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有位學僧問洞山良價禪師說:“請問老師,遇到寒暑來時,應該如何躲避呢?”
良價禪師回答:“為什麼不到沒有寒暑的地方去?”
學僧接著又問:“那麼,何處沒有寒暑呢?”
良價禪師回答:“寒時到寒冷的地方去,熱時到炎熱的地方去!”
學僧對良價禪師這種前後矛盾的回答,感到相當的疑惑與不解,於是反問禪師說:“您剛剛不是說要到一個既不寒冷又不炎熱的地方嗎?這會兒為什麼又說‘寒時到寒處,熱時到熱處’呢?”
隻見良價禪師緩緩地告訴學僧說:“寒冷時用寒冷來鍛煉你自己,炎熱時用炎熱來鍛煉你自己!”
養心法語
洞山良價禪師的話看似前後矛盾,其實不然,這正說明了禪者的不動心。寒冷的時候,不以為冷;暑熱的時候,不以為熱,不論外境如何,心境始終都如如不動。所以,外境縱然有寒暑之別,但是在禪者的心裏,卻是恒處於沒有寒暑的地方,寒冷的時候,禪者能在寒冷處安住;炎熱的時候,禪者也能在火焰處感到清涼!
人如果有了禪的智慧,在現實生活裏,就能時時保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心。不會因為外界的變化而忽喜忽憂,即使身處於寒暑冷暖、榮辱苦樂、貧富得失、是非人我之中,都能不動心,不動心就能過著自主、自由、自在的生活。