個過程中,房東完全對他撤去了戒心,因為兩人的談話始終在一個友好的氣氛中進行,沒有任何爭執。律師得到了他期望的結果——房東減少了租金。
美國總統威爾遜說過:“假如你握緊兩隻拳頭來找我,我想我可以告訴你,我會把拳頭握得更緊;但假如你找我來,說道:‘讓我們坐下商談一番,假如我們之間的意見有不同之處,看看原因何在,主要的症結在什麼地方?’我們會覺得彼此的意見相去不是十分遠,我們的意見不同之點少、相同之點多,並且隻需彼此有耐性、誠意和願望去接近,我們相處並不是十分難的。”
貝魯特是一家企業的所得稅顧問。有一次,為了一筆關鍵的8000美元,他和一名政府的稅務稽查員爭論了兩個小時。這8000美元實際是應收賬款中的死賬,沒法收回來,所以不該征所得稅。可那位稽查員卻執意要收。那位稽查員傲慢、冷酷,而且固執。越和他爭執,他就越頑固。
貝魯特知道這樣爭執下去,是不會有結果的,於是,他改變了策略,他開始想法稱讚這位稽查員,他說這件事比起其他要處理的重要而困難的事情,真是不值一提。貝魯特說自己對稅務問題的研究大多是來自書本上的死知識,而稽查員的工作經驗豐富,知識全是實際工作經驗的總結。他真羨慕這樣的工作,那會學到很多知識。這些話使稽查員在椅子上坐直了,長時間地談論他的工作,並說起了他的孩子。當時的緊張氣氛一下子就緩和了。到臨走時,稽查員告訴貝魯特他要考慮一下這個問題,幾天以後再答複。三天後,稽查員給貝魯特打來了電話,那些所得稅他決定不征了。
在這個例子中,貝魯特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先後用了兩種方法:與人爭辯;有話好好說。使用前一種方法時,那位稽查員變得越來越頑固了,而使用後一種方法時,稽查員卻被軟化了下來,他不用拚命堅持自己的立場,最後貝魯特取得了成功,稽查員放了他一馬。與人交往中,如果你在情緒激動時和人爭論一場,你的氣也許會隨之消失,但你那種挑戰的口氣、敵意的態度,會使他讚同你的意見嗎?如果貝魯特自認有理,與那個稽查員爭論不休的話,那最後可能是另一種結果了。
我們絕不可能用口頭的爭鬥改變任何人的思想,絕大部分的爭論,都會使對方更加堅持自己的立場。而且即使你偶爾獲得了爭論的勝利,那你也得不到別人的服氣和好感!所以遇到難纏的人和事,不妨對對方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相信一定會取得令你滿意的結果!
〖ML〗〖BT3〗15.對貪小利者的說服要誌在感化
現實生活中,不管是誰,都喜歡和那些豪爽熱情、慷慨大方的人交往,而不願意同貪小利者打交道。這種心理無可非議。然而,即使是這樣做,也存在一些問題。對自己縮小了交往圈;對貪小利者則陷入“孤獨一枝”,對工作、對事業彼此都不利。
社會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一個人的行動與動機,並非完全是一對一的,它們之間存在著錯綜複雜的關係。同一動機可以有不同的行為;同一行為亦可以有不同動機。“貪小利”是行為表現,並不一定完全是渾身沾滿銅臭的利己反映;即使是利己主義者,亦非不可救藥者,況且各人表現程度也不盡相同。一般說,貪小利者有兩種:一種是受生活習慣所影響;另一種是受生活觀念所支配。因此,與不同心理狀態的貪小利者相處,就應持不同的態度,用不同的鑰匙去打開他們的“心鎖”。
一些人貪小利的毛病是受社會環境(尤其是家庭環境)的影響,而形成的一種生活習慣。這種人往往缺乏遠大的理想,胸無點墨,生活作風隨便,自尊要求低,得過且過,不求上進。這種人,一般心地不壞,而且性格內向,毫無隱諱,容易深入了解。
同這種貪小利者打交道,要注意正麵引導,引導他們在學習上和工作上下工夫,以提高其理想層次。理想層次提高了,自尊的要求就會隨之增長,貪小利的毛病就會相應的得到克服。對這類人貪小利的毛病,切不可姑息。對他們的姑息,隻會加重這種不良生活習慣。另外,也不可對他們進行諷刺挖苦,因為諷刺挖苦會影響其自尊需要的提高。
還有一種貪小利的人,他們的行為是受一定意識形態支配的,其貪小利行為反映著其生活觀念。這種人,往往具有比較特殊的生活閱曆,在生活中受過磨難,生活觀常常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
同這類貪小利者打交道,采取一般化的說理方法,是無法解決其觀念形態問題的,應真誠地與之相處,用自己的博大胸懷去感化他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真誠地、無微不至地去幫助他們,使他們在自己的行動中得到感化。比如,外出時,熱情地拉著他,坐車、吃飯、看電影、逛公園、照相,爭著花錢,而且對他從不表現出不滿與鄙視。平時,又總是講一些他所欽佩的人的寬宏大度、不計個人得失的事例,使之逐漸地意識到自己的不足。
貪小利不管出自哪一種心理狀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他們一下改掉並不現實,隻能潛移默化,而且允許出現反複。如果一個人去感化猶嫌力量不足,可動員一些和他要好的朋友來共同感化他。當貪小利者真正理解了你一顆真誠的心後,他是會永遠感激你的,由此所建立起來的友誼,也一定是純潔、牢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